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破案神探四部曲(1):家長必看的二部曲「兒童安全」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取材自作者一手破案的重大刑案,「心理剖繪」(又稱心理側寫)一詞為他所創,美國影集《CSI》(犯罪現場)《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都有他的影子還不夠;《破案神探》(Mindhunter)直接演他的故事。
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書中稱之「美國頂尖的罪犯人格側寫專家,任職美國聯邦調查局長達25年,也是現代罪犯調查分析的拓荒者」,是我從大學時專案做所謂「犯罪心理」題目就非常崇拜的作者。在他當時台灣只推出第一本的譯作,如今台灣讀者非常幸運,能夠接觸到整個系列四本作品。
這系列寫作,將會是上中下三篇的系列文,將整套四本跟手邊所有同類主題的書籍彙整,討論所謂的「犯罪」。
《破案神探》系列套書。Photo source : 博客來
如果您是這類暗黑題材的愛好者,如同當年把這書看作獵奇偵探小說般的我,那這系列作品經典到不需要再多說甚麼了。但,如今經過15年,我已成為人母,對社會議題當中幼童相關社會案件,有著「零容忍」的共感悲痛。我,不能也不想再用同樣的心情去閱讀,反而是字斟句酌地想了解目睹過的社會幼童慘案、扭曲跟受傷的心靈、滿腹的疑惑,更多的是想要得到解答。
原因是當年虐童案件「王昊案」所帶來的衝擊(粉絲團發文《我與姑姑的故事》)。從女外科醫生顧守急診開始,協助處理家暴、性侵、拍攝通報流程衛教影片,到成為網路醫療顧問、做兒虐案的諮詢,已經很久了。
我只能說:「我見識過地獄」。
很久,沒有再提起這些事。
然後,又一次次看到社會新聞而心痛、割脖案而發抖、性侵自殺案而憤怒到大哭。
「地獄仍在」。
沒有環環相扣的社會網絡、家庭穩定,這些「惡」,不會停。在這最劣最殘最暴的黑暗面前,我曾經閃避、掩面;轉身,想著只要抱好自己的孩子,就夠了。
但現在,我懂了。
不能逃。(粉絲團發文《為何要為兒童而戰》

看透兇手內心的行為科學

我希望藉由這系列文,整理有科學實證對於罪犯變態心理的理解來試著探索出答案。先來解略說一下所謂「心理側寫」(此處容我仍以舊稱稱之)為何。這是一種「看透兇手內心」的行為科學,用來在悲劇刑事案件發生時,根據現場物證與案發過程,推理、描繪、縮小兇嫌的可能類型目標。
說來簡單,但在這門科學草創初期,卻被認為是巫術(諷刺的是,美國FBI在面對懸案時反而可能會採用通靈術破案)。書中不乏見到這樣的描述:「心理側寫員推測兇手為白人男性、單身、有潔癖、穿雙排扣西裝,跟姊妹或兄弟同住、一台深色的車」,而兇嫌落網時不僅完全符合上述描繪,甚至「走出房門時還正扣著雙排扣西裝」,簡直福爾摩斯再世般的神乎其技;但說穿了,這是作者跟團隊累積了大量的數據、經驗所得,有完整心理論述的一門科學:
「我告訴警方,不要去找那種在街頭流連、個性外向的推銷員類型,如果兇嫌有工作,也是靠勞力,會把屍體棄置在那種垃圾場,一定跟污物有關。犯罪的時間、被割掉的胸部、屍體被移動過,以及他之後又回到棄屍現場,這都告訴我,他主要是在夜間行動的人。我猜測他會去墓園,可能還會去參加葬禮,在他的心中把事情扭轉過來,讓自己相信他跟死者有段正常的『關係』……兇手的住處介於死者她家跟她公司之間的可能性很大」(破案神探第一部 P.182)
整套書包含了近幾十年來美國惡名昭彰的重刑案兇嫌,曼森家族山姆之子人民聖殿……(臉書討論「人民聖殿」)。但如果你對於殘忍的描寫血腥場面難忍,那從這第二本開始是很好的嘗試;尤其父母對於家中有幼兒想要作出「非全面恐嚇」但「有效防止成為兇嫌目標」的教育法,也是這系列文當中第一篇所要探討的:「兒童安全」。
整本書,幾乎是美國女大兵「蘇珊妮」的另類傳記。她是一位陽光活力、健康開朗的金髮女性,在充滿關愛的家庭中長大,有一位領養而來同樣對她疼愛有加的哥哥。第二部,將近一半的篇章,在鉅細靡遺的描述她的生平、家庭、朋友、夢想。
