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再次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為什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11月13日對法國來說是悲痛的一晚。一連在巴黎發生多起的槍擊與爆炸攻擊事件,造成129死亡、300多人受傷。其中,死亡人數最慘重的地方在巴塔克劇院(Bataclan concert hall),共有89人死亡。而8位攻擊者在不久後也死了,其中7位是引爆腰間的炸藥自殺的。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也於事發隔天(14日)後坦承是他們所作所為,並宣稱將對此事負責。不過,他們也在陳述裡指巴黎是「色情與墮落之都」,是伊斯蘭國攻擊清單裡的「首要目標」之一。對此囂張行徑,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法國於15號晚間立即派出12架戰鬥機,空襲伊斯蘭國位於敘利亞北部的指揮中心、彈藥庫及訓練營,對他們造成法國死傷的慘劇展開強烈報復。

 

這是法國一年內發生第二起的恐怖攻擊事件。1月發生的查理周刊遇襲事件,對許多人來說仍記憶猶新,而對受難家屬而言,更是難以抹滅的傷痛。恐怖攻擊除了造成人們的不安全感、懷疑國家維安的之外,同時也加深社會上不同族群及宗教間的嫌隙又加上了一筆。但,事出必有因。在我們對伊斯蘭國髮指的行為感到憤怒、為不幸罹難的人民哀悼的同時,也該釐清為什麼法國又「再度」遭受到了攻擊,換句話說,為什麼法國總是恐怖攻擊的首要目標呢?

 

 

IS、敘利亞內戰如何產生?

 

穆斯林因教義的解釋不同分成了遜尼派(Sunni,約佔85%)與什葉派(Shia,約佔15%),而因為歷史淵源造成兩大派水火不容,也是造成中東地區衝突、敘利亞內戰的原因。敘利亞的例子特別的是,那裏是少數的什葉派(約10%)統治多數的遜尼派(約70%),而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及多數軍官中堅分子所屬的阿拉維派就是什葉派的分支。

 

什葉派以伊瑪目(Imam)阿亞圖拉(Ayatollah))為最高位元的宗教首領,遜尼派則認為他們與真主的關係不需要仲介。而也因這樣,遜尼派開始朝世俗化的方向發展,以威權專制統治取代宗教階級制度,如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不過,底層老百姓對於高壓統治開始出現反對聲浪,終於引爆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瓦解極權政府。

 

伊斯蘭國與蓋達組織(AL-Qaeda)等軍事化遜尼派極端教義組織的崛起,其實就是搭上了阿拉伯之春的順風車。伊斯蘭國主要以「遜尼派國家世俗化是受到西方影響,而西方根據自己的利益支持集權政府」的思想,吸引阿拉伯之春後各地失業青年來確保兵源。

 

另外,美國干擾中東政權也是種下伊斯蘭國崛起的禍因。美國於2003年出兵伊拉克,推翻海珊建立的遜尼派政權、改扶植什葉派政府,種下了伊拉克遜尼基本教義派的憤恨不滿的因子。而阿拉伯之春隨後也擴散到敘利亞境內,敘利亞的自由軍(Free Syrian Army, FSA)要求結束長年由阿薩德總統領導的什葉派政權、爭取民主的機會,但美國政府態度反覆,讓人民認為西方並不是真心想幫助他們爭取民主,導致境內極端教義組織的抬頭、拉攏當地青年加入。

 

raw-image

「伊斯蘭國」發布的領土遠景圖。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於是,伊斯蘭國於2013年憑藉大量來自伊拉克、敘利亞的青年軍而迅速崛起,並成為敘利亞內戰中成為反阿薩德政府軍的主要實力派。原本反抗軍與IS聯手打擊阿薩德政府,但因為其極端行徑難以取得認同,之後與叛軍反目成仇。在2012年,曾殖民過敘利亞的法國政府公開宣布支持敘利亞反政府軍、以資金支援他們,並要求阿薩德交出政權。因此,對這次的恐攻阿薩德認為「是法國政府錯誤政策導致的後果」。但事實上,由阿薩德領導的敘利亞政府武裝人數佔總死亡數的80%,遠遠多過死於IS殺害的

