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創造感動只靠上課是學不會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體驗」正夯——體驗正夯嗎?
使用者經驗一直是被許多企業掛在嘴上——但是沒有真正著手去做的一件事。為什麼這麼說?很遺憾的,許多企業儘管關注架構、必要元素與SOP方法,其實並不真正瞭解優秀的作品為人們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一直以來參與過許多線上線下課程,好比說寫作課程、劇本式導引或者服務設計流程:這些課程首先都會以引人入勝的完美Demo來吸引你我目光,星巴克、維珍,不一而足;進而一步步將課程中所使用的創意發想工具發展成可遵循的流程和說明;最後帶領你使用這些工具,完成一項產品設計專案或者創意作品,結束工作坊或課程。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工作坊最後產出的同學作品,老實說,幾乎看不到令人驚艷的產出?
我的大膽猜測,因為我們把「資源」和「流程」的地位凌駕於「內容」之上了。製造業的思維裡,只要流程正確,最終的產出就不會出錯,可以拿到市場上銷售。但是,不出錯的產品人們就會買單嗎?或者,只要人們有愛,再多的缺點我們都能夠接受?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吧。(這篇是舊文重新整理了,過了好幾年沒想到大眾對於創作的思維依然沒什麼不同。)
2013我曾參與一些社會運動,當時人民的憤怒因為一次次的事件正在高漲,而《你敢有聽著咱唱歌》一曲,在社運界甚至全台灣爆紅。(原諒我用了這麼爛的詞來形容,但是這是在企管圈溝通比較直接的詞彙)
這首歌由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投入社運的精神科醫師吳易澄,改編自悲慘世界中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一曲,並在2013/7/28於反服貿協議抗議活動閉幕首唱。說到情感的量化,在社運領域、藝術領域與業界應用,我都真的要感謝這首歌帶給我的東西。
YouTube趨勢經理 Kevin Allocca在2011年TEDYouth的演講中,談到爆紅影片的元素:
  1. 引領風潮者
  2. 社群參與
  3. 出人意料
很不巧的,這部影片裡面一個元素都沒有符合。
《你敢有聽著咱唱歌》就只是一個不太上網的中年醫生帶合唱團翻唱了三十幾年前沒版權*(感謝網友更正,其曲仍有版權隸屬,詳細說明如連結:悲慘世界音樂劇版權)的一首老歌。
創作者並不是意見領袖,合唱作品也沒有呼籲網友一起參加,把歌詞改編的方式也不是什麼創新的手法。如果我們用提案和流程的方式來執行,很不幸的就會看起來像上面那一行字一樣一點賣點都沒有。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
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
 
這首歌在7/28上線後,兩天內在YouTube創造了至少15萬人次的瀏覽量——也就是說,這兩天當中每一分鐘都有五十二個人開始聽這首歌。在30日它更佔了YouTube觀看次數前六名的三名之多。
很驚人嗎?這才是高漲的情感理應展現的力量。
這個作品如果拆解成公式要依樣畫葫蘆的話,其實仍然是能夠拆解的:
  • 找出切合時事話題的經典作品或大眾熟悉的印象
  • 用共感經驗進行內容的二次創作
但是如果在眾多的課程或者公式中,只學習到應有的擴散元素和架構,一樣無法成為如此撼動人心作品的原生第一人——看現在當紅的古人撩妹語錄就知道了,容易模仿、容易複製,後繼者馬上把梗玩爛。(當然,如果純粹只是跟風趕流量,不做第一人也無所謂,但直接模仿和依照公式推出新形態內容我認為還是有一段差距的。)
再者,大家應該也有看到某些許多政治人物自製的撩妹語錄,我只能說慘不忍睹不是嗎。所以到這裡你是不是應該相信,靠著標準流程和架構,是無法想像出內容的最終影響力優劣的。內容只能靠,把它做完。
不要再規劃流程規劃一百年了吧,直接去做就是了。
 
再來,我們來談失誤。
這首《你敢有聽著咱唱歌》堪稱完美但是不是沒有缺點,例如內容歌詞「你的血我的汗沃落佇 Formosa」早早就有眼尖網友指出:「如果改成我的血你的汗可以更好,我流血、你流汗就好。」若是帶有惡意或者在企業操作中,這大可以成為一場公關危機,但是我們不在乎,我們一點也不在乎。
