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評 】 《養子不教誰之過》: 生在富裕家庭的小孩,不是福報而是另類的受罪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叛逆之神 : 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

年僅24歲因一場車禍命喪黃泉,比李小龍、瑪麗蓮夢露、珍·哈露、這些英年早逝的電影明星更早夭。一生中只演過3部電影就成為影史上不巧的傳奇。他到底演了什麼? 為何作品如此的少,就可以榮登AFI百大演員第18名的殊榮? 其實不需要理由,當你看見他在《養子不教誰之過》講出 You'er tearing me apart!的時候,就會馬上明白他為何是傳奇的原因。

劇中劇外都是叛逆形象的詹姆斯狄恩,替那些叛逆青少年講出了所有渴望與內心空虛的本質,如此精湛的叛逆情份被狄恩掌握的絲絲入扣。演過養子不教誰之過之後,他的紅外套與嘴上叼著香菸的樣貌,成為了所有男性想效仿的對象,也成為女性想追求男性形象,只要一提到詹姆斯狄恩就能直接聯想到叛逆少年,只可惜風靡全球後沒多久,狄恩就出車禍過世了,坐在他最愛的保時捷上面過世,得年24歲,他叛逆的形象永遠揮之不去,而詹姆斯狄恩也永遠停留在年輕最高峰的時刻。

raw-image

聆聽永遠比說三道四還重要

由詹姆斯狄恩飾演的史塔克,帶著滿身是傷的身軀問他爸爸一件事情,「如果你要去做一件很危險的事,但是卻事關榮耀,你必須去證明它,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可是爸爸卻這樣回答 : 「這種事等了10年之後你回頭過來看,就會明白它是多麼幼稚的一件事」,而史塔克就很火大的離去了,很諷刺的是,根本等不到10年,隔年詹姆斯狄恩就過世了。

青少年為面子而賭氣,在成年人眼裡經常是幼稚的,可是它真的是幼稚且膚淺的嗎? 難到忍住一口氣就叫做成熟嗎? 在史塔克眼裡,其實他是有疑惑的,因為根本沒有正確答案。

在他最無助的時候,他找自己最親近的爸爸來尋求答案,可竟然是換來這種人生經驗主義至上的大道理,其實不是爸爸的錯,爸爸也是想關心兒子,可惜他完全不懂自己兒子是個標準浪漫主義者,他這種老生常談的大道理,在史塔克這種浪費主義者眼裡顯得刺耳是一定的。

其實史塔克他要的只是爸爸稍微多一點的傾聽,就只是那多一點點的傾聽而已,或許爸爸只要稍微肯聆聽兒子的心裡話,他就有可能會稍微認識他兒子到底是什麼人,可惜最後爸爸還是選擇先入為主去評斷自己的兒子。史塔克曾稱自己家庭是動物園,為什麼呢? 因為家裡面完全沒有傾聽者,就像動物一直喊叫不停。

raw-image

生在富裕家庭的小孩,不是福報而是另類的受罪

電影裡3個孩子家庭狀況都很富裕、豐衣足食,但都各自走上叛逆這條路。若是一般人看到這種家庭富裕的孩子,不感謝自己父母給那麼好的環境,最後竟然還離家叛逃,那一定會被罵不懂事,進而對他們指指點點。

而這部電影完整帶給我們的,是富裕家庭長大的小孩在背後,其實是很悲哀且空洞的。他們的確不受窮忙困擾,但他們受高高在上的長輩們施壓,並且無法與長輩們溝通,在這麼深的隔閡下,他們並不感到自在。

簡單來說電影給我們一個觀念,生在富裕家庭的小孩,不是福報而是另類的受罪。讓我最有印象就是由薩米尼奧飾演的柏拉圖,他就是家庭太有錢,所以爸爸媽媽才可以選擇丟下他給僕人照顧,讓自己不用負擔小孩。當對之下茱蒂( 娜妲麗·華 飾)雖然父母健在,家庭環境也很好,可是卻時常被大男人主義的爸爸品頭論足,每天在父親的血口噴人下長大,其實也沒有過的比較好。而史塔克的家庭,則是每天都被家人給小看,父母認為家裡給他的資源很多,他就不應該叛逆,所以應該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但這反而變成史塔克的一種情緒勒索,重要的是家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去了解他。

