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私信|汪正翔 ✕ 鄧九雲|談《最酷的旅伴》以及表演、創作、「延續自己」(下)

更新於 2018/07/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九雲:
啊~真的抱歉,我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碧潭劉以豪跟景美全智賢這樣的說法很好笑。但是我可以這樣看待的原因是,沒有人真的會用這個標籤來界定我。可是如果有一天,人們說汪正翔就是XX攝影師,不管這個XX多正向,都會讓我心情很複雜,因為我覺得我大於這個XX。
關於我能不能一眼辨識自己的照片,我覺得很難。因為我沒有很明顯的風格,也不相信自己要追求某種風格。心情好的時候我認為這種沒風格就是我的風格,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空,我會發那麼多廢文,很多時候也許只是想證明我是一個有自己意見的人,我因此是一個人,但其實這正顯示我不是。我深知自己只是各種條件的結果,於是我又開始質疑各種條件,但是最終這些質疑也是在條件之中。
但是看妳的文字,我不敢說一定可以推定是某個人的手筆,但會覺得那是出自於一個「人」。我並非說那些我們認定普遍的人性,譬如情感、遺憾等等,而有點像是反過來,作為一個人的根本是我們不知道有什麼根本,而坦然面對這件事,對我而言就會產生人的味道。
我很願意拍 still picture,因為我也想有某種延續,然後面對自己的老去。
 
正翔:
你說我的三個夢讓你合成一種感覺:我在半郊外或是國外,身上肩負某種任務,與人有關,有點緊張。差不多完全道出我這段期間的心理狀態。我總是想往外跑,又不敢跑太久,回來了卻覺得總不夠。在夢裡我也不見得在國外,但夢的場面確實很少出現明顯的台北樣貌。
夢留下的更多是畫面,所以就算我在半夢半醒的狀態,立刻錄下夢境,也是充滿斷片。你給我的照片,猛一乍看會有多重作者的感覺,這個版本是在一個錯置的狀態下發現的可行性。夢境的晃動與破碎,我一直在想能用什麼簡單的方式來表述,最後就產生了影像與照片的堆疊效果。潛意識中應該有什麼是明確的,然後才在上面開始鍛造。那或許能延伸出你說的夢境裡當下的理所當然,卻在醒後漸漸疏離。我總喜歡用做惡夢來比喻演戲,演完就像真的做了一場惡夢,心跳都還沒慢下來。夢總能喚起一些新奇的東西。
我的新書就用了小說的形式來討論蒙太奇的概念。記憶就是蒙太奇,我們自編自導自演,整個世界成了配角。留白黑幕的地方,是潛意識,盯久了總會有雪花。我想到你的個展展名《餘燼/Remains》,你說:這是一個「有關我們如何看待美好事物失去的作品。」我覺得我們對生命都有一股扭動的悲觀浪漫,而且有時有點後知後覺。
我好奇你對這影片的感覺,更好奇過了一陣子後我們再看這一系列的創作,又會是什麼感覺。
 
九雲:
我覺得照片就跟夢境ㄧ樣,我們好像察覺到什麼,好像曾經去過那裡,有過那樣的經歷,但是最後又發覺什麼都沒有。而當我們盯著照片覺得如此陌生時,那就像夢醒之後,意識到一秒之前的夢境如此清晰,現在卻覺得模糊異常。我們會說照片之中的事情是真實發生的,就像夢中的景象再怎麼荒誕,那都是來自於實在。問題是那跟我們在照片之中,在夢境之中所得到的感受的關聯是什麼?我們並不是直接重溫了我們在現實世界之中有的感受,至少不是按照現實運作的方式。如果是,我們就不會因為一個莫名所以的夢中情節,或是一張淡而無味的照片而覺得震動。我們也不會在還未經歷過什麼痛苦的時候,就突然覺得悲痛。
我清楚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聽到一首歌,就覺得我已經蒼老,就像做夢的時候,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一樣。明瞭這件事,讓我覺得追索照片或是夢境的現實根源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說現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關鍵的,是某種組合的方式,也就是形式,那才是ㄧ切的根源。真實只是一種感受,時間也只是一種感受,只要掌握製造這種感受的形式,我們就可以在當下從生到死,從一張照片之中,重新界定自己的存在。
 


