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啟蒙思想的先驅拉波埃西的《自願奴役論》,值得一讀

江上小堂
發佈於長吟野望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其中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狄德羅比較為中國人所熟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蒙田在《隨筆集·論友誼》中寫道:『我特別要感謝《自願奴役論》,多虧了它,我和拉波埃西才有了第一次接觸,從此也就開始了我和拉波埃西的友誼。肯定地說,這樣的友誼實屬罕見,在人之間是前所未有的』。中國古人對知己的難得和珍視也有同樣的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就曾用此言贈送給瞿秋白。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Étienne de La Boétie)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Étienne de La Boétie)


不幸的是,拉波埃西英年早逝,他生於1530年,逝於1563年,年僅32歲就去世了。他的一生,絢麗激越,如燃燒的流星劃過天空。《自願奴役論》是拉波埃西在二十多歲上大學時寫下的,死後才由蒙田于1576年付印公開發表。《自願奴役論》思想深刻、文采洋溢,開創了以人的理性來分析現實政治的方法,奠定了法國政治哲學的基礎;具有抽象性和超越時空的普適性,到今天仍未過時。然而因他留下的著述不多,他的思想雖影響深遠,卻並不廣泛,就沒有法國這些思想大家有名氣。


在《自願奴役論》中,拉波埃西提出了一個被時人忽略的問題,為什麼為數眾多的大眾會被一個暴君所奴役?他寫道,


『現在,我只想弄明白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那麼多城鎮,那麼多民族竟能夠忍受一個獨夫暴君的為所欲為?』(《自願奴役論》:潘培慶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下同)。他寫到:


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然而這居然如此平常,實在應該為此感到悲哀,而不是驚訝。億萬民眾,戴著枷鎖,奴隸般地屈從,他們這樣做並非迫於某種強大的力量,而是因為他們被一個人的名字而著魔,或者可以說他們由此魔法鎮住了。然而他們本不應該恐懼此人,因為他不過是一人而已;當然他們也不必熱愛此人,因為他以非人和野蠻的方式對待眾人。


拉波埃西認為人們之所以受奴役,並不一定是因強大勢力的壓迫,而是他們自願受奴役,或者說大部分民眾自己默許了受奴役的狀況。拉波埃西認為習慣是人們自願為奴的首要原因:


人們自願為奴的第一大原因,就是他們生來就是奴隸。可以說,在開始的時候,人們的確是出於不得已,被迫屈從,但以後就慢慢習慣了;至於後來出生的人,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自由,甚至也不知道自由是怎麼回事,他們毫無遺憾地服從,自覺自願地服從,而他們的父輩則是出於被迫才服從。


因而,拉波埃西認為,暴政必然建立在民眾的普遍接受之上。但同時,拉波埃西也指出,暴君會誘惑民眾來換取民眾的服從。


戲劇、遊戲、滑稽劇、表演、角鬥士、珍奇動物、獎章、名次榜,以及諸如此類的毒品,這些都是奴役古代人民的誘餌,是奪取他們自由的補償,也是暴政的工具。暴君統治的秘密和動力在於,那些野心勃勃的、又貪得無厭的人,他們就會聚集在暴君周圍,支持暴君,希望從中分得了一杯羹;而如果在大暴君統治下,他們則希望成為小暴君。這樣,暴君控制六人,六人手下又有六百人,六百人手下又有六千人支持。最後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從暴政中獲得利益的人,他們的人數幾乎相當於崇尚自由者的人數。


對於如何反抗暴政,拉波埃西有驚人的洞見。他並不主張打倒暴君,而主張不服從。


為此,你們要下定決心,不再屈從,那麼你們就自由了。我並不要求你們和他發生衝撞,也不要你們去動搖他,而僅僅是不再支持他。於是你們會看到,他就會像一個被抽去基石的巨人,因自身重量而轟然倒塌,粉身碎骨。


拉波埃西的這種思想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也能找到蹤跡。在《尤利烏斯·愷撒之死》中,莎士比亞借貴族凱西烏斯的口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嘿,老兄,他像一個巨人似的跨越這狹隘的世界;我們這些渺小的凡人一個個在他粗大的兩腿下行走,四處張望著,替自己尋找不光榮的墳墓。人們有時可以支配他們自己的命運;要是我們受制於人,親愛的勃魯托斯,那錯處並不在我們的命運,而在我們自己。


可恥的時代!羅馬啊,你的高貴的血統已經中斷了!自從洪水以後,什麼時代你不曾產生比一個更多的著名人物?直到現在為止,什麼時候人們談起羅馬,能夠說,她的廣大的城牆之內,只是一個人的世界?要是羅馬給一個人獨佔了去,那麼它真的變成無人之境了。啊!你我都曾聽見我們的父老說過,從前羅馬有一個勃魯托斯,不願讓他的國家被一個君主所統治,正像他不願讓它被永劫的惡魔統治一樣。

那麼為什麼要讓凱撒做一個暴君呢?可憐的人!我知道他只是因為看見羅馬人都是綿羊,所以才做一頭狼;羅馬人倘不是一群鹿,他就不會成為一頭獅子。誰要是急於生起一場旺火來,必須先用柔弱的草稈點燃;羅馬是一些什麼不中用的糠屑草料,要去點亮像凱撒這樣一個卑劣庸碌的人物!


莎士比亞同樣意識到正是民眾自願為奴才成就了暴君。莎士比亞在拉波埃西去世後的第二年,1564年出生。也許拉波埃西的思想傳到了英國,影響了莎士比亞。


如果拉波埃西和莎士比亞瞭解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那他一定會更為驚歎和悲哀!自願(被)奴役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而儒家思想就是鼓吹自覺自願接受奴役的理論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2024年5月10日


83會員
291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