2017-11-2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要不要有寒暑假作業

其實對於會看到這篇文章,或者關心這個主題的家長來說,他們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寒暑假作業,因為這些有能力有時間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原本就會好好利用寒暑這個假難得的假期來安排各種課堂上學不到的活動與計畫,若要勉強應付學校所規定的,那種填鴨式的作業,反而浪費了時間。
其實在這個網路時代裡,學校存在的作用也完全改變了。以前學校是我們唯一可以獲得有系統知識的地方,但是到了最近這些年,大眾傳播工具,網路與行動裝置的出現,使得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很棒的教材或免費的影音課程,進行有系統的學習,關鍵反而在於我們想不想學,也就是學習的熱情與動機。
我們都知道,只有當一個人很想學一樣東西的時候,學習最有效率,學會的東西也才能真正的記住並能夠運用。相反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讀書,或是不得不寫的作業,不但學不到任何東西,即便考試考高分,考完也會很快忘掉,更糟的是這種勉強的壓力,反而會破壞了學習的胃口。
這也是為什麼整個教育的大環境不斷在鬆綁的原因,甚至一些如華德福或其他所謂體制外的學校,不但沒有考試,甚至沒有什麼必修課,這些學校反而吸引了大批社會菁英,或所謂列身為人生勝利組的家長們,這個現象或許可以提醒我們,在這個時代,究竟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必修課?什麼才是對孩子最適切的寒暑假作業?
說實話,面對現代的全球化競爭,不要說制式的寒暑假作業,連學校制式的功課早已沒有用了,隨著時代改變,我們的傳統思維卻沒有隨著調整,甚至我們的教育是否將一個富有創意、興沖沖愛玩的孩子,變成了充滿負擔、僵化,只會考試、背標準答案的學生?
當然,教育鬆綁,讓孩子有熱情有想像力,是有餘力關心孩子的家長的要求或期待,但是正如社會經濟階層走向兩極化,許多家長沒有辦法安排孩子在寒暑假好好學習的家庭怎麼辦?是不是老師能夠更費心力的協助孩子,讓他們能夠好好的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這是學校與教育單位必須面對的新課題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