嚴重性跟產品說明書沒有寫清楚少一個連接槽大太多了,但是我們一點也不在乎,我們,一點也、不在乎;我們一起流血又流汗,都很好。
該是好好思考的時候了。
體驗所帶來的感動與深刻印象在於最終內容的深入程度,不在架構與要素。
認為這篇文章有價值的讀者,請按個喜歡或追蹤,以讓我未來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更多文案工作的秘辛內容,也歡迎來《我是文案》粉絲頁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注美學與品味的風格邏輯、生活風格與質感設計、沈浸式體驗與地方創生。只有文字,能用細節打造出,比視覺和想像力更精確的——夢寐以求樣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是舊文,藉著想要開始經營SOSreader的契機,重新翻出來並且補足一些內容讓給從事文案、創意、廣告行銷、平面設計等的大家思考一下。 讀了「22K工資與40K工資的差距」一文,其中說到一些觀點,恰恰說明目前在行銷創意上勞方與資方面臨的囚犯困境
這篇是舊文,藉著想要開始經營SOSreader的契機,重新翻出來並且補足一些內容讓給從事文案、創意、廣告行銷、平面設計等的大家思考一下。 讀了「22K工資與40K工資的差距」一文,其中說到一些觀點,恰恰說明目前在行銷創意上勞方與資方面臨的囚犯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從以前就有看藝人分享刻意練習這件事情,我原本覺得只要長期頻繁的練習,我就能到一個程度。 關於歌唱,我剛才聽我以前唱的台語歌,完全就是災難!😆也許對部份人來說,我音準、拍子準、聲音好聽就很好了,但是沒有感情、情緒、口氣,聽起來就是平淡無奇,加上我原本就不常使用台語說話或是唱歌,聽起來有點「草零
這句話是2009年我去學發聲,老師聽完我唱個長音後的評價,很毒、很兇狠。 我講話的聲音還頂好聽的呀!怎麼唱起來被評的這麼糟糕呢?但像這種經驗從小經歷相似的不少,小學五年級同窗好友是合唱團團員,他現在是個導演,叫"程孝澤",小學後就沒聯絡了,但那時還頂要好的。他知道我很想進合唱團,在合唱團甄選時,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6VHwqrXLE要我學這首歌,我今天第一次聽。 仔細想想,這現場臨場感,具有震憾。 不過,這首歌,根本在飊高音。 除非,對〝喉腔共鳴〞有把握。 (搞清楚,這首歌的key,高到爆,比〝一生托給一個人〞還要高。) 知道我
Thumbnail
流行樂壇形形色色眾多歌手,能走紅不僅靠實力,很大部分還有機運與人和,能成為長期暢銷歌手或頂級流行歌手都不容易。有些歌手,實力備受肯定,音樂比較沒那麼大眾化,不算真正的頂級,卻一直有著不差的銷售。有些幸運兒,突然有一首歌成為經典代表作,即使後面的作品沒能在攀上高峰,但這一首歌卻足以使其長久立足歌壇。
Thumbnail
當我們想要引入新的產品、服務或想法時,我們應該考慮將新事物與受眾已有的習慣和喜好相結合。這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的機率,並強調了創新和變革策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熟悉感的力量。
我與你殊途同歸,可好? Youtube 上一首分享的歌曲是遊戲同人曲,這首則是從重新編詞的小說同人曲,這應該算是一首老歌了,第一次聽還是在學生時期,是先聽到歌曲後才去看小說的,有點後悔看,導致每次想起小說的故事,聽到這首歌內心都很悲傷。但可能聽多一點悲傷的歌,多看一點揪心的故事,就不會覺得人生那
很多人覺得做好一件事很難,但是是真的很難,還是只是不想努力呢?想要做好一件事要怎麼做呢? 舉一個例子,以唱歌來說,如果一個歌手天生就沒有好聽的音色那要怎麼才能讓他唱出好聽的歌呢?我認為應該要比其他人更努力的練習自己的唱歌技巧,讓自己的歌聲更有吸引力,這樣才會有更多人看到他、覺得他厲害。 再舉一個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
Thumbnail