餘燼|汪正翔個展
展期|7/7 ~ 7/21
地點|多角藝術(臺北市中正區廈門街 42 號 2 樓)
這是一個有關我們如何看待美好事物失去的作品。「看待」在這裡不僅僅是一種心理上的因應,也是一種觀看的方式。我們接觸過許多美好的人事物,他們終將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一一失去。對此我們往往不知所措,然後慢慢的習慣,以至於遺忘。但是這如何發生?首先我們的視覺發現這些東西陳舊、消失或是斑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接著我們才在心理上接受這件事真正的過去。然而在數位時代這件事改變了。譬如我們面對一張親人的照片,不再能夠感覺那個紙張品質的衰退。代之而起的是一個個螢幕,親人朋友與戀人在裡面不僅栩栩如生,而且畫質永遠亮麗如新,特別當螢幕的畫素已經跟不上相機的進步,相片的時間感徹底的消失,即使有些微的變化,我的眼睛也察覺不到。這個人類前所未有的經驗與我的家族歷史交會在一個奇妙的時間點,
2003 年,數位相機恰恰興起,我的家庭最後一次出去旅行。


 
《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
作者︱鄧九雲
出版︱南方家園出版社
「身為女生,看完爽快極了,痛麻得心頭開出血花來。」 ──馬欣推薦
認識一個人,然後,自己的一小部分變成了那個人。
最後你是你所遇見的人的總和──
相愛不過就是一種漫長的剪接。
這樣說吧,蒙太奇根本不是什麼新東西,人類的記憶就是蒙太奇。
記憶畫面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排列組合,
故事就如我們所願地被留在大腦裡了。
這樣講有點俗氣,但確實我們都在自編自導,
整個世界不過是配角。
13 個角色,16 篇獨白,一通電話。


【釀電影】2018年 7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一個沒有辦法一眼就認出自己文字的人。我的書寫,可能就是你說的那種「試圖經驗美好微小」的過程,而且我不太回味,只是繼續試圖下去,好像死命對著空氣抓空氣,成了一個健忘又充滿侵略性的人。不回味只是因為我不想弄髒那當下的感覺,就算不髒,但肯定會亂的,那便是新的東西了。
有時候,在激烈情緒上頭做出的決定、說出口的話,只在一念之間就將後頭的道路定了型。看完《愛,留在海灘那一天》,我的人生目標多了一項:不要再生成任何將令我不斷抱著困擾與追悔回顧的記憶,不要再製造出窮其一生都沒機會再打開的結。我希望能持續大步往前走,而不是被冰封在某個永凍的時空。
我覺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痛苦,而是一成不變。我們都說人會到地獄,這樣講其實不對,地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屬性。那這個屬性是什麼?地獄的屬性就是存在的反面,那存在又是什麼?存在就是實體,而實體就是時間停止的地方。所以地獄就是時間。事實上,無聊、混亂、等待與痛苦,其實說的也就是時間的無止無盡。
今年五月,是枝裕和以《小偷家族》摘下坎城的金棕櫚獎,台灣也碰巧上映他的回顧展,因此這個月的釀電影,策劃了是枝裕和專題「一直在等回家的人」,邀請六位作者或綜觀、或凝視,寫下六篇和他的作品相遇、有感而迸發的文字。而我可以很榮幸地說:這說不定是釀電影至今最為靈光煥發、精彩淋漓的一套專題。
是枝裕和曾提過《小偷家族》之所以成作,事關他思考了十年的事情。十年當然已經很長了,但我感覺他還說得有些含蓄,不然不會在2004年,也就是距今十四年前出現那樣一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換言之,他至少對「某一件事」往復思考了十四年之久。到底是什麼問題這麼摧折、困擾,或者反過來看,搔抓與推動是枝裕和呢?
