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複雜的土地環境與產業思考】(下)-寫在圳走小旅行之後:水庫來了,一切都變了

「以前大圳都是用泥土,現在因為有了水庫,就變成水泥啦」阿燈大哥如是說。
6月27日接近中午,來到了六香田。「六香田」前身是農糧小舖,為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一班的品牌名稱。2015年榮獲了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班長莊正燈更是十大經典好米的冠軍農夫。
大家都稱「阿燈」。
「啊他們(社團的朋友們)來了,我們正好在聊竹東圳的故事,你們就一起來坐坐吧。」甫到六香田,正好碰上阿燈正在辦「」
來到六香田,阿燈正主持著社區活動。途中黃色衣服居首的即莊正燈(阿燈),圖片來源:六香田粉絲專頁
阿燈總是不見外的招攬著年輕學子。為了這次的小旅行,社團夥伴先先後後去了六香田數次,不時在這裡可以看到竹中、清大等地方的學生到阿燈這裡體驗學習。一身薄T,短髮,背後早已忙的一身濕,總是熱情的招待來往的人們,儘管手上又多忙碌,仍是如此。
「第一次辦這種社區活動啦!」阿燈笑道。巧合的是,居民聚集在工廠回憶起竹東圳,這也是里長正準備籌劃一齣社區戲劇,希望藉由戲劇回溯這裡的歷史。
一個推動竹東社區發展的婦人(嗚,我真的忘記名字了)跟我們解釋:「因為這裡以前是土牛溝經過的地方(內心OS:天啊土牛溝!那不是只有在課本會出現的東西嗎(#),這裏的原民與客家的角力以前還蠻嚴重的。而這裡的灌溉一直沒有很容易,取水不易,只能種旱作,要知道客家人因為離政府太遠了,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所以客家人很團結。」地方士紳林春秀與地方人士合力集資,打造這樣的竹東大圳。
六香田、竹東圳灌溉簡易示意圖。文字來源截自網路。自己製圖(所以很醜QQ)
竹東大圳陪伴二重埔等地的居民從日治時期至今,灌溉數十餘年的竹東。居民對於竹東大圳都有深厚的情感。「以前這些都是用泥土弄的,如果進到隧道裡,那你真的會冷死。」(當然多半居民說話都用客家話,只能靠阿燈翻譯XD)
「但後來水庫來了!」阿燈頓了頓,「因為需要科學園區,科學園區需要水,尤其是乾淨的水,你們也知道這裡水很乾淨,竹東圳是截頭前溪的上游上坪溪,都是甲級水體,科學園區當然知道,所以蓋水庫就直接拿這裡的水。」也因為水庫需求,把竹東圳重新整治,和全臺灣許多河川一樣,換成水泥堅固維持水路。
阿燈嘆道:「不能讓水亂跑啊,不能往旁邊滲透,也不能往下滲透,農民偷水也不行!就是好好地要把這些水送去給水庫。」「啊不是常常說那些中南部地層下陷嗎,你把這些水關起來,不讓他跑,然後怪居民超抽地下水,當然會下陷啊。」
竹科三期。工研院。科學園區。污染。農地。水資源。竹東圳的故事會繼續持續被述說,一代傳一代。未來的故事會是如何,卻無人可斷言。
三重埔的農地。自行拍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