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問別人「你真正來自哪裡」時,你有想過他的感受嗎?

2015/10/2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當問別人「你真正來自哪裡」時,你有想過他的感受嗎?

 

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誤)

 

對於初次見面的人來說,話題總不離「你從哪邊來的?」、「為什麼會來到這邊?」等等,或問些其他關於個人的小事。第一次見面嘛,總是要找到話題聊聊。但是,如果一個人被問到「你真正來自哪裡?」(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的時候,他會有怎麼反應?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作者是正在讀政治科學的法國學生Marie Zafimehy

 

 

「你說你從巴黎來的,但是,你真正來自哪裡阿?」

 

Marie和剛見面的朋友正在聊天,他告訴對方是在讀政治科學的法國學生,並談到了課業、巴黎、家鄉在哪裡的問題。但過了幾分鐘後,她發現好像有事情困擾著朋友。朋友對她投以奇怪的表情,瞪著她看了幾秒鐘,接著問:「你說你從巴黎來的,但是,你真正來自哪邊阿?」

 

在那個當下,讓她有點不知所措。原本她準備好要答:「好吧,其實我是從巴黎的郊區來的。」但她突然想起自己的膚色「有一點黑」的事實,可以輕易地判斷她的種族背景為何。下一秒,從朋友口中出來的話證明她想的沒錯。朋友說:「是從摩洛哥或阿爾及利亞來的嗎?」

 

她大笑。如果他早有假設答案了那又何必問呢?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如此在意她是從哪裡來的?」他們花了數分鐘聊天,而他唯一在乎的,竟然是她的棕色皮膚。她知道這不是種族歧視,但是,這樣的問題還是會讓人覺得很尷尬。

 

而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常發生了。有次她在義大利,一名先生告訴她:「你長相很有異國風味」、「你的膚色比較黑一點」,接著問她「你真正從哪邊來的?」,而這是她第三次對自己對這樣的問題感到被冒犯。她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談話的對象是誰的話,請適可而止、就此打住。」

 

「人們總是覺得可以想到什麼就問什麼,卻不會察覺到這已經造成了傷害,即使他們根本就沒想要傷任何人。」

 

Marie的父親在馬達加斯加出生,但一歲時與祖父母來到了法國;而母親的家人則好幾代都在法國生活。她不說馬達加西語(馬達加斯加的官方語言),只到過馬達加斯加兩次,上次回去是10歲的時候了。「或許你會覺得我這樣說很丟臉,但比起當馬達加斯加人,我覺得自己更像法國人。」所以下次當她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她仍會說「我來自法國」,並不是因為驕傲或想造成讓任何人困擾,而是因為這是事實。

 

 

為什麼問「你真正來自哪裡」會引起反感?

 

其實,上述故事中那樣的問題不只發生在歐洲,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可能發生。舉例來說,對亞裔美國人說「你真正來自哪裡」,可能讓聽的人想成「你應該不屬於這裡(因為你看起來就不是真的美國人),所以你到底是從哪邊來的?」,或者問的人更加明確的指出「你是哪一種亞洲人?」但這是很粗魯的問法。說這句話的人,其實只是想知道「你是從哪邊移民過來的?」

 

6333398931_22ecf38252_b

Photo Credit: universityymca@ Flickr CC BY-NC-ND 2.0

 

有時候,當人們回答了上述的問題,卻也只強化對於單一族群的刻板印象。比如一個臺裔美國人回答:「我來自台灣」,卻可能會被對台灣一點都不熟的人說:「喔酷耶!我愛泰式炒麵!」不僅是因為回答者帶著既定的刻板印象,更糟的是,他連台灣和泰國都分不清楚。

 

但話說回來,我們真的有必要因為一個人的種族背景,而決定要怎麼與他互動嗎?有沒有可能直接地試著去了解他呢?

