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把地耕荒的十大好米得主──阿燈哥

2021/07/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竹東,時不時就會聽到人提起阿燈哥,也許你跟我一樣,還沒見過阿燈哥就吃過他種的米──他是2011年種出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莊正燈。每到他的農地倉庫,就只見他拎著豐收的作物進進出出,一刻不得閒,而不時有熟客來拿個米、買個當日鮮採的茭白筍,還有親子來找小雞……那首〈王老先生有塊地〉的童謠,彷彿是他的寫照。說到這,你大概跟我一樣腦補出這是一個多麼棒的農家天堂啊!然而並不!
採訪‧撰文/許佩玟 攝影/林建同
阿燈哥在農地裡養了雞呀、鵝呀、
小豬等,藉此測知農地的環境生態。
王老先生有塊地 依呀依呀喲喲
他在田邊養小雞兒 依呀依呀喲喲
牠這裡吱吱 牠那裡吱吱 依呀依呀喲

王老先生有塊地 依呀依呀喲
他在田邊養小鴨兒 依呀依呀喲
牠這裡呱呱 牠那裡呱呱 依呀依呀喲……
調皮的雞有時還會過家去撩黑狗兄。
竹東地區大概可以這樣二分:鎮上商業區,外五里農業區。阿燈哥的農地就位在外五里的三重里。採訪當天,正是一年僅20天的茭白筍採收期,阿燈哥從清晨6點多就泡在茭白筍田裡──真的是泡,茭白筍屬水生植物,生長環境需水源豐富、排水良好的水田,以利黑穗菌發育。
在這裡,年僅20天的茭白筍採收期,阿燈哥
從清晨6點多就泡在茭白筍田裡忙著收成。
在阿燈哥的水田裡,共有4塊地種茭白筍,早上採摘一塊田,下午採摘一塊田,每2天可採收一次。採收期間,他從早到晚就浸在泥濘的田裡,即使面對採訪,阿燈哥手上採收的動作也一刻不停,農忙,是真的很忙。這還是看得到的辛勞。
阿燈哥指出,茭白筍植株分公母,他將無法生產
茭白筍的公株折綁葉片做記號,以便留苗時避開。
一般消費者可能不清楚的是,茭白筍植株分公母,公株只開花無收成,母株才能收成茭白筍,但在生長初期無法辨別,需待生育後期抽穗開花才能區別,成長期得一樣付出心血、時間照料。像今年阿燈哥一塊水田有17、18株公株(一塊水田約植500株),相當於這一季短收了上百斤的茭白筍,對小農的生計影響不可謂不大。
左圖│下方的農地種了57號地瓜,蜿蜒的梯田與田埂呈現農地裡的線條之美。
右圖│茭白筍下方的農地暫時休耕無耕種其他作物,阿燈哥說不是為了休耕,
實是茭白筍田需排水的緣故,不利其他作物生長。      

實驗農業 把地都耕荒了?

米、地瓜、玉米、茭白筍,是阿燈哥農地裡的基本成員,除此之外,很有實驗精神的他嘗試種過紅藜,成功栽種後就交給產銷班其他農友;種過排水要好的木瓜,種過無農藥的無毒草莓;今年則在堂哥莊全勝的介紹下,試種杭菊,但發現它所需的環境不能太乾也不能太濕,需增加不少時間人力,原來不打算續種,到了收成時看到一朵朵的小花,又被它的可愛吸引……
阿燈哥原來經營成衣事業,其後返家承接父親的農地,也自叔叔手上接過「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的擔子,成為第二任班長。他以過去成衣事業經營的模式與經驗,觀察發現傳統農人的作法──時時拔草、噴灑農藥等,不符成本,他轉變作法,不勤於鋤草,讓草木共生,看在老農的眼裡,雜草亂生、產量又少,說他「把地都耕荒了」!認為他種不好、種不起來,然而到了今天,許多老農反過來向他請益,這些年來他究竟做了什麼,而有這樣的反轉呢?
野莧和今年首次試種的杭菊長在一起,傻傻分不清。

農地上的變革 從農務到產銷班

在栽種方面,有別於父執輩多大量施肥、已產量大的農作物為主例如米,以及先借錢買苗,收成後還錢;阿燈哥則以質取勝,會先測試土地、視作物屬性來施肥,要種哪種農作物也會先小量試種,考量的是哪種好吃取代量產,如他農地上的桃園3號米、57號地瓜等,都是這樣栽種出來的,同時對農藥避之唯恐不及,用的是硫磺等有機質或礦物質資材。他也透露,以前農人用藥不像現在這麼兇,哪些原因所導致的,值得追索思考。
雜草、鳥兒與稻米作物共生。
木瓜成熟時,會開放消費者採摘。
這些很受好評的農產品到底是用哪種農法種出來的呢?他說,「只要是(對作物)對的,不講什麼農法!」在他的農地上不是沒有試過一些著名的或自然或有機農法,但發現未必適合這片土地,他認為「人是活的,土地是活的,要找對方法」,因此摸索出「草木共生,適時適地適種」的方式來對待這片土地與作物。他發現,其實放任昆蟲、鳥類啃食、不驅趕,牠們反而會「鎖定範圍」,而且可以幫忙吃掉害蟲,維持農地健康的生態平衡,長期看來其實更有利農作物生長。
他相當重視行銷與誠信,「在銷售端需將消費者的需求考量進去」。早在2007年就走上自產自銷之路,懂得觀察市場,具備成本概念,考量投資報酬率,例如土壤改良資材的微生物菌──光合菌,施用需費太多工,因農忙時間有限就不採用。他在耕用地有限的條件下,極力思索如何將農作最大化,經營了9年,已有固定購買的熟客,因此有利於在生產前就能夠大致預估銷售量,得以在栽種時就掌握生產數量,但這一切都建立在「顧好品質」的根本上。
阿燈哥是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現任班長,常有小朋友來他的農地玩耍。