三個人都是與父母有嚴重隔閡而物以類聚再一塊,一起在格里菲斯天文台想像自己是逍遙自在的,看似再逃避現實,但與其說是逃避現實,應該說是現實不給他們呼吸空間。

raw-image

只懂道理,還不如學會溝通

這部電影體現了很多家庭相處上的迷思,舉例來說,爸媽嘮叨小孩子,而小孩受不了嘮叨而頂嘴,就一定是小孩不成熟嗎? 生在富裕家庭的小孩過的不滿足,就一定是代表小孩不知足嗎? 成年之後還會跟父母親撒​​嬌,就代表小孩很幼稚嗎? 簡單來說家長會認為小孩子叛逆,最大主因就只是因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罷了,那不聽話就代表小孩子不對嗎?

養子不教誰之過英文翻譯是Rebel Without a Cause,意思是沒有原因的叛逆,然而沒有原因的叛逆,其實就是站在父母的觀點所得出來的疑問,當為人父母有Rebel Without a Cause的想法時候,其實就是不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會有這種想法,與小孩的想法有隔閡才會認為自己的小孩子是叛逆的。

這部電影完全站在青少年的立場來問問我們這些大人們的感受,認為孩子真的不該頂嘴? 真的不該叛逆? 乖乖牌就一定是孝順的嗎? 其實這些道理,都是我們在限制青少年們的想法,然而當這些青少年會認為我們在限制他們的時候,進而產生叛逆這行為也是正常的。現在家長與小孩能一直站在同樣思維上的,絕對是少數,所以適當去習慣與了解孩子新世代的想法,多一點心思在溝通上,其實比拿出父母恩重難報經來教訓孩子還要實際。

這世界上沒有人不想孝順父母,沒有人想跟家人有隔閡,然而其實都是溝通的問題。

raw-image

詹姆斯狄恩不談論人生經驗

想想自己24歲的時候再做什麼? 是否還在以為人生還有許多事情要去磨練? 是否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學習? 沒有錯! 24歲真的太年輕了,但人生並不是老練就比較有價值,青澀就比較膚淺,有磨練與沒磨練其實都是經驗主義者的迷思。

詹姆斯狄恩沒有很長的人生歷練,但卻做到了許多有長年人生歷練的人們所做不到的事,他成為了當時反叛文化的指標,但他真的厲害嗎? 其實他只是做習以為常的自己而已。如果他有厲害的地方,就是他沒有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而賣乖,依然決然做個叛逆少年,然而老天真的給他一個最大的恩賜,讓他永遠只留在24歲,永遠當個叛逆少年的最高指標。假設他現在還活著,那他就已經87歲了,如果他人生長,那可能總一天會脫離叛逆形象,這樣他的叛逆就會變成短暫的,也不會像現在成為永久的指標。

在他身上看見,如果永遠堅持做習以為常的自己,總一天就會成為形象代表。不要管人生經驗,只要管每一當下有沒有充滿生命力,當浪漫主義者,不當寫實主義者,把叛逆詮釋成一種不管世俗的奔放與自由,不為反而反,這就是詹姆斯狄恩。