 


伊斯蘭國這次的攻擊,除了反對法國政府支持其仇家敘利亞反政府軍外,也是對之前的攻擊做出的反制。法國在西方國家中,對保打擊IS及恐怖份子一直是採取積極的立場。早在2014年9月,法國就發動第一波對伊斯蘭國的攻擊;而今年11月初,法國再次派出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加強對敍利亞和伊拉克境內IS目標的轟炸。在歐蘭德的指令下,已經空襲伊斯蘭國的軍事「領地」達280次,並發動1300次的攻擊。而根據法國國防部長Jean Yves le Drian表示,他們空襲的首要目標一定先描準石油及瓦斯的儲存地,因為伊斯蘭國會透過黑市交易石油及瓦斯,並從中獲利,成為他們的資金及武力的來源。


 

 


巴黎郊區是否成為「恐怖犯罪的溫床」?

 

巴黎比起其他西方國家,更適合做為伊斯蘭國招募新兵的地區。

 

紐時的國際駐伊拉克記者派克(George Packer)在「法國的另一面」的文章中提出「巴黎郊區是否成為犯罪者的溫床」的疑問。文章中提到,郊區的法文是「banlieues」,而這個詞現在已變成了貶義詞,表示「被移民者佔領的貧民窟」。巴黎內矗立壯觀的建築物與地標,對法國的勞動階級而言,都只是烏托邦式的幻象,他們仍身處貧窮與社會邊緣者的一端,這城市不過是集結了揮之不去的焦慮與憤怒的情緒罷了。

 

為什麼巴黎郊區會成為「移民者貧民窟」?讓我們來看一些事實。據估計,法國約有470萬的穆斯林,是西方社會裡擁有最多穆斯林的地區。但在法國社會中,穆斯林卻被明顯的區分成「其他的一群」,比如在巴黎的穆斯林大多會住在市郊,也就是之前提到「banlieues」。而法國人與在法國穆斯林之間的存在的焦慮與緊繃感,其實與在法國的阿爾及利亞人有強烈的歷史淵源的。

 

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的歷史從19世紀開始,而阿爾及利亞人花了8年抗戰、期間造成70多萬人死傷,才於1962年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電影《阿爾及爾之戰》(The Battle of Algiers)就是在談阿爾及利亞抗戰的經過,導演Gillo Pontecorvo揭露長達8年的抗爭造成了阿爾及利亞內部動盪不安、恐怖主義橫行,而這部片甚至遭法國當局禁播,直到1966年才開放。在1961年10月,巴黎市區與郊區集結了支持獨立的阿爾及利亞抗爭人民,但這些抗爭者卻慘遭巴黎警方屠殺,近300人因而死亡,屍體全部被法國當局丟進塞納河裡面。但慘案發生之後,法國政府堅決不道歉,甚至連教科書上都刻意忽略這段歷史,企圖隱瞞這血腥殘暴的真相。住在巴黎郊區的阿爾及利亞青年坦言,這段前殖民者的歷史在書本只有粗略地提及,相關的文獻也難以找到。

 

歷史上的傷害,加上今日在巴黎的郊區內,充斥著歧視、貧窮、邊緣化、低就業率的問題,再次加劇法國社會的嫌隙與分裂。因此,在查理周刊事件發生之後,曾經有位婦女在法國穆斯林社運者的FB寫下「我害怕在法國的穆斯林」。一再爆發的恐怖攻擊事件已經在法國人心中埋下陰影,而在驚恐之下,許多人開始將所有的穆斯林與恐怖份子都混為一談。

 


raw-image

在巴黎郊區「banlieues」的塗鴉。Photo Credit:Flickr@CC BY-ND 2.0

 


法國人與在法穆斯林的敏感關係,讓伊斯蘭國有機可乘。從這次恐攻逮捕的8位攻擊者中有4位是法國青年可以發現,伊斯蘭國成員利用在法穆斯林被邊緣化、沒有歸屬感的心理,輕易地拉攏年輕人加入組織,並利用他們攻擊自己的家鄉。

 

