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私信|汪正翔 ✕ 鄧九雲|談《最酷的旅伴》以及表演、創作、「延續自己」(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九雲:

啊~真的抱歉,我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碧潭劉以豪跟景美全智賢這樣的說法很好笑。但是我可以這樣看待的原因是,沒有人真的會用這個標籤來界定我。可是如果有一天,人們說汪正翔就是XX攝影師,不管這個XX多正向,都會讓我心情很複雜,因為我覺得我大於這個XX。

關於我能不能一眼辨識自己的照片,我覺得很難。因為我沒有很明顯的風格,也不相信自己要追求某種風格。心情好的時候我認為這種沒風格就是我的風格,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空,我會發那麼多廢文,很多時候也許只是想證明我是一個有自己意見的人,我因此是一個人,但其實這正顯示我不是。我深知自己只是各種條件的結果,於是我又開始質疑各種條件,但是最終這些質疑也是在條件之中。

但是看妳的文字,我不敢說一定可以推定是某個人的手筆,但會覺得那是出自於一個「人」。我並非說那些我們認定普遍的人性,譬如情感、遺憾等等,而有點像是反過來,作為一個人的根本是我們不知道有什麼根本,而坦然面對這件事,對我而言就會產生人的味道。

我很願意拍 still picture,因為我也想有某種延續,然後面對自己的老去。

 

正翔:

你說我的三個夢讓你合成一種感覺:我在半郊外或是國外,身上肩負某種任務,與人有關,有點緊張。差不多完全道出我這段期間的心理狀態。我總是想往外跑,又不敢跑太久,回來了卻覺得總不夠。在夢裡我也不見得在國外,但夢的場面確實很少出現明顯的台北樣貌。

夢留下的更多是畫面,所以就算我在半夢半醒的狀態,立刻錄下夢境,也是充滿斷片。你給我的照片,猛一乍看會有多重作者的感覺,這個版本是在一個錯置的狀態下發現的可行性。夢境的晃動與破碎,我一直在想能用什麼簡單的方式來表述,最後就產生了影像與照片的堆疊效果。潛意識中應該有什麼是明確的,然後才在上面開始鍛造。那或許能延伸出你說的夢境裡當下的理所當然,卻在醒後漸漸疏離。我總喜歡用做惡夢來比喻演戲,演完就像真的做了一場惡夢,心跳都還沒慢下來。夢總能喚起一些新奇的東西。

我的新書就用了小說的形式來討論蒙太奇的概念。記憶就是蒙太奇,我們自編自導自演,整個世界成了配角。留白黑幕的地方,是潛意識,盯久了總會有雪花。我想到你的個展展名《餘燼/Remains》,你說:這是一個「有關我們如何看待美好事物失去的作品。」我覺得我們對生命都有一股扭動的悲觀浪漫,而且有時有點後知後覺。

我好奇你對這影片的感覺,更好奇過了一陣子後我們再看這一系列的創作,又會是什麼感覺。

九雲:

我覺得照片就跟夢境ㄧ樣,我們好像察覺到什麼,好像曾經去過那裡,有過那樣的經歷,但是最後又發覺什麼都沒有。而當我們盯著照片覺得如此陌生時,那就像夢醒之後,意識到一秒之前的夢境如此清晰,現在卻覺得模糊異常。我們會說照片之中的事情是真實發生的,就像夢中的景象再怎麼荒誕,那都是來自於實在。問題是那跟我們在照片之中,在夢境之中所得到的感受的關聯是什麼?我們並不是直接重溫了我們在現實世界之中有的感受,至少不是按照現實運作的方式。如果是,我們就不會因為一個莫名所以的夢中情節,或是一張淡而無味的照片而覺得震動。我們也不會在還未經歷過什麼痛苦的時候,就突然覺得悲痛。

我清楚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聽到一首歌,就覺得我已經蒼老,就像做夢的時候,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一樣。明瞭這件事,讓我覺得追索照片或是夢境的現實根源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說現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關鍵的,是某種組合的方式,也就是形式,那才是ㄧ切的根源。真實只是一種感受,時間也只是一種感受,只要掌握製造這種感受的形式,我們就可以在當下從生到死,從一張照片之中,重新界定自己的存在。