raw-image

養子不教誰之過是否就像笑話

為什麼會說這部電影是笑話,因為裡面三個飾演小孩子的演員詹姆斯狄恩、娜坦麗華、薩米尼奧,通通不得善終。詹姆斯狄恩因車禍過世得年24歲,娜坦麗華乘遊艇意外溺斃享年43歲,薩米尼奧遭人謀殺得年37歲。詹姆斯狄恩出車禍的保時捷,再隨後只要有用使用過這台保時捷的任何人,通通都出意外甚至有人死亡,令人聯想到這是否是種詛咒,但不管老天怎麼看待養子不教誰之過或者是詹姆斯狄恩,都沒辦法撇除他是浪漫元素的經典這項藝術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看看鬼寫的一堆....
49會員
254內容數
推廣故事跟寫故事的人。創作小說、撰寫影評、書評。我熱愛故事
2025/04/20
我在車上不斷思索,我該怎麼辦? 坐我旁邊的藍心也沒有在掙扎了,的確! 我不該靠她的,竟然妄想還靠她   我該怎麼辦才好,怎麼辦? 只能等死嗎? 難道這就是要死的感覺嗎? 為什麼我一點開心的感覺都沒有,如果我嚮往死亡,我是不是應該此刻要感到開心才對? 我到底在幹什麼?
Thumbnail
2025/04/20
我在車上不斷思索,我該怎麼辦? 坐我旁邊的藍心也沒有在掙扎了,的確! 我不該靠她的,竟然妄想還靠她   我該怎麼辦才好,怎麼辦? 只能等死嗎? 難道這就是要死的感覺嗎? 為什麼我一點開心的感覺都沒有,如果我嚮往死亡,我是不是應該此刻要感到開心才對? 我到底在幹什麼?
Thumbnail
2025/04/14
午休時間還沒結,我趴在桌子上,睡也睡不著,因為我放學就完蛋了我哪睡得著,不是考試考不好所以沒未來了這種完蛋,而是真的完蛋了,我搞不好會被打死也說不定。真正的末日前的幾小時,真正的悽慘。  突然覺得會考沒考好這種事,根本是小兒科,媽的!  
Thumbnail
2025/04/14
午休時間還沒結,我趴在桌子上,睡也睡不著,因為我放學就完蛋了我哪睡得著,不是考試考不好所以沒未來了這種完蛋,而是真的完蛋了,我搞不好會被打死也說不定。真正的末日前的幾小時,真正的悽慘。  突然覺得會考沒考好這種事,根本是小兒科,媽的!  
Thumbnail
2025/04/13
一大早,藍心竟然直接在我樓下按電鈴等我。而且是早上7:00鐘,我通常都會賴到7:30起來,之後故意去遲到,今天因為她的緣故,我完全不敢拖任何一秒,我7:05就到樓下了,連刷牙洗臉都沒有。直接抓丟在床下的藍色運動服穿上,趕快揹著書包就下樓。
Thumbnail
2025/04/13
一大早,藍心竟然直接在我樓下按電鈴等我。而且是早上7:00鐘,我通常都會賴到7:30起來,之後故意去遲到,今天因為她的緣故,我完全不敢拖任何一秒,我7:05就到樓下了,連刷牙洗臉都沒有。直接抓丟在床下的藍色運動服穿上,趕快揹著書包就下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儘管都不完美,也曾經做過錯誤的決定,但面對所愛之人,他們仍願意犧牲或者說出謊言,而且不會後悔。
Thumbnail
這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儘管都不完美,也曾經做過錯誤的決定,但面對所愛之人,他們仍願意犧牲或者說出謊言,而且不會後悔。
Thumbnail
親子關係向來有難以理順的一面。隨著孩子的長大,有些家長會覺得「失控」、「無能為力」,即便是表面「尊重」也只是「放任」而已,彼此往往缺乏溝通、交集,遑論相互「教育」,一起成長。實際上,父母都應該感謝孩子、懂得欣賞身邊最親密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學會了那些已經遺忘、已經沒有勇氣再面對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親子關係向來有難以理順的一面。隨著孩子的長大,有些家長會覺得「失控」、「無能為力」,即便是表面「尊重」也只是「放任」而已,彼此往往缺乏溝通、交集,遑論相互「教育」,一起成長。實際上,父母都應該感謝孩子、懂得欣賞身邊最親密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學會了那些已經遺忘、已經沒有勇氣再面對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只要你/妳她在追求成長,對世界有疑惑,對自己身體和慾望非常敏感,是可以從喬伊斯/史蒂芬身上得到共鳴的。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裝著代達洛斯的翅膀,時不時想衝破社會和權威的壓制,當史蒂芬選擇了最孤獨的自我放逐時,我們也當自問:真正的我在哪裡,是怎麼走過來的?已經走了多遠?