成立六香田品牌 誠信為原則

有感於小農式微及團結的力量,擔任產銷班班長的阿燈哥帶領農友們重新認識什麼是農業、認識各種農作物,讓老農有所選擇而不墨守成規,不但請來農改場等專家來教授種植方法、農業知識,更進一步結合農友們推出產銷班的共同品牌「六香田」,講求友善耕作、自主品管,成功打造安心食農的印象。
左‧中圖│阿燈哥不但種好米,還很在意消費者有沒有把他的米煮好吃!
右圖│利用作物輕加工的農產加工品。            
常年調控在11-14℃、放米的冷藏倉庫。
不時可見阿燈哥的農場舉辦帶有教育性的活動,或是參加政府、農會等活動,如地瓜節焢窯,透過這種方式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產生信任感,其實是最好的一種廣告。
倉庫裡懸掛著幾面耕耘有成的匾額,
一旁是原來在農地上供奉的伯公。
說到活動,阿燈哥想起第一年種地瓜養鵪鶉,見鵪鶉下蛋,第二年想說可以辦個撿蛋活動,沒想到臨到日子近了,鵪鶉都跑光了,農場裡剩沒幾顆蛋,沒蛋撿怎麼辦?他從外頭買回鵪鶉蛋,並誠實告知參加者,那次的活動大受好評,直到今日仍有人問有沒有鵪鶉蛋!

對農業的價值感與想像

阿燈哥的農家事業看起來搞得風風火火,似乎有別於一般從農者投資報酬不成比及低價值感,但他坦言因為自產自銷,賺的錢都投入機器設備的添購上,即使有部分補助,對小農仍是很大的投資成本,而再好的農作物也難以賣到好價錢──看到前陣子新iPhone出爐跳躍式的售價,相較之下真的很有感!
阿燈哥表示,這與政府政策有關,政府管控農作物的價格,另一手又開啟進口大門,兩相夾擊下,農產品的低價壓得台灣的農人普遍生出低價值感,農業上下游真正賺錢的是中盤商,有鑑於此,才讓他興起自產自銷的念頭。
六香田的形象與視覺設計,由
重視美感的玉翎發想與把關。
在阿燈哥農場工作的玉翎,大學畢業後就在產銷班幫忙。她看見「在台灣從事農業,要對抗的東西太多了,例如耕地破碎、土地徵收……台灣農業政策不好,很多手上有地的農二代、三代不想耕作」,正在抗爭地方政府新一波的土地徵收事件,面對來自官方與地主的壓力,她帶點憤懣的說,「這些人對農業的想像,只剩下賣土地與農業沒出息!」並語帶期待:「若政府在農業政策上提供有利的誘因,其實是有機會翻轉的!」所以結束學業後,她就來到這裡試驗也是實踐對農業的理念與想像。

工作娛樂中

農業的困境愈說愈沈重,阿燈哥哈哈一笑,又說起農地裡的趣事,學過設計的玉翎則興致勃勃說著她與設計師討論出來的新包裝設計,以及即將在農倉裡設置的農業科普教育看版,好讓來參訪的大小朋友們更便於認識農地。
為了這次的採訪,我們兩度來到阿燈哥農場,都在忙著採收茭白筍,這種作物原來是埔里產出的品質最佳、量最大,而富有實驗精神的阿燈哥種出不下於埔里的品質,跟我們一邊聊著,他手裡的採收動作不停,笑呵呵地說:「工作不忘娛樂,娛樂不忘工作。」他不斷在農地上創造新體驗。
這些二手設備對農民是很重的負擔,但為了品質的堅持,還是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圖中包括耕耘機、乾燥機、碾米機、礱穀機、穀物清潔篩選機、精米機,以及最貴的、由瑞士製造的色彩選別機。                      

阿燈哥的竹東印象

說到以前的竹東,阿燈哥一下子回到小時候,跳下竹東圳溝,蝦子、毛蟹、泥鰍、鱸鰻……堪稱應有盡有,隨時一抓就是一桶的河鮮!返鄉務農後,這些盎然的生態不見了,表面看來變化不大,人口增加了一些,隨之增加了水泥,以及不該開發的開發……他言語下透出一些悵然。
非竹東人的玉翎,因為從農才踏進竹東,認識竹東,她指出竹東圳的水泥化,斷絕了生機;而對於交通,建商在建房時應納入規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東咚鏘
東咚鏘
自竹東出發,尋訪挖掘在地故事,從現存、現有的人、事、物開始,猶如拼圖般逐步將觸角蔓生向過往的歷史。 一面介紹今日正在發生的事,一面發掘過往的曾經,讓我們與大家重新認識竹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