閱讀時你幾乎會遺忘,第二部曲這本書的開頭篇章,是她被兇嫌用殘暴的方式性侵虐死。
每一個文字細節,都在提醒著「消失的生命不只是『消失』」。如同我們面對很多把刑案作為數字、卻忽略了發生悲劇的家庭背後所剝奪消逝的愛。 作者要帶著我們問出那疑惑許久的問題:「為什麼?怎麼做?誰做的?」
生命被剝奪,消失的生命不只是「消失」。Photo source : pixabay
作者用他畢生絕學、想像自己是兇手般察覺出眼前哪個小孩最可能落單、好下手, 「比方說,我進到電動店,一望眼有五十個小孩,我必須當獵人、側寫員,必須能夠搞清楚那個小孩最容易下手攻擊,訓練自己理解小孩展現的肢體線索,我得不動聲色將小孩弄出去……就是這種獵捕的刺激,讓兇嫌樂此不疲。」(破案神探第一部 P.31)
當時寫第一部時,作者剛為人父,還隱隱藏著下了班回家面對自己孩子、心底浮現那樣隱憂。直到第二部,歷經各種慘絕人寰的案件、壓力大到讓他健康被擊垮,再回到工作岡位時他的孩子們已經大進入求學階段。作者在第二部內語重心長地把所有身為父母應該教導孩子的安全細節全部講了一遍。
「當你覺得你小孩身邊有成人似乎過度專注兒童,而且花費在小孩身上的時間與成人不成比例,就應該警覺」 「監督你小孩與人交往的情形」 「假如你內心有所懷疑,不要讓他們有單獨相處的機會」 「留意你的小孩交了那些朋友,注意他們的講話內容」(破案神探第二部P.151)
「成人歹徒通常比兒童更有經驗、更詭計多端、更加擅於操控,唯一真正能保護你的孩子,就是不斷強化他的安全和信心」(破案神探第二部P.156)
「即使在最安全、最健全家庭裡,兒童的普遍特性使他們成為理想的受害目標,包括天性好奇、易受大人操控及引響、需要關愛與照顧、在不同的階段有用不同方式違抗父母的衝動」(破案神探第二部P.179)
「你必須讓小孩感覺到,一旦任何不對勁,隨時可來找你」 「和孩子保持密切溝通非常重要」(破案神探第二部P.185)
一句句都是懇切的叮嚀,其中甚至有關於性教育的部分。
「假如你的小孩從你這邊得到的印象是:性是一個絕對的禁忌,他並不會因此減少好奇,他只會想盡辦法從別的地方得到這方面資訊。猥褻兒童的人就是利用這一點,才有機可趁」(破案神探第二部P.185)
書中完整整理了符合每個年齡層小孩應該有的自我安全守則,滿滿兩大頁的表格、四頁的詳細解說,由父母引導孩子演練,「一旦你的小孩可以清楚地說話,就可以開始教導他們保護自己,避免被誘惑及剝削」。
作者引導小孩環境模擬(破案神探第二部P.201):
假如你在一處公共場所,不小心和爸媽分開了,「不要到處去找他們!去找付款櫃台、警衛室、失物招領處」; 假如有人要摸你,而你覺得害怕或疑惑,就大聲說「不!」,跑去跟你認識且信任的大人說; 假如有人用「不適當」的方式碰你,那「不是你的錯」,你不必為此保密。
看得我汗涔涔而淚潸潸……書內還有更多細節,教你幼稚園到國小各年級孩童,應有的自保技巧、如何區分「好玩的秘密」跟「必須報備的秘密」。族繁不及備載,只因為作者在悲劇發生後回顧兇嫌使用的各種技巧,發現其實有太多徵兆可以提前察覺啊……閱讀至此,不禁掩面。
這是我發心要推動台灣家庭性教育的最根本初衷,因為我見過那樣的悲劇。
我製作幼童適合閱讀的性教育翻翻書,在專欄內正反兩方意見吵翻天……
在女作家事件之後,我開始徵求網友投稿「性騷擾故事」,滿滿的每篇背後都是悲傷的淚水……
但我堅持這樣的努力,是要持續下去的。
當時有位網友留言(經同意後分享):「首先,謝謝劉醫師……在看你寫文的過程,不禁心頭一酸,眼眶泛紅,不知怎麼去言語,就是想流淚。我推崇教育孩子認真地了解性和中間的價值與關係,不是因為我思想開放,而是我還是孩子時受過傷,在長達好幾年的糾結拉扯,試問我走出來了嗎?至今還沒有,只能隱藏著,我深怕我的孩子長大後會受傷。我告訴自己,我不能隨時隨地保護他,只能教育他,告訴他性包含了很多種,有愛的、有強迫的、有傷害的……我切身之痛,不願意再看到任何孩子被傷害。性本該是美好健康自然的,希望現今的社會能重視、保護,這樣的傷害足以一次扼殺一個人的一輩子。」
最後她的字字鏗鏘有力:
「希望別因為羞愧,讓性變得無知,間接變成了傷害」
這是甚麼樣揪心的肺腑之言?