隨著是枝裕和抽絲剝繭,我們才會漸漸理解,問著「為什麼」的人們,實際上真正想說的並不是為什麼,而是「我不接受」。質疑的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原因,而是抗拒接受答案。人會死,人會因為寂寞做出殘忍的事情,這是極其簡單又巨大的答案,因為它太過簡單,所以那麼難以接受。
我是一個沒有辦法一眼就認出自己文字的人。我的書寫,可能就是你說的那種「試圖經驗美好微小」的過程,而且我不太回味,只是繼續試圖下去,好像死命對著空氣抓空氣,成了一個健忘又充滿侵略性的人。不回味只是因為我不想弄髒那當下的感覺,就算不髒,但肯定會亂的,那便是新的東西了。
有時候,在激烈情緒上頭做出的決定、說出口的話,只在一念之間就將後頭的道路定了型。看完《愛,留在海灘那一天》,我的人生目標多了一項:不要再生成任何將令我不斷抱著困擾與追悔回顧的記憶,不要再製造出窮其一生都沒機會再打開的結。我希望能持續大步往前走,而不是被冰封在某個永凍的時空。
我覺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痛苦,而是一成不變。我們都說人會到地獄,這樣講其實不對,地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屬性。那這個屬性是什麼?地獄的屬性就是存在的反面,那存在又是什麼?存在就是實體,而實體就是時間停止的地方。所以地獄就是時間。事實上,無聊、混亂、等待與痛苦,其實說的也就是時間的無止無盡。
今年五月,是枝裕和以《小偷家族》摘下坎城的金棕櫚獎,台灣也碰巧上映他的回顧展,因此這個月的釀電影,策劃了是枝裕和專題「一直在等回家的人」,邀請六位作者或綜觀、或凝視,寫下六篇和他的作品相遇、有感而迸發的文字。而我可以很榮幸地說:這說不定是釀電影至今最為靈光煥發、精彩淋漓的一套專題。
是枝裕和曾提過《小偷家族》之所以成作,事關他思考了十年的事情。十年當然已經很長了,但我感覺他還說得有些含蓄,不然不會在2004年,也就是距今十四年前出現那樣一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換言之,他至少對「某一件事」往復思考了十四年之久。到底是什麼問題這麼摧折、困擾,或者反過來看,搔抓與推動是枝裕和呢?
隨著是枝裕和抽絲剝繭,我們才會漸漸理解,問著「為什麼」的人們,實際上真正想說的並不是為什麼,而是「我不接受」。質疑的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原因,而是抗拒接受答案。人會死,人會因為寂寞做出殘忍的事情,這是極其簡單又巨大的答案,因為它太過簡單,所以那麼難以接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曾經聽過老師用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大師的名言來砥礪我們,他說莫努虛金大師曾說自己若有任何一刻對走進排練場大門感到倦怠,那就是她要離開劇場的時刻。事實上,我時常有覺得要去排練好煩喔、今天要做某項工作很厭世的感受,如果用大師的標準,我早就該結束我的劇場工作了。
Thumbnail
回到源頭,我想還是你說的,我們都得問自己,真的對每一天都感到快樂嗎?因為那才是更重要且貼身的提問。因為有這樣的快樂,我對抉擇不抱怨,願意承擔抉擇帶來的後果,能夠自我提供滿足和肯定。有天,覺得夠了,也可以瀟灑離去,不用被夢想牢牢綑綁。
Thumbnail
DEAR 劭婕:忽忽我也來到了快四十歲的年紀。在某些場合,當我立在一眾學生面前,身後是大片白板,正要講述所謂編劇技藝時,我常常內心不安。因為跟筆下角色初相見,一點一點要勾勒出他們身處世界,即使我已經寫了快二十年,卻還時常手足無措。
Thumbnail
2023年7月5日,華語樂壇天后Coco李玟離開了我們,享年48歲。本文盤點Shan私心喜歡的李玟歌曲:5首熱門歌、5首冷門歌。
Thumbnail
過去這個月,我們邀請以《親愛的房客》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以及近期上映的奇幻類型台片《媽!我阿榮啦》的女主角楊小黎,以私信對寫形式進行了一番心內話交流:「演員的天命是什麼?」「燈光暗下之後又要如何面對自己?」──兩人從近期的心聲、表演的心法,聊到對吳朋奉老師共同的懷念,文筆真摯動人⋯⋯
Thumbnail
每個演員都對自己有不同的期望,我自己也有個小小的希望。願透過自己的表演,讓人們可得片刻的快樂,對自我的省思,對他人的感同身受,對世界或社會多一份冀望與付出,對生命多一份感觸,對黑暗多一份溫暖與力量。如果可以每年去日本吃一次拉麵,那就更好了。
Thumbnail
人會不會為了要成為美麗又優秀的存在,所以選擇承受孤獨,並且以為,這個是成為優秀美麗的條件之一,而把靠近他的人全部掃射光?又或者,是因為他美麗優秀設下結界,導致身旁的人不願也不敢接近他?這究竟是一個主動變成孤獨者,還是被動成為孤獨者的過程呢?
