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心政治,不只是投票―青春共和國專欄

「爸爸,你贊成十八歲就有投票權嗎?」11月底才滿二十歲,剛有投票權就遇到總統大選的女兒A寶問我。
我點點頭:「贊成啊,我想這也是世界的趨勢吧!其實全世界都面對高齡化的問題,當政治人物都瞭解到,去投票的選民大都是那些已退休或將退休的人時,難免會把國家的資源與福利傾向他們,這將形成另一種世代不公平,所以多一點關心社會的年輕人有投票權,也許可以稍微平衡一下這種情況。」
A寶忽然想到:「對了,爸爸,你經常在寫文章,可是我好像從來沒看過你對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有所評論?」
B寶也附議:「對喔!你們常常跟老朋友聚會聊天,但是好像沒有聽你們談論過政治?」
A寶追問:「你們是不是不關心政治?」
我哈哈大笑:「當然不是不關心,相反地,對公眾事務的關心是每個公民基本的責任。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瑪斯曼因,因為拒絕納粹的統治而流亡海外,他曾經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政治只和極少數人有關,卻會毀掉全部人的生活。」
B寶抓到把柄:「既然你覺得很重要,那麼為什麼你從來不談論政治?」
我嘆了口氣:「以目前的狀況,在台灣很難理性的談論政治,尤其在選舉時,或者牽涉到個別政黨時。」
AB寶齊問: 「為什麼?」
我試圖跟她們分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二十多年來,每經過一次選舉,社會就被撕裂一次,經過不斷反覆動員,兩黨劇烈的競爭,多年前曾經恐怖到有所謂割喉戰,慘烈到一切以意識形態掛帥,弄到最後連選舉之後的日常施政,一些重大的公共議題也弄到「非藍即綠」,只問立場不論是非,已經沒有辦法進行理性的討論。」
B寶回想著:「我記得你以前就跟我們說過,我們不是當事者,事情背後還有許多考量與顧慮,許多沒被報導的事實,以及相關體制法規是不是有限制,我們都不清楚,若只從片段的表面現象去評斷,是危險的,也對當事者不公平。」
我為B寶按讚:「不錯嘛!你居然記得,我們以前也討論過,因為現在的網路互動即時,訊息爆炸,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論會被注意與傳播,而複雜的思考與言論,在輕薄短小為主流的行動影音裝置中,沒有立足的空間,而且現代人也沒耐心看長篇大論,所以真要討論什麼重大議題,其實也有相當的難度。」
A寶還是不太滿意:「你覺得政治很重要,應該要關心政治,卻又絕口不提政治,這不是矛盾嗎?」
我笑笑說:「我雖然不直接談論政治,但是我也盡量以自己的方式在關心,在努力!台灣是個非常多元的社會,每個部會、每個族群、每個產業,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績效或生存考量與利益,如何在多元的立場之下,大家可以共同往真正永續發展之路前進,或許只有在彼此尊重,互相傾聽,才能在每次不同的選擇中,都能改進一點點!我們要表現自己的意見時,也一定要溫柔婉轉,理直時都要氣和了,何況很多事情沒有所謂是非對錯,只有不同觀點與不同情境下的選擇。」
我停了一下繼續說:「對於政治或有權力者的監督或批評,目的應該都是為了面對未來,應該不是見縫插針式的挑毛病與懷著鬥倒誰的私心。在這巨變時代裡,每個人都必須謙虛;負責任的人不要犯了專業或權力的傲慢,要傾聽各種意見與將決策機制透明化,至於監督者也請不要以事後諸葛的後見之明來批評與分化,請大家互相忍讓,多做點事,少說些話。」
最後A寶偷偷問:「那麼我們家的政治立場是偏藍還偏綠?」
我哈哈大笑:「我們不是藍也不是綠,我們是彩色的!」
看著AB寶很開心自己總算能投票,參與政治的選擇,但是我也希望她們能了解,關心政治不只是投票,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除了要有關懷社會的心意之外,還需輔以知識,也就是對議題認識的深度,再來是思考與論辨的能力,最後是願意付出行動的實踐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促使社會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