罪犯為什麼會成為罪犯?

暴力、性侵害、面對幼童的加害,這都是我們所不願見到的。真的,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要好好仔細閱讀這本書當中兒童安全守則的章節啊!
還記得這幾年發生在台灣的重大刑案?你腦中浮現了甚麼畫面?捷運的紅衣揮刀男?街頭的砍脖案?校園潑酸事件?
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會這樣?能預防嗎?我的寶貝能否避開?身為一個父母不禁會問,就算自己的孩子已經年屆成年,也是依然會不由自己想要保護他、給他對抗全世界邪惡的力量。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要理解所謂邪惡的真正面貌。屢次只能留下「一律X刑」的洩憤留言,卻對於悲劇再次發生無能為力。這系列文,會從「破案神探四部曲」套書中,尋找我們接下來想要問的問題:「為什麼罪犯會成為罪犯?要如何找出徵兆?」
「那麼,我們還能由那些線索來搜尋這些罪犯呢?我們試著了解為什麼成人罪犯會犯下某種罪刑;同樣地,我們也要了解這些還年輕、正在發展中的反社會違法者的動機。」(節錄自破案神探第二部)
「我們合稱為殺人犯傾向三元素的年少行為有三種:在過了某個年紀後還會尿床、縱火、以及對動物或較小的孩子施暴。並不是每個符合這三種徵兆的男孩長大之後都會成為殺人犯,但這三種徵兆的組合,在我們研究那些犯人時非常明顯,所以我們建議如果父母和老師發現有任何兩種上述模式(而不是獨立事件),就應該提高警覺」(節錄自破案神探第二部)
「當然,你也要注意整個大環境。家庭、學校、同儕,這些都非常重要。」(節錄自破案神探第二部)
或許你會問:「這些邪惡的人會不會是天生的呢?」
「我無法回答,但不容置疑的是,有些小孩,早在你能夠開始觀察他們的時候,就比其他孩子要有侵犯傾向,自制力較差,也很明顯的比較反社會。這並不是說他們注定會變成罪犯,但是研究確實顯示,如果孩子先天傾向如此,再被丟到極度不正常的環境,又不見任何補救的話,就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有暴力傾向的成人。」(節錄自破案神探第二部)
另外關於此點,曾有一位腦神經科學家詹姆法隆(Jim Fallon)在研究罪犯的腦部時,發現異常的腦部結構,而最驚訝的,是他自己也有同樣的結構、自帶暴力基因!更驚人的是,在他回顧家族史,發現四百多年來,家族中充滿了各樣的罪犯!
儘管詹姆回顧自己的求學階段確實是惡作劇有時過頭的討厭鬼,而為何他沒有踏上犯罪的路?
詹姆法隆在TED上的演講:探索殺人犯的大腦。
「真正優良的教養可以戰勝先天不足的基因。可以透過行為因素、基因因素、後天因素、精神病學因素和社會因素去改變,再給予那些容易受到影響的孩子多一點愛。」(《天生變態 》P.311)
「這種源自於人類的基因變異:基因組和轉錄組的複雜組合,一定會產生出一些擁有極端基因和行為的人……每種優勢和劣勢可能會對個人來說有促進和減弱的作用,但對全人類來說是一種進步」
很難想像吧?因為「極端人類(之中就包括著心理變態),在極端的環境中可以頑強地生存下來,可以扭轉局面,所以人類不得不將心理變態者的特質保留在基因庫中。」
「只要人類存在,他們就不會消失」。(《天生變態 》P.309)
關於這點,約翰.道格拉斯有一樣的看法:「有時候邪惡會戰勝,但惡魔不會永遠勝利。我們能所作的,就是盡力使它獲勝的次數越來越少,但是它代表的邪惡,也是我竭盡整個職業生涯在對抗的,卻不會消失」如果這些邪惡之子不會消失,那我們又可以怎麼做?關於這些罪犯的內心、前因後果、刑罰與責任、將會於下篇文章討論。
參考書目: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 SA 2.0
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小劉醫師,將在這裡盡情的說故事、聊育兒與講醫院八卦(我是否講了不該講的話?),打造一個女醫師兼媽媽兼人妻的秘密世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