Thumbnail
只要你/妳她在追求成長,對世界有疑惑,對自己身體和慾望非常敏感,是可以從喬伊斯/史蒂芬身上得到共鳴的。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裝著代達洛斯的翅膀,時不時想衝破社會和權威的壓制,當史蒂芬選擇了最孤獨的自我放逐時,我們也當自問:真正的我在哪裡,是怎麼走過來的?已經走了多遠?
Thumbnail
《遺愛基列》的姿態是一封家書,由一名自覺時日不多的老父親(約翰.艾姆斯牧師)寫給他剛滿六歲的兒子。乍看之下筆調溫暖,但讀著讀著卻會發現,誒,不對誒,修但幾咧,為什麼家書裡會充滿著對另一位男人的憤恨、扭曲與各種要兒子小心這個叫做傑克的男人等言論?!
Thumbnail
《遺愛基列》的姿態是一封家書,由一名自覺時日不多的老父親(約翰.艾姆斯牧師)寫給他剛滿六歲的兒子。乍看之下筆調溫暖,但讀著讀著卻會發現,誒,不對誒,修但幾咧,為什麼家書裡會充滿著對另一位男人的憤恨、扭曲與各種要兒子小心這個叫做傑克的男人等言論?!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喜歡克里斯潘恩?因為他有一種躁動的野性。這種野性在步入中年之後,會逐漸變得沉穩——更正確地說,經歷磨練出的老成,會隱藏這種野性,使狂野只會在生命裡少數時刻露餡,可能是別過頭前的最後一個眼神,可能是低下頭時嘴角的冷笑,它會從疲累與厭煩背後探出頭來。所以,很意外的,小成本、美國限量上映、還同步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喜歡克里斯潘恩?因為他有一種躁動的野性。這種野性在步入中年之後,會逐漸變得沉穩——更正確地說,經歷磨練出的老成,會隱藏這種野性,使狂野只會在生命裡少數時刻露餡,可能是別過頭前的最後一個眼神,可能是低下頭時嘴角的冷笑,它會從疲累與厭煩背後探出頭來。所以,很意外的,小成本、美國限量上映、還同步
Thumbnail
嘿,男人們,沒有誰生下來只為成為你的救贖。何不成長起來,解決自己的困境,我們再來好好相愛?
Thumbnail
嘿,男人們,沒有誰生下來只為成為你的救贖。何不成長起來,解決自己的困境,我們再來好好相愛?
Thumbnail
比起落落長、流水帳的方式講述一個人的生平,我比較偏愛《史賓賽》這種,聚焦在黛安娜史賓賽在1991年的三天皇室聖誕聚會,勾勒出面對丈夫外遇、狗仔襲擊以及王室規則束縛時,內心瀕臨崩潰的心理狀態,而更高明的傳記電影,還可以藉此讓觀眾看到這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史賓賽》恰好運用三段劇情:前往聖誕聚會
Thumbnail
比起落落長、流水帳的方式講述一個人的生平,我比較偏愛《史賓賽》這種,聚焦在黛安娜史賓賽在1991年的三天皇室聖誕聚會,勾勒出面對丈夫外遇、狗仔襲擊以及王室規則束縛時,內心瀕臨崩潰的心理狀態,而更高明的傳記電影,還可以藉此讓觀眾看到這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史賓賽》恰好運用三段劇情:前往聖誕聚會
Thumbnail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是詩人裴多菲在《自由與愛情》中所描述的崇高犧牲,也是個人生命的超脫與昇華;但世界上,還存在一種更為崇高的愛與犧牲 : 那就是犧牲自己,成為別人的祝福。 
Thumbnail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是詩人裴多菲在《自由與愛情》中所描述的崇高犧牲,也是個人生命的超脫與昇華;但世界上,還存在一種更為崇高的愛與犧牲 : 那就是犧牲自己,成為別人的祝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