另外,法國的「世俗化法律」禁止個人在公共場所配戴任何蓋住臉部的紗布或是面罩,被視為是針對穆斯林的舉動,而小孩在學校吃午餐居然被教導「吃豬肉,不然就沒東西吃」。這些法令在一些虔誠的穆斯林眼中是一種侮辱,更讓他們將法國視為伊斯蘭教的敵人。

 


 


媒體之戰:選擇巴黎,成功贏得世界注目的眼光

 

許多人應該已經注意到了,在巴黎發生恐攻的前一天,黎巴嫩及伊拉克也接連遭到攻擊,卻少有人關注中東地區的狀況,巴黎卻得到了所有人的注目。全世界的地標都為法國亮起,連FB也提供了換法國大頭照濾鏡的功能、確定安全按鈕等等,但對於同樣遭恐攻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而言,卻沒有的相同的「待遇」,讓中東的犧牲者覺得自己被世界忽視了。

 

「人命是否不等值」對許多人來說的確是不舒服的議題,但伊斯蘭國也是因為想要吸引全球注目眼光,而把攻擊轉向巴黎。畢竟,這是全世界最美麗、最受世人愛戴的城市之一,伊斯蘭國知道如果攻擊巴黎,一定會佔據全球的新聞頭條。

 

「這是一場媒體的戰爭。而發動這場戰爭的人也清楚的了解須馬上做出回應,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何讓媒體資訊飽和的情況下,從中得利。」專門研究法國、恐怖份子及激進伊斯蘭族群的James LeSueur說

 

這次的恐怖攻擊事件,除了從歷史造成的傷痕、國內的社會問題、國際間的政治鬥爭、媒體資源的取得的方向來看之外,其實還有更多面向值得討論。法國恐攻的發生,除了提醒我們不能只能從單一面向看待事情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各國間問題的成因錯綜複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在為IS的作為感到不恥、為罹難者及其家屬感到難過的同時,也不能不去探討問題後面的「為什麼」。如此一來,才能以更全面的角度去想整件事情,並得到更多收穫。

 





參考資料:

Why Paris

What ISIS Really Wants


France Strikes ISIS Targets in Syria in Retaliation for Attacks

Why France has become a prime target for terrorists


ISIS is claim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aris attacks

阿薩德出手 聯合反政軍打擊IS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嚴重分裂荼毒伊斯蘭一千四百年

蔡榮峰 在自己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敘利亞內戰四週年回顧 (引自菜市場政治學)

 

封面圖片來源:philippe leroyer@Flickr CC BY-NC-ND 2.0

 