Thumbnail
至於你說的黑暗,不要擔心,就像我的黑暗可能連白晝都能吞噬。我們也都只是一般人,因為有愛,所以相對地一定會有恨吧。演員的敏銳讓我們更能接受所有情緒,只是如何面對它以及如何詮釋它?如果能理解那些黑暗從何而生,為何而來;是自我的,是角色的,是眾生的,還是世界的,就能體會到背後的傷痛與不捨,那暗裡也就是光。
Thumbnail
記得那天在忙碌的行程中,看到了朋奉哥的消息,腦子一度凍結,回去翻了翻和他的訊息紀錄,那麼黑色幽默的靈動對話,每個階段對我的人生指引,開玩笑說我適合演黑道、說我適合去演武打戲、幾年前還說我一定會鍍金,這些玩笑話居然都慢慢地成真,但去年在金鐘獎後台,說好明年一定會一起演戲的這句,他怎麼忘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曾經聽過老師用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大師的名言來砥礪我們,他說莫努虛金大師曾說自己若有任何一刻對走進排練場大門感到倦怠,那就是她要離開劇場的時刻。事實上,我時常有覺得要去排練好煩喔、今天要做某項工作很厭世的感受,如果用大師的標準,我早就該結束我的劇場工作了。
Thumbnail
回到源頭,我想還是你說的,我們都得問自己,真的對每一天都感到快樂嗎?因為那才是更重要且貼身的提問。因為有這樣的快樂,我對抉擇不抱怨,願意承擔抉擇帶來的後果,能夠自我提供滿足和肯定。有天,覺得夠了,也可以瀟灑離去,不用被夢想牢牢綑綁。
Thumbnail
DEAR 劭婕:忽忽我也來到了快四十歲的年紀。在某些場合,當我立在一眾學生面前,身後是大片白板,正要講述所謂編劇技藝時,我常常內心不安。因為跟筆下角色初相見,一點一點要勾勒出他們身處世界,即使我已經寫了快二十年,卻還時常手足無措。
Thumbnail
2023年7月5日,華語樂壇天后Coco李玟離開了我們,享年48歲。本文盤點Shan私心喜歡的李玟歌曲:5首熱門歌、5首冷門歌。
Thumbnail
過去這個月,我們邀請以《親愛的房客》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以及近期上映的奇幻類型台片《媽!我阿榮啦》的女主角楊小黎,以私信對寫形式進行了一番心內話交流:「演員的天命是什麼?」「燈光暗下之後又要如何面對自己?」──兩人從近期的心聲、表演的心法,聊到對吳朋奉老師共同的懷念,文筆真摯動人⋯⋯
Thumbnail
每個演員都對自己有不同的期望,我自己也有個小小的希望。願透過自己的表演,讓人們可得片刻的快樂,對自我的省思,對他人的感同身受,對世界或社會多一份冀望與付出,對生命多一份感觸,對黑暗多一份溫暖與力量。如果可以每年去日本吃一次拉麵,那就更好了。
Thumbnail
人會不會為了要成為美麗又優秀的存在,所以選擇承受孤獨,並且以為,這個是成為優秀美麗的條件之一,而把靠近他的人全部掃射光?又或者,是因為他美麗優秀設下結界,導致身旁的人不願也不敢接近他?這究竟是一個主動變成孤獨者,還是被動成為孤獨者的過程呢?
Thumbnail
至於你說的黑暗,不要擔心,就像我的黑暗可能連白晝都能吞噬。我們也都只是一般人,因為有愛,所以相對地一定會有恨吧。演員的敏銳讓我們更能接受所有情緒,只是如何面對它以及如何詮釋它?如果能理解那些黑暗從何而生,為何而來;是自我的,是角色的,是眾生的,還是世界的,就能體會到背後的傷痛與不捨,那暗裡也就是光。
Thumbnail
記得那天在忙碌的行程中,看到了朋奉哥的消息,腦子一度凍結,回去翻了翻和他的訊息紀錄,那麼黑色幽默的靈動對話,每個階段對我的人生指引,開玩笑說我適合演黑道、說我適合去演武打戲、幾年前還說我一定會鍍金,這些玩笑話居然都慢慢地成真,但去年在金鐘獎後台,說好明年一定會一起演戲的這句,他怎麼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