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影像反思】《告別進行式》:你有想像過自己的喪禮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命很殘酷也很沉重,因此想更輕盈的去看待
你有想像過自己在喪禮的樣子嗎?厚重的映像管電視上頭,播放的是生於1935年的吳筱惠先生為自己預錄的「辭世影片」。
談論死亡一直是華人社會的禁忌,每當ㄙ......的發音被推送到嘴邊,熟練的就像反射動作一樣,立馬嚥了回去,就連在阿公家待到差不多該回家的時間時,道別都不能說「阿公,我先來ㄎㄧ啊」無奈自己的台語詞彙少的可憐,下意識的直翻,卻慘遭爸爸、媽媽、叔叔、哥哥、弟弟等眾親人的一片譁然,頓時無奈又無助,我做錯了什麼?如果有錯的話,大概是不懂得忌諱。
如果連電影裡的鳳梨罐頭都會過期的話,記憶到底要以什麼形式待在生活裡,才不過期。
紀錄片中看似樂天知命的小叔公,其實內心深處懼怕著死亡,熱愛拍照的他,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他怕忘記早早離世的親人、怕沒有後代的 他被忘記,透過照片的反覆記憶,高齡八十二歲的他,總能精準的說出照片裡人物的出場順序、當下的情感與事件,在獨居生活的苦悶中,在午夜夢迴的夜晚時分,和親人在夢裡相遇,便是他最大的快樂。
如果連電影裡的鳳梨罐頭都會過期的話,記憶到底要以什麼形式待在生活裡,才不過期?「反正來日有限,那還在乎什麼呢!就這樣自我滿足地、歡樂地,充實地走完這一生旅程」是小叔公對生命的豁達,卻也是看破,一種直面生命盡頭孤寂所做的掙扎。
小叔公的人生沒有圓滿的走向子孫滿堂,甚至連唯一的兒子都沒有結婚,是他最大的遺憾,於是他用兒子的口吻自行擬了追悼會上的悼詞、去影印店輸出一張又一張照片,並把它們集結成家庭相冊,打算分送給親朋好友,其實,有多害怕被遺忘,就有多害怕死亡,該如何邁向那個生人無法想像的新世界?小叔公替自己規劃了告別式的場景,先送自己一程,讓抽象未知的死亡,看得到、聽得見。
並不因為善意就可以去做任何事情
小叔公:「我幫你們拍一張吧!」
導演:「不用不用,沒關係~」
兒子:「你總是喜歡勉強人家。」
看到這個段落,總覺得熟悉,啊!我的爸爸就和小叔公一樣呢,喜歡拍照、喜歡幫別人拍照、喜歡什麼都拍。
而我就像紀錄片中的兒子一樣,總喜歡潑爸爸冷水,對他說著大道理,拒絕他的善意,只因為我不喜歡,有時想著親情是多難得的緣份,應該好好把握相處的時間,有時又想著生命是屬於自己的,要為反感的事物拒絕,也認同「並不因為善意就可以去做任何事」。所以才這麼喜歡看紀錄片啊,看看他人的人生哲學,真的很有趣,也能反思那些藏在生活中的細微情感。

結語

其實這部18分鐘的短片,我幾乎是從頭笑到尾的,不僅是因為片中主角吳筱惠先生耿直的形象,更因為影像的剪接、配樂,讓死亡、告別式如此沉重的話題詼諧又不失莊重,片中小叔公也回應道:「拍照是一種情感的投入,它曾經存在,我還是把它當作存在」儘管沒有接受過攝影的專業訓練,卻依然吐露出寓意深長的哲理,果然生命沒有既定的規則可循,紀錄片就是如此有趣的存在,讓我們得以窺視和自己生活圈相去甚遠的人活著的痕跡。

  • 嗨!這是我的 Giloo 推薦邀請:「https://giloo.ist/re-ZeMlQW」使用此連結試用並訂閱付款方案(免費試用期間也能取消)後,就能獲得 30 天電影免費線上看囉!(一般註冊是14天免費看)

後記

我也曾經想過要如何迎接親人的死亡、朋友的死亡、自己的死亡,也在參加告別式的過程中想像自己喪禮的模樣,我想,在生命步入晚年後,我也會為自己舉辦一場「生前告別式」,邀請那些生命過程中的好友一起相聚、一起閒聊,畢竟,告別式本來就是為了生人而辦的,讓人們透過一場典禮,藉助儀式感讓悲傷的痛楚儘早釋懷,得以獲得一處盡情傷心的場所。
反觀那些為了舉辦喪禮而散盡家財的傳統禮教,白花花的銀兩還是留給活著的人享福就好,在世時過得清貧困苦,居然得橫豎躺在棺材裡才等到此生未見過的禮遇。(如若子孫孝賢堅持非辦不可,也是可以考慮迦納的「黑人抬棺舞」啦。)
題外話,〈民法概要〉的授課教授分享說,當她在青少年時期意識到死亡這件事時,便開始會在每年的生日當天寫下一份新的遺囑,然後完好的放在抽屜裡。
  • 迦納黑人抬棺舞 請見:

預告片觀賞

延伸閱讀


我是予晞,白露為晞,四季予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9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糖漬檸檬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16會員
214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緊密的社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濃烈的「信任」,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還款率高達九成以上的微型貸款,乍看之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其實只是礙於「人情壓力」,換句話說,微型貸款消費的就是「信任」。
我們無法去遍世界各地,收攬每一處風景,也無法看完每一場電影、讀完所有的書,更沒辦法去過各式各樣社群媒體上羨慕著的人生百態,但忠實的做自己、關注觸動內心自我的議題,會是生命的意義。
每樣東西都是門藝術,都是門工藝,連你站在街上也是門工藝。因為你在聆聽、你在觀察、你在品嚐
《尼泊爾布思議》的主人翁林念慈,因過去曾在 NGO 組織工作,因緣際會下多次到訪尼泊爾,在了解當地婦女因「月經」而面臨許多困擾後,決定留下來和她們一起解決問題。 從月經自觀分享會、舉辦衛生教育講座,再到創辦工作坊,林念慈圍繞著月經貧窮的議題,嘗試以社會企業的概念為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禁忌來一記衝擊,以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前言 英文片名「The Propaganda Game」直譯為「宣傳遊戲」,在片名即揭示了其實我們都是政治宣傳手段這個遊戲裡的一份子。 作為一部紀實的紀錄片,卻好似電影一樣不真實,因為編導的成份高到「眼見不一定為憑」。 紀錄片《我愛金正恩》(導演:Alvaro Longoria / 上映:2015年
緊密的社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濃烈的「信任」,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還款率高達九成以上的微型貸款,乍看之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其實只是礙於「人情壓力」,換句話說,微型貸款消費的就是「信任」。
我們無法去遍世界各地,收攬每一處風景,也無法看完每一場電影、讀完所有的書,更沒辦法去過各式各樣社群媒體上羨慕著的人生百態,但忠實的做自己、關注觸動內心自我的議題,會是生命的意義。
每樣東西都是門藝術,都是門工藝,連你站在街上也是門工藝。因為你在聆聽、你在觀察、你在品嚐
《尼泊爾布思議》的主人翁林念慈,因過去曾在 NGO 組織工作,因緣際會下多次到訪尼泊爾,在了解當地婦女因「月經」而面臨許多困擾後,決定留下來和她們一起解決問題。 從月經自觀分享會、舉辦衛生教育講座,再到創辦工作坊,林念慈圍繞著月經貧窮的議題,嘗試以社會企業的概念為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禁忌來一記衝擊,以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前言 英文片名「The Propaganda Game」直譯為「宣傳遊戲」,在片名即揭示了其實我們都是政治宣傳手段這個遊戲裡的一份子。 作為一部紀實的紀錄片,卻好似電影一樣不真實,因為編導的成份高到「眼見不一定為憑」。 紀錄片《我愛金正恩》(導演:Alvaro Longoria / 上映:2015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未能盡興的歡笑聲、沒能繼續說下去的對話,熱鬧的家族聚會之中隱約飄散著不尋常的氣息,《最後一次的生日派對》像是一部私密的家庭影像,以真摯的眼神與飽含情感的鏡頭,將一切沒被言說的私密情感,盡數收束在角色的舉手投足之間,而以「最後一次」及「生日」為題的片名,似乎也毫不避諱地直指著生與死的輪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大叔李善均離世後 重新點開看了一集就因為太悲傷而棄劇的「我的大叔」 四天看完15集,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內心不為人知的一面 扒開我們用「沒事」來包裝的黑暗內心 一直感覺這是我、我是他,沒辦法走出來 讓我無法忽視的,是小酒館的老闆娘-鄭熙 每天打烊後,跟著社區顧客一起走回家 其實是跟大
我所不懂的厭世療癒,到最後我似乎終於有一點懂了。
Thumbnail
我知道生命是一場舞台,我沒辦法選擇我要的人生戲碼。 父親跟母親離婚,捨棄我們三個孩子,我對人生的想法起伏很大,偶然看到童年的照片,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親的點滴,父親在我心中已經缺席很久,但是小時候過年回爺爺奶奶家拿紅包的記憶如浪潮湧現,浮現在自己心頭。 我的爺爺是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未能盡興的歡笑聲、沒能繼續說下去的對話,熱鬧的家族聚會之中隱約飄散著不尋常的氣息,《最後一次的生日派對》像是一部私密的家庭影像,以真摯的眼神與飽含情感的鏡頭,將一切沒被言說的私密情感,盡數收束在角色的舉手投足之間,而以「最後一次」及「生日」為題的片名,似乎也毫不避諱地直指著生與死的輪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大叔李善均離世後 重新點開看了一集就因為太悲傷而棄劇的「我的大叔」 四天看完15集,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內心不為人知的一面 扒開我們用「沒事」來包裝的黑暗內心 一直感覺這是我、我是他,沒辦法走出來 讓我無法忽視的,是小酒館的老闆娘-鄭熙 每天打烊後,跟著社區顧客一起走回家 其實是跟大
我所不懂的厭世療癒,到最後我似乎終於有一點懂了。
Thumbnail
我知道生命是一場舞台,我沒辦法選擇我要的人生戲碼。 父親跟母親離婚,捨棄我們三個孩子,我對人生的想法起伏很大,偶然看到童年的照片,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親的點滴,父親在我心中已經缺席很久,但是小時候過年回爺爺奶奶家拿紅包的記憶如浪潮湧現,浮現在自己心頭。 我的爺爺是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