餘燼|汪正翔個展
展期|7/7 ~ 7/21
地點|多角藝術(臺北市中正區廈門街 42 號 2 樓)

這是一個有關我們如何看待美好事物失去的作品。「看待」在這裡不僅僅是一種心理上的因應,也是一種觀看的方式。我們接觸過許多美好的人事物,他們終將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一一失去。對此我們往往不知所措,然後慢慢的習慣,以至於遺忘。但是這如何發生?首先我們的視覺發現這些東西陳舊、消失或是斑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接著我們才在心理上接受這件事真正的過去。然而在數位時代這件事改變了。譬如我們面對一張親人的照片,不再能夠感覺那個紙張品質的衰退。代之而起的是一個個螢幕,親人朋友與戀人在裡面不僅栩栩如生,而且畫質永遠亮麗如新,特別當螢幕的畫素已經跟不上相機的進步,相片的時間感徹底的消失,即使有些微的變化,我的眼睛也察覺不到。這個人類前所未有的經驗與我的家族歷史交會在一個奇妙的時間點,

2003 年,數位相機恰恰興起,我的家庭最後一次出去旅行。


《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
作者︱鄧九雲
出版︱南方家園出版社
「身為女生,看完爽快極了,痛麻得心頭開出血花來。」 ──馬欣推薦

認識一個人,然後,自己的一小部分變成了那個人。
最後你是你所遇見的人的總和──
相愛不過就是一種漫長的剪接。

這樣說吧,蒙太奇根本不是什麼新東西,人類的記憶就是蒙太奇。
記憶畫面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排列組合,
故事就如我們所願地被留在大腦裡了。
這樣講有點俗氣,但確實我們都在自編自導,
整個世界不過是配角。

13 個角色,16 篇獨白,一通電話。


【釀電影】2018年 7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釀影評】專欄
《愛,留在海灘那一天》──愛,後來才看懂 by Lizzy

