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大海雕琢的詩畫──船長詩人林福蔭

    作者 陳薇仲/攝影 陳薇仲
    夏天的腳步逐漸接近,位於長潭里漁港的燈火船開始忙碌起來,然而,漁港的角落仍靜靜停著幾艘以馬達為動力的舢舨船,其中一艘名為「潮境」的小船,就是林福蔭船長出海釣魚、捕捉靈感的工具。
    現年六十八歲的林福蔭船長是長潭里漁村人,他位在潮境公園內的住家前掛著由八斗子漁鄉工作室製作的「船長詩人畫布」,小小的客廳裡堆滿未曬乾和曬乾的石花菜,屬於夏季的氣息參雜在大海的氣味裡,還有船長或波光粼粼或浪花濤濤的詩畫作品,詩句在其中舞動著,一幅一幅在牆上與窗外不遠處的蔚藍大海相對。
    戴著老花眼鏡的林福蔭船長用台語朗誦他的詩作,被海風磨蝕的嗓音加深了詩作的韻味。問起船長怎麼有雅興寫詩、作畫、譜曲甚至到後來拍電影?這一問就是一段由船長詩作組成的悠長的樂章。
    林福蔭船長十五歲時,由於父親車禍使得家中頓失經濟支柱,不忍母親為經濟掙扎,身為長子的他堅強地承擔起家中的生計,跟著親戚上漁船開始討海生涯。他努力自學捕魚的技術,不到三十歲,就和四叔承接了船齡超過十五年的集興號,成了獨當一面的船長。然而,獨自創業的他帶著「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在沒有學習資源的狀況下,靠著自己的毅力在海浪中闖蕩,不間斷地詳細紀錄了天氣狀況、潮流動態、漁場變化、海水顏色、漁獲種類等等,累積了並且自行透過繁複的交叉比對以更瞭解海洋與漁業的關係,讓自己能在競爭激烈的漁業場域中穩穩立足。數十年間所累積下來的龐大資料記下了船長與海搏鬥的豐富經驗,更在無心中成為海洋科學統計分析重要而關鍵的資料。
    勇猛的旗魚標手、也是燈火船指揮者的林福蔭船長,為了生存與海搏鬥數十年,在洶湧的海洋中磨礪出堅毅的性格,但強勁的海風卻沒有磨蝕掉他豐沛的情感,他對事物和生命的熱情展現在他喜歡觀察和記錄的個性上。船長說,從小他就喜歡畫畫,而五十歲那年到八斗國中復學後才開始慢慢累積詩的創作。後來,八斗子漁鄉工作室發行八斗漁鄉社區報,邀請林福蔭船長開闢專欄「新詩‧心思」,船長也因此開始將人生所見、所思化成創作能量,注入詩句中,除了獲得許多文學獎的肯定,至今也出了五本詩集。
    船長在〈憶‧刺丁挽〉一詩中紀錄了過去八斗子漁人驕傲的標旗魚技術,並將海洋、討海與人生的哲思轉化成〈人生〉、〈討海人〉等詩句,也將對母親辛苦一生的疼惜寫入〈母親的背影〉。善於觀察和構思的船長提起畫筆,描繪出詩中的情景,在繽紛的色彩中摻入四十年討海的豐富經驗以及自然科學知識,讓畫布說起更多關於海浪、漁業和人生的故事。近幾年,船長除了將詩作譜曲外,也開始寫劇本、畫分鏡表,想用微電影中的每一個畫面當作詩的韻腳。
    從在海上討生活到不懈地投入藝術創作,船長說「有夢人不老」,因為過去辛苦的人生經歷,讓他更把握現在的時光積極學習,並渴望嘗試更多自己喜歡藝術事務,留下更多海洋與人生的美麗註腳。未來,船長也將乘著靈感的小船,航向更廣袤的海洋,繼續擁抱海浪、耕耘創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是來自基隆的年輕人,透過採訪與深度報導,寫下基隆這座城市的產業故事。希望透過我們的眼睛,描繪出有著豐富文化與歷史底蘊的基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