 

台裔美國人Rachel Kuo舉出了4個原因,說明為什麼在為美國問亞洲人「你到底從哪裡來的」會引起別人反感。

 

1. 弱化亞裔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經驗

 

縱使美國有「移民大熔爐」的形象,但無法否認的,白人中產階級主導整個美國社會文化,他們是社會「標準」、「正常」的代表,而非白人中產階級的人,就會被歸類為「其他」。以電視節目《Fresh Off the Boat》來說,內容主要圍繞在亞裔美國人的生活,裡面就提到諸多發生在「其他」族群上的玩笑。

 

但以她成長的經驗來說,她覺得某一部分的自己從未「完全地融入他人」。她感到自己體內被分割成「台灣部分」與「美國部分」。在大學時,有些白人朋友從不參加多種族學生舉辦的舞會,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屬於那裡。他們對於被歸類為「局外人」感到恐懼,就跟他們不斷地強調她的台灣文化,但事實上卻只是想將她排除在「標準」的範圍之外,使她更無法融入。

 

2. 弱化由多元歷史文化組成的亞裔美國人身分

 

「你到底從哪裡來」的問題,其實將亞裔美國人過於簡化成單一族群。這問題假設他們只能來自一個地方,而不管他們家人是否有遷移過、是否家鄉有被別國破壞過、是否有祖先來自個別不同族群,或家庭背景來自不同地方。

 

舉例來說,你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嗎?

 

種族的微侵略性(Racial microaggressions),通常沒有特定意圖、沒有半個髒字,卻在有意無意間輕微的以言語傷害到族群或個人膚色。即使與人互動是件小事,但帶來的後果卻可能無比巨大。

 

3. 亞洲人永遠被視為「外國人」

 

「你真正來自哪裡」的背後就是其實就是意謂著「亞洲人不屬於這裡」,永遠被當成「外國人」。但事實上,除了美洲原住民之外,沒有人是「真正」來自美國,而有些人因為移民、有些人因為戰亂來到美國。但「非白人」的族群,就不會被視為美國人,他們永遠被當成「外國人」,不管他們多久之前就遷徙到當地。

 

但是,美國白人公民卻不會被分成「歐裔美國人」還是「美國白人」,因為膚色的關係,他們有機會當「標準的美國人」。但身為台裔美國人的Rachel,卻因為非白人的外表,別無選擇地要把「亞裔美國人」的身分加上去。

 

4. 它暗示對於亞洲的恐懼及陌生感

 

為什麼這個問題令人反感,最後一個原因是,從以前到現在,亞洲人不斷被嗆「為什麼你不滾回家算了?」這樣的「排外情節」(xenophobia),或害怕被當成外國人的恐懼感,讓「反亞洲人」的情緒屢見不鮮。

 

特別在911恐怖攻擊後的幾年,東南亞人、錫克教徒、穆斯林及阿拉伯裔美國人都被當成「反恐」目標,不斷受到騷擾與攻擊。最近美國總統候選人布希的失言風波,也提及了「亞洲家庭將利用美國的『公民出生權』的美意在美國產子」,也引起了新移民政策的討論。

 

再次回頭來看台灣,或許我們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在台灣沒有很嚴重,但再想想看,我們對身旁的東南亞新移民及來自大陸、外籍配偶及勞工是否也同樣平常心對待?還是會在談話中「不小心」的以一句「他中國來的」傷害到對方而不自知?雖然在膚色上,台灣人與新移民間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這並不表示在口頭上我們就能夠輕忽隨便。

 

對被問到的人來說,這樣的問題甚至包含了「此人不知道怎麼跟我找到連結點,只好尋求我與他們的不同處」。那下次與別人初次見面,如果對於「你真正從哪邊來」非常好奇的話,要怎麼問比較恰當呢?或許比較好的方式是以「你的種族背景是什麼?我是...」(What is your heritage? I'm...)開頭,並想想為什麼你需要知道這個問題,而這也讓人覺得更具包容性。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去美國生小孩?下錨寶寶背後的兩個極端

「我想成為台灣人!」新移民的處境及挑戰

 


資料來源:

“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

4 Reasons Why Asking Asian People ‘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 Is Racist

封面圖片來源:universityymca@Flickr CC BY-NC-ND 2.0

 

撰文:葉菀菱

核稿編輯:蔡宜蒨

 
重讀者
重讀者
「改善閱讀風氣, 風靡萬千讀者, 提高書店收入,刺激出版市場。」傳說中,曾經有一群愛好閱讀、勇於嘗試的讀者與編輯們,為了對抗不景氣的內容出版環境,維持出版界與寫作的多元生態,嘗試以新的模式創造新選項,讓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內容及出版品被更多人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