【釀私信】專欄
汪正翔 ✕ 鄧九雲|談《最酷的旅伴》以及表演、創作、「延續自己」(上)
汪正翔 ✕ 鄧九雲|談《最酷的旅伴》以及表演、創作、「延續自己」(中)
汪正翔 ✕ 鄧九雲|談《最酷的旅伴》以及表演、創作、「延續自己」(下)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攝影,最基本與最主要的用途便是紀錄。 從底片膠卷到現在的感光元件記憶卡,影像讓時光得以被保留。每一張相片都是是一個瞬間,一趟旅程,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拼圖,讓無法從時光洪流中停下的我們得以回望那些或精彩、或銘心、或虛度的時刻。 在人人手機都有數顆鏡頭的世代,記錄這件事情變得簡單,卻逐漸失去深刻...
Thumbnail
攝影,最基本與最主要的用途便是紀錄。 從底片膠卷到現在的感光元件記憶卡,影像讓時光得以被保留。每一張相片都是是一個瞬間,一趟旅程,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拼圖,讓無法從時光洪流中停下的我們得以回望那些或精彩、或銘心、或虛度的時刻。 在人人手機都有數顆鏡頭的世代,記錄這件事情變得簡單,卻逐漸失去深刻...
Thumbnail
當老生常談降落在你的人生。封閉記憶慢慢地解鎖。讓安然重新回來。
Thumbnail
當老生常談降落在你的人生。封閉記憶慢慢地解鎖。讓安然重新回來。
Thumbnail
他察覺到他再也無法拍出突破性的作品,早年追逐理想典型的人像也逐漸遙遠,他越發相信,「攝影是一個人整體生命狀態的反應」,轉換攝影捕抓的主客關係,「攝影到最後並不是你用相機獵捕到了什麼,而是你忽然被什麼攫住了」
Thumbnail
他察覺到他再也無法拍出突破性的作品,早年追逐理想典型的人像也逐漸遙遠,他越發相信,「攝影是一個人整體生命狀態的反應」,轉換攝影捕抓的主客關係,「攝影到最後並不是你用相機獵捕到了什麼,而是你忽然被什麼攫住了」
Thumbnail
歌名~《轉眼》 曲:石頭 詞:阿信 歌詞: 轉眼走到了  自傳最終章  已瀏覽所有  命運的風光 混濁的瞳孔  風乾的皮囊  也曾那般  花漾   最愛的相片  讓你挑一張  千萬個片刻  誰在你身旁 那一年的我  曾和你一樣  飛揚   惶惶不安  念念不忘  還是得放開雙掌 掌心曾握著
Thumbnail
歌名~《轉眼》 曲:石頭 詞:阿信 歌詞: 轉眼走到了  自傳最終章  已瀏覽所有  命運的風光 混濁的瞳孔  風乾的皮囊  也曾那般  花漾   最愛的相片  讓你挑一張  千萬個片刻  誰在你身旁 那一年的我  曾和你一樣  飛揚   惶惶不安  念念不忘  還是得放開雙掌 掌心曾握著
Thumbnail
如果連電影裡的鳳梨罐頭都會過期的話,,記憶到底要以什麼形式待在生活裡,才不過期? 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透過照片的反覆記憶,高齡八十二歲的他,總能精準的說出照片裡人物的出場順序、當下的情感與事件,在獨居生活的苦悶中,在午夜夢迴的夜晚時分,和親人在夢裡相遇,便是他最大的快樂。
Thumbnail
如果連電影裡的鳳梨罐頭都會過期的話,,記憶到底要以什麼形式待在生活裡,才不過期? 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透過照片的反覆記憶,高齡八十二歲的他,總能精準的說出照片裡人物的出場順序、當下的情感與事件,在獨居生活的苦悶中,在午夜夢迴的夜晚時分,和親人在夢裡相遇,便是他最大的快樂。
Thumbnail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場 推薦大家這是我表妹王湘靈的視覺藝術作品快要降落的時候,突然間我看懂了作品的意義,以前總覺得藝術家長大後很神秘,因為她喜歡穿黑色,沒想到這次展覽文宣照片也是穿黑色的衣服,而我以前也有教到一個幼兒男生,彩色筆每次拿的顏色都是黑色,他媽媽說小孩氣質比較安靜斯文,而我覺得比較喜歡黑色的人
Thumbnail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場 推薦大家這是我表妹王湘靈的視覺藝術作品快要降落的時候,突然間我看懂了作品的意義,以前總覺得藝術家長大後很神秘,因為她喜歡穿黑色,沒想到這次展覽文宣照片也是穿黑色的衣服,而我以前也有教到一個幼兒男生,彩色筆每次拿的顏色都是黑色,他媽媽說小孩氣質比較安靜斯文,而我覺得比較喜歡黑色的人
Thumbnail
我清楚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聽到一首歌,就覺得我已經蒼老,就像做夢的時候,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一樣。明瞭這件事,讓我覺得追索照片或是夢境的現實根源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說現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關鍵的,是某種組合的方式,也就是形式,那才是ㄧ切的根源。
Thumbnail
我清楚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聽到一首歌,就覺得我已經蒼老,就像做夢的時候,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一樣。明瞭這件事,讓我覺得追索照片或是夢境的現實根源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說現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關鍵的,是某種組合的方式,也就是形式,那才是ㄧ切的根源。
Thumbnail
我是一個沒有辦法一眼就認出自己文字的人。我的書寫,可能就是你說的那種「試圖經驗美好微小」的過程,而且我不太回味,只是繼續試圖下去,好像死命對著空氣抓空氣,成了一個健忘又充滿侵略性的人。不回味只是因為我不想弄髒那當下的感覺,就算不髒,但肯定會亂的,那便是新的東西了。
Thumbnail
我是一個沒有辦法一眼就認出自己文字的人。我的書寫,可能就是你說的那種「試圖經驗美好微小」的過程,而且我不太回味,只是繼續試圖下去,好像死命對著空氣抓空氣,成了一個健忘又充滿侵略性的人。不回味只是因為我不想弄髒那當下的感覺,就算不髒,但肯定會亂的,那便是新的東西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