一個聲音的方案,怎麼變成藝術創作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 在一個方案中,我們從預期計畫開始的想法,就真只是一開始這麼想。 之後的發展,什麼都有可能。各種聲音,其實是從 一開學就此起彼落的出現了。 孩子的哭聲、笑聲、日光草原的聲音、風聲雨聲、玩樂的聲音...這些都會進入耳朵。 對孩子來說,聽
Thumbnail
創作過程 昨天,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使用不同的詩詞生成工具,想要創作一首歌。但大多數生成的歌曲都不符合我的預期,因為調性不合,根本無法使用。白白浪費了許多AI點數。 最後,我從一個詩詞生成工具中得到了一首還算合適的歌曲。但它的缺點是拍子很特別,都是搶拍的唱法,在下點的時候很難抓准。不過,這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從以前就有看藝人分享刻意練習這件事情,我原本覺得只要長期頻繁的練習,我就能到一個程度。 關於歌唱,我剛才聽我以前唱的台語歌,完全就是災難!😆也許對部份人來說,我音準、拍子準、聲音好聽就很好了,但是沒有感情、情緒、口氣,聽起來就是平淡無奇,加上我原本就不常使用台語說話或是唱歌,聽起來有點「草零
這句話是2009年我去學發聲,老師聽完我唱個長音後的評價,很毒、很兇狠。 我講話的聲音還頂好聽的呀!怎麼唱起來被評的這麼糟糕呢?但像這種經驗從小經歷相似的不少,小學五年級同窗好友是合唱團團員,他現在是個導演,叫"程孝澤",小學後就沒聯絡了,但那時還頂要好的。他知道我很想進合唱團,在合唱團甄選時,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6VHwqrXLE要我學這首歌,我今天第一次聽。 仔細想想,這現場臨場感,具有震憾。 不過,這首歌,根本在飊高音。 除非,對〝喉腔共鳴〞有把握。 (搞清楚,這首歌的key,高到爆,比〝一生托給一個人〞還要高。) 知道我
Thumbnail
流行樂壇形形色色眾多歌手,能走紅不僅靠實力,很大部分還有機運與人和,能成為長期暢銷歌手或頂級流行歌手都不容易。有些歌手,實力備受肯定,音樂比較沒那麼大眾化,不算真正的頂級,卻一直有著不差的銷售。有些幸運兒,突然有一首歌成為經典代表作,即使後面的作品沒能在攀上高峰,但這一首歌卻足以使其長久立足歌壇。
Thumbnail
當我們想要引入新的產品、服務或想法時,我們應該考慮將新事物與受眾已有的習慣和喜好相結合。這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的機率,並強調了創新和變革策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熟悉感的力量。
我與你殊途同歸,可好? Youtube 上一首分享的歌曲是遊戲同人曲,這首則是從重新編詞的小說同人曲,這應該算是一首老歌了,第一次聽還是在學生時期,是先聽到歌曲後才去看小說的,有點後悔看,導致每次想起小說的故事,聽到這首歌內心都很悲傷。但可能聽多一點悲傷的歌,多看一點揪心的故事,就不會覺得人生那
很多人覺得做好一件事很難,但是是真的很難,還是只是不想努力呢?想要做好一件事要怎麼做呢? 舉一個例子,以唱歌來說,如果一個歌手天生就沒有好聽的音色那要怎麼才能讓他唱出好聽的歌呢?我認為應該要比其他人更努力的練習自己的唱歌技巧,讓自己的歌聲更有吸引力,這樣才會有更多人看到他、覺得他厲害。 再舉一個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
Thumbnail
一個聲音的方案,怎麼變成藝術創作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 在一個方案中,我們從預期計畫開始的想法,就真只是一開始這麼想。 之後的發展,什麼都有可能。各種聲音,其實是從 一開學就此起彼落的出現了。 孩子的哭聲、笑聲、日光草原的聲音、風聲雨聲、玩樂的聲音...這些都會進入耳朵。 對孩子來說,聽
Thumbnail
創作過程 昨天,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使用不同的詩詞生成工具,想要創作一首歌。但大多數生成的歌曲都不符合我的預期,因為調性不合,根本無法使用。白白浪費了許多AI點數。 最後,我從一個詩詞生成工具中得到了一首還算合適的歌曲。但它的缺點是拍子很特別,都是搶拍的唱法,在下點的時候很難抓准。不過,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