撰文:葉菀菱

核稿編輯:蔡宜蒨



avatar-img
94會員
186內容數
<p>傳說中,曾經有一群愛好閱讀、勇於嘗試的讀者與編輯們,為了對抗不景氣的出版環境,維持出版界與寫作的多元生態,嘗試以集資訂閱的模式創造新選項,讓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出版品被讀者看見。成員包括社群行銷達人、活動規劃神手、資深雜誌編輯及龜毛讀者們。</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讀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相較於麥當勞在非洲5個國家經營300家店面,肯德基在整個非洲大陸約有750間店面,橫跨了撒哈拉沙漠以南13個非洲國家。肯德基一路領先、在54個非洲國家中搶占近1/3的位子,究竟肯德基在進軍非洲的過程中做了那些努力,又克服了哪些困難呢?</p>
<p>這是麥當勞佈局東南亞市場20年以來,「再度」於非洲版圖上開拓經營。為什麼說是再度呢?事實上,早在1992年,麥當勞就在北科摩洛哥開第一間店,之後分別於1994年在埃及、1995年在南非與2001年在模里西斯開疆闢土。目前為止,非洲大陸上已有近300間麥當勞,讓「征服非洲」看起來,好像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一件事。但不論在上述哪個國家,麥當勞仍沒把觸角往非洲內部延伸。</p>
<p>為什麼人數較多的中國「剩男」,所得的關注遠遠少於「剩女」,甚至是直接忽略、無視他們的存在?剩女的問題比剩男會比還嚴重,其實就是出自社會中根深柢固的性別偏見。社會對男生的期待是擁有成功的事業,對女生的標準則是有沒有扶持好家庭。因為社會評斷性別的標準不同,事業有成的男性就算年紀大、未婚也沒關係,而女性只要年齡到了沒有找到對象,就算在職場上風光,卻還是落入了「剩女」的框架裡。</p>
<p>10月一連串的LGBTQI研討會、酷兒影展、大遊行才剛結束,我們確實能從這些活動中聽到了許多同志族群的心聲,而且,國家法律的保障上也看似領先亞洲各國。但從生活的例子來看,顯然很多角色還是隱晦的,仍然屬於「從不會被提及、默默隱去的一群」。</p>
<p>2008金融海嘯爆發的後幾年,是二戰後畢業的年輕人首度面臨薪水最低、失業率最高、無法存錢的問題,被媒體封為「失落的一代」。但即使經濟再蕭條,許多人依然擁有大學學歷,只是在風暴的威力被迫另謀生路。但是,如果是整個世代都無法接受到教育,那他們的未來會變得怎麼樣?</p>
<p>「你到底從哪裡來」的問題,其實將亞裔美國人過於簡化成單一族群。這問題假設他們只能來自一個地方,而不管他們家人是否有遷移過、是否家鄉有被別國破壞過、是否有祖先來自個別不同族群,或家庭背景來自不同地方。</p>
<p>相較於麥當勞在非洲5個國家經營300家店面,肯德基在整個非洲大陸約有750間店面,橫跨了撒哈拉沙漠以南13個非洲國家。肯德基一路領先、在54個非洲國家中搶占近1/3的位子,究竟肯德基在進軍非洲的過程中做了那些努力,又克服了哪些困難呢?</p>
<p>這是麥當勞佈局東南亞市場20年以來,「再度」於非洲版圖上開拓經營。為什麼說是再度呢?事實上,早在1992年,麥當勞就在北科摩洛哥開第一間店,之後分別於1994年在埃及、1995年在南非與2001年在模里西斯開疆闢土。目前為止,非洲大陸上已有近300間麥當勞,讓「征服非洲」看起來,好像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一件事。但不論在上述哪個國家,麥當勞仍沒把觸角往非洲內部延伸。</p>
<p>為什麼人數較多的中國「剩男」,所得的關注遠遠少於「剩女」,甚至是直接忽略、無視他們的存在?剩女的問題比剩男會比還嚴重,其實就是出自社會中根深柢固的性別偏見。社會對男生的期待是擁有成功的事業,對女生的標準則是有沒有扶持好家庭。因為社會評斷性別的標準不同,事業有成的男性就算年紀大、未婚也沒關係,而女性只要年齡到了沒有找到對象,就算在職場上風光,卻還是落入了「剩女」的框架裡。</p>
<p>10月一連串的LGBTQI研討會、酷兒影展、大遊行才剛結束,我們確實能從這些活動中聽到了許多同志族群的心聲,而且,國家法律的保障上也看似領先亞洲各國。但從生活的例子來看,顯然很多角色還是隱晦的,仍然屬於「從不會被提及、默默隱去的一群」。</p>
<p>2008金融海嘯爆發的後幾年,是二戰後畢業的年輕人首度面臨薪水最低、失業率最高、無法存錢的問題,被媒體封為「失落的一代」。但即使經濟再蕭條,許多人依然擁有大學學歷,只是在風暴的威力被迫另謀生路。但是,如果是整個世代都無法接受到教育,那他們的未來會變得怎麼樣?</p>
<p>「你到底從哪裡來」的問題,其實將亞裔美國人過於簡化成單一族群。這問題假設他們只能來自一個地方,而不管他們家人是否有遷移過、是否家鄉有被別國破壞過、是否有祖先來自個別不同族群,或家庭背景來自不同地方。</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政府就像富家子弟,手上籌碼相當多,可以提高債務上限、從其他地方週轉,甚至「暫時忽略」債務上限。 雖然美國兩黨的意見可能不太一致,談判過程或有衝突,但筆者認為最終這個問題大概率仍能安然度過。況且,美國僅是支付利息的問題,而非像恆大那樣的倒閉疑慮。
