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影劇《王冠》中與英國女王共舞的迦納領導人(下)

上一集談到,恩克魯瑪的心中有一個夢,希望能夠解放全非洲的黑人同胞奴隸。迦納獨立,便是解放的第一步(以上請搭配馬金路德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演說)。
相較於日後格達費那種「老子想當非洲王」的個人英雄主義,恩克魯瑪確實理想主義得多了。1958年,他登高一呼,邀請全非洲各地的政黨、工會等團體,齊聚迦納國會大廈,參與首屆的泛非洲人民大會。出席的代表幾乎涵蓋了當時非洲獨立運動的第一線菁英,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盧蒙巴。會中充滿了慷慨激昂的陳述:「殖民列強應該立刻停止瓜分非洲」、「列強的時代已經過去」、「非洲必須自由」等等。
這些殖民列強是誰呢?當然是歐洲還有美國啊,所以誰最高興呢?當然就是跟這些「自由世界」對幹的蘇聯囉;那麼,非洲各地的領導人們又對哪個國家最能夠同情共感呢?就是遙遠的東方,有一條同樣被歐美欺負得很慘的龍⋯⋯所以新中國建立之後,很快就和厭惡自由世界,但也不想因此跟蘇聯站在一起的非洲各國,發展起快速而且能夠互相理解的關係。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歐美和蘇聯爭相拉攏非洲各國的時候,對非洲領導人來說,最有利的態度呢,自然是遊走於雙方當中,但又不會真心地愛上誰⋯⋯不好意思搞錯故事了,不是在談戀愛,是不會真心的站在哪一邊。
儘管如此,各個領導人自己心中的國政藍圖,多少還是會決定他領導的國家比較偏向哪一種陣營。回來看迦納,恩克魯瑪自己相當醉心於透過計劃經濟來完成國家的工業化進展,在當時,工業化被視為讓非洲國家擺脫殖民地狀態的主流解方,藉由進口替代發展國內的製造業,一方面消除對國外進口商品的依賴;二方面改善收支狀況與節省外匯,畢竟過去靠農業為主的外銷,利潤實在不能算高。
於是呢,過去帝國主義強加的殖民地經濟,乃是為了維繫母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對殖民地進行的資源掠奪,與此相對的,則是建立在批判資本主義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路線,不只是蘇聯那一種,也包括了北歐的福利國家。此外,由於非洲各國的獨立運動有著濃厚的民族主義成分,在論述上便自然而然地與經濟手段結合起來,形成「有非洲特色的社會主義」,不是共產主義或資本主義的「舶來品」。
一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施到現在早已被公認為除了名稱之外,看不出來哪裡有社會主義的影子;有非洲特色的社會主義說來簡單又好聽,但關鍵依舊是:怎麼辦?
恩克魯瑪的搞法是,先自創出獨一無二的官方意識形態,即「恩克魯瑪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的具體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海納百川又具備各種彈性的特質,從而維護了民族主義的自尊要求、領導人本身崇高偉大的必須性,以及符合隨時能轉彎的拿來主義。這一套後來廣為其他領導人欽佩,紛紛學習、效法、跟進,例如埃及的納塞就推出了「納塞主義」,其實就是個人崇拜。
出現個人官方的意識形態、要求全國上下遵循英明領袖的領導,這個國家自然而然就成為一黨獨大制的國家,也就開啟了該國因為缺乏制衡,邁向貪腐、動亂與終結的道路(我絕對沒有在說習思想)。台灣人有深刻體會的國民黨時期恩庇侍從主義,成為非洲日常。
在迦納,部長讓外國廠商得標的「一成回扣價」是公開的秘密;恩克魯瑪本人也禁不起龐大利益的誘惑,自己搞了個國家開發公司當白手套,能撈就撈。在國際經濟情勢良好、非洲各國原物料豐收價格又高的時候,老百姓多少也能享受到經濟果實,所以反彈聲浪相對小;但是一旦國際經濟走軟,加上運氣很衰的又遇到天災之類,國內老百姓生活變差,可是高官依舊享受奢華生活,相對剝奪感瞬間就會暴增,激發社會反抗。
英明領導人與一黨獨大制自然不可能接受國內有動盪,因為這無疑代表你治國無方嘛,所以統治當局的應對就是「這一切都是要推翻民族與國家的外國陰謀」,這些反抗人士全都是外國間諜,給我抓起來。當然,把人抓起來完全無法解決經濟和貪腐問題。當恩克魯瑪陶醉於「救世主」、「天命之人」、「非洲之星」等個人崇拜名號的時候,等待著他的,是人民真正的心聲。
這段期間,恩克魯瑪的工業化政策因為官僚機構的腐敗而一事無成,迦納欠下高達三億美金以上的外債;以救世主自詡的他,把解放全非洲的理想當成自己義務,多次介入多哥、象牙海岸、奈及利亞等鄰國的事務,甚至支持資助反對團體,試圖顛覆他國政權,變得跟格達費沒兩樣。
於是國內的反對聲浪與他國的不滿結合起來,藉由暗殺行動做為具體表現。雖然都未成功,但也讓恩克魯瑪深感不安,透過嚴密的武裝衛隊把自己封閉起來,與社會真正的民意隔絕。此時迦納早已不是當初剛獨立時的意氣風發,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當年恩克魯瑪爭取的自由選舉,也已被他親手摧毀,1965年的大選,執政黨會議人民黨的候選人都由恩克魯瑪及其親信挑選,然後直接當選,連競爭者跟人民投票這種形式程序都免了。
1965年,由於恩克魯瑪干預軍方事務過於嚴重,試圖透過派遣間諜、滲透軍方系統,讓原本作壁上觀的軍方感到強烈威脅,因而在1966年趁著恩克魯瑪前往河內訪問時,發動政變。
政變迅速獲得全國普遍支持,了解到眾叛親離、返國無望的恩克魯瑪,黯然流亡到幾內亞,最後在1972年的時候,病逝於羅馬尼亞。
恩克魯瑪傳奇性的崛起與最後的結局,幾乎可以說是非洲獨立浪潮的共通劇本,少有例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陳子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