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重新認識馬克思,然後呢?──讀《遊蕩世界的幽靈:馬克思,《資本論》的誕生》

不久之前,因著政經社會情勢的惡化、貧富差距的加大,臺灣出版業敏銳地嗅出社會的氛圍,開啟了一波出版馬克思相關經典的熱潮,其中聯經、木馬等出版社紛紛出版與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入門書籍與經典。
馬克思作為對十八世紀以降形成的資本主義經濟有著深度剖析的病理學家,也是對這個經濟的病症開出處方的醫生,以及意圖改造世界的思想家。過往他的信奉者們曾依照他的處方,在世界各地進行了巨大但失敗的社會實驗。然而,馬克思對現今我們所處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問題的評析,許許多多的人們仍然認為沒有過時,這也是為何再次湧現相關出版潮的原因。
法蘭西斯.昆恩(Francis Wheen)這本《遊蕩世界的幽靈:馬克思,《資本論》的誕生》,正是這波出版潮的其中一本入門馬克思及其思想,以及後續發展的好書。
本書第一章討論馬克思的時代、生平、家庭、思想、習慣、文風與資本論內容體裁的相關性,並述該書誕生的過程中的許多軼事。若看完這章,或許會認為馬克思會是個被現今的編輯恨死的作者,他的家庭會被社會局前往關懷,他也會是在社會運動中與戰友互相傷害的同伴,在擇偶的市場中,被外人視為沒法扛起責任的另一半。但卻無可置疑的,會被認為是個犀利的時政評論家,以及博學多聞的研究者。
第二章解析了馬克思思想中重要的數個關鍵,例如拜物教、勞動與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的性質、馬克思寫作文風與其思想的關聯性等等,並兼評述各個有名的研究著作怎麼討論馬克思的思想。然而,本章也是對不了解的人來說,最深最難最不親民的部分,可以說讀完這部分,會感受到馬克思要號召的對象,其實是會看不懂他想說甚麼的,看得懂的,其實應該是如同馬克思一樣的學術知識工作者居多。
第三章則敘述「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各地思想的擴散與演變,是一幅20世紀馬克思主義思想史與學術史的精簡版,作者除了提及我們都熟悉的俄國、中國革命外,更特別說明了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如何走向學院派和分成兩條道路:一條是研究日益細瑣、碎片化、更令人難以接近的後現代文化研究,另一條則是分析國家機器的運作,最後卻成為替屠殺、非人道行為辯護說這是不可避免的犧牲,最知名者如法國馬克思主義者如阿圖塞。(額外補充本書沒題的是,法國的沙特也曾以不可避免的說法教導柬埔寨共產黨,而赤柬政權後來造成六百萬人的死亡。)
作者也在第三章引用學者的言論指出一件諷刺的事:在西方才有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因為在奉行馬克思主義為官方教條的國家,馬克思主義已被政治束縛,成為一灘死水,已經不具備馬克思所希望「改變世界」的那種變革力量。
不過,我覺得有趣的是,作者忽略了現今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多為學院中人(事實上台灣多數也都是生活不虞匱乏的學院派),基本上針對現實問題的行動與改變現實的能力已經低落,僅能透過筆桿發表看法、打打筆仗,而他們不管怎麼吹捧彼此所談的內容與論述多重要、多有現實關懷,事實上也早就離大眾甚遠,畢竟他們所寫的艱澀語言,有幾個人看得懂呢?可以說,現今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成為教條,就只是象牙塔學人鑽研的玩意兒,與平民之間是兩個世界。
因此,當真正面對現實世界時。不管現今學者們或各大媒體怎麼歌頌馬克思的敘述多精準、思想多真實與深刻,再怎麼去召喚馬克思的幽靈,都無法改變左派沒落無力、無法應對新自由主義與民粹主義挑戰的現實。
在民粹主義面前,左派不是成為象牙塔或教條,變成被批判的對象,就是因為與右派日益趨同,許多過去的主張為民粹主義者所吸收,反而使自身成為被取代的傳統政治成員,這也或許是左派即使不斷批判民粹,卻無人在乎的原因之一吧。(關於民粹主義,推薦《民粹大爆炸》與《民粹時代》,極具互補性且能較完整理解民粹主義的兩本好書。)
最後,本書一來不厚,二來文字清晰易懂(翻譯得很好),三來是各部分交代得很簡潔明白,筆者很推薦想理解左派馬克思主義的朋友們,不妨可以先翻翻看這一本既具故事性、又有思想性和描繪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歷史變化的入門著作。

註:本文亦以〈在當代民粹主義面前,我們如何重新閱讀馬克思──《遊蕩世界的幽靈》〉刊載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