Thumbnail
1930 年代,廣播是當時全世界最重要的媒介,影響力正如同今天的網路。在 1938 年萬聖節前夕,發生了一件廣播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不但造成上百萬名美國人陷入恐慌不安,更被後世認為「假新聞」之祖。一切消息的禍源,均要從美國紐澤西州的一個平凡山丘開始說起⋯⋯那裡據說有「火星人」入侵!
Thumbnail
2015年法國著名雜誌《查理週刊》刊載了諷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起眾多穆斯林信徒不滿,不久其總部旋即遭到恐怖攻擊;同年11月數名伊斯蘭狂熱分子大規模展開槍擊行動襲擊巴黎,多達131人不幸喪生,此後幾年穆斯林於法國的恐怖攻擊便烽火般不斷延燒,直至幾個月前法國又傳出一名中學歷史老師展示了當年引起爭議的
Thumbnail
尼斯恐攻後(圖片來源:wikimedia) 今年九月開始法國恐攻事件頻傳,在10月29日甚至一天出現兩起恐攻,不管是九月發生於巴黎的刺傷事件,又或十月備受關注的教師被斬首事件,都受到法國當局乃至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而就在這恐攻頻發的社會氛圍下,法國政府所做出的反應導致許多穆斯林族群不滿,導致法國與
Thumbnail
這篇文寫完已兩個月有餘,我想發表釋出。總而言之,在歷史共業下,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媽寶們或啃老族。(內文辛辣,卻是事實,請慎入)
Thumbnail
這個故事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在澳門經營賭場的中國商人吳志誠以8百萬歐元買下勃根地二公頃的吉福海香百丹城堡酒莊。法國人早已對酒莊、工廠甚至機場被中資收購見怪不怪,光是波爾多就有100個被中資收購的酒莊。但是外資的觸角伸到法國頂級葡萄酒文化的產區勃根地,那就像是掐到自稱為公雞的高盧人咽喉一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政府就像富家子弟,手上籌碼相當多,可以提高債務上限、從其他地方週轉,甚至「暫時忽略」債務上限。 雖然美國兩黨的意見可能不太一致,談判過程或有衝突,但筆者認為最終這個問題大概率仍能安然度過。況且,美國僅是支付利息的問題,而非像恆大那樣的倒閉疑慮。
Thumbnail
1930 年代,廣播是當時全世界最重要的媒介,影響力正如同今天的網路。在 1938 年萬聖節前夕,發生了一件廣播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不但造成上百萬名美國人陷入恐慌不安,更被後世認為「假新聞」之祖。一切消息的禍源,均要從美國紐澤西州的一個平凡山丘開始說起⋯⋯那裡據說有「火星人」入侵!
Thumbnail
2015年法國著名雜誌《查理週刊》刊載了諷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起眾多穆斯林信徒不滿,不久其總部旋即遭到恐怖攻擊;同年11月數名伊斯蘭狂熱分子大規模展開槍擊行動襲擊巴黎,多達131人不幸喪生,此後幾年穆斯林於法國的恐怖攻擊便烽火般不斷延燒,直至幾個月前法國又傳出一名中學歷史老師展示了當年引起爭議的
Thumbnail
尼斯恐攻後(圖片來源:wikimedia) 今年九月開始法國恐攻事件頻傳,在10月29日甚至一天出現兩起恐攻,不管是九月發生於巴黎的刺傷事件,又或十月備受關注的教師被斬首事件,都受到法國當局乃至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而就在這恐攻頻發的社會氛圍下,法國政府所做出的反應導致許多穆斯林族群不滿,導致法國與
Thumbnail
這篇文寫完已兩個月有餘,我想發表釋出。總而言之,在歷史共業下,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媽寶們或啃老族。(內文辛辣,卻是事實,請慎入)
Thumbnail
這個故事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在澳門經營賭場的中國商人吳志誠以8百萬歐元買下勃根地二公頃的吉福海香百丹城堡酒莊。法國人早已對酒莊、工廠甚至機場被中資收購見怪不怪,光是波爾多就有100個被中資收購的酒莊。但是外資的觸角伸到法國頂級葡萄酒文化的產區勃根地,那就像是掐到自稱為公雞的高盧人咽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