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真的存在嗎?《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之《神人之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紀錄片,也認識了更多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我與盧盈良導演(右)的合照

我與盧盈良導演(右)的合照

「你覺得……真的有神嗎?」

raw-image

宗教信仰是台灣一大文化,也不難從片名《神人之家》發現其與宗教的連結。電影簡介這樣寫著:

「離家二十年,導演阿良回到偏遠農村的家鄉,當他與家人重新面對彼此時,卻發現當年迫使他逃跑的人事物不曾改變。國小就通靈的哥哥,與十二尊神明讓信仰成為一家人的救贖,也成了詛咒。」

在我看來,這部片是一個再普通、再平常不過的故事,但又因為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有血有肉,都是「真實的」,所以造就這部紀錄片如此特別。

神,真的存在嗎?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紀錄片已此命題為出發,紀錄下導演本來疏遠的家庭,此紀錄片不只是讓觀眾認識他的家,也是讓導演自己重新認識這個家,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有他面對的課題與挑戰,有些時候,這種課題和挑戰往往又是一個家中最私密、最難以啟齒的事情,能把這樣的「家醜」紀錄下來,甚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

「你原本就不是自己一個人」

raw-image

在導演的映後分享中,提到上面那句台詞被很多人批評,他原本一直想拿掉,但剪輯師把它留下來。被批評的理由不難理解,紀錄片一向被認為要中立客觀的紀錄下事實,而這句話被部分人認為太煽情了,我相信導演也這麼想。但看完整部紀錄片後,我不僅認為應該留下,更是不可獲缺。

這句話出現在紀錄片的蠻後面,是導演的哥哥對他說的。盧盈良導演18歲時就北漂追夢,「家」這個稀疏平常的字對他而言卻如此陌生,而他也一直認為自己不是家的一份子。如果不是那通電話、這部紀錄片,我相信導演也還是會對家「繼續陌生」,然而他的家人並不把導演當成外人,尤其是他的哥哥,「你原本就不是自己一個人」這句話便是家對導演包容的展現。或許紀錄片的義務是要如實呈現「人」,但「情感」不就是每個人最忠實的呈現嗎?

你有多久沒回家?多久沒見家人?還是學生的我,每天都會回家、每天都會見到家人,但未來呢?我與家會成為什麼樣的關係?或許我也從這部紀錄片學到了,「家」的一種展現:沒有煽情的台詞或熱情的肢體展現,一個眼神、一句問候,就是家。

raw-image

這部紀錄片在台北電影節得到了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觀眾票選獎等殊榮,也入圍了2022年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剪輯,雖然最佳紀錄片敗給了一樣很厲害的《九槍》,但這部紀錄片仍非常值得一看,在紀錄片中,不只認識導演的家庭,也能重新審視自己的家庭。


avatar-img
36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能幸福學院 的其他內容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台北國際書展為全台規模最大書展,2024 第32屆的台北國際書展以荷蘭作為主題國,展覽中包含許多荷蘭小說家的作品,也有作家見面會、簽書會等活動。展覽內部空非常大,人也多,平日比較多學校參觀,裡面除了荷蘭主題館還有動漫輕小說、童書、文創文具、外文書等專區,要買書的話可以看非常久。 這次是我第一次看書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台北國際書展為全台規模最大書展,2024 第32屆的台北國際書展以荷蘭作為主題國,展覽中包含許多荷蘭小說家的作品,也有作家見面會、簽書會等活動。展覽內部空非常大,人也多,平日比較多學校參觀,裡面除了荷蘭主題館還有動漫輕小說、童書、文創文具、外文書等專區,要買書的話可以看非常久。 這次是我第一次看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天外奇蹟》動畫冒險喜劇電影,寫文章感謝這部電影並分享給讀者。
Thumbnail
在河內旅行時,接到日前申請的歐洲電影碩士學程的通知,沒有獲得獎學金;過了幾日,又收到備取自費生的通知。 一陣驚喜之後陷入猶豫:能如願去歐洲留學圓我的電影夢似乎很夢幻,但值得我花掉畢生積蓄去圓一個夢嗎?至少我在完全沒有相關訓練和經驗下獨立拍了兩支短片去申請,通過了第一階段、獲得入學資格,證明了自己是
Thumbnail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可能昨天看了李善均主演的韓劇電影- 鬼夢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天外奇蹟》動畫冒險喜劇電影,寫文章感謝這部電影並分享給讀者。
Thumbnail
在河內旅行時,接到日前申請的歐洲電影碩士學程的通知,沒有獲得獎學金;過了幾日,又收到備取自費生的通知。 一陣驚喜之後陷入猶豫:能如願去歐洲留學圓我的電影夢似乎很夢幻,但值得我花掉畢生積蓄去圓一個夢嗎?至少我在完全沒有相關訓練和經驗下獨立拍了兩支短片去申請,通過了第一階段、獲得入學資格,證明了自己是
Thumbnail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可能昨天看了李善均主演的韓劇電影- 鬼夢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