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52 簡報,是寫作、是唱歌、是演戲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話嘮不用錢

來問問哲學家》這本書很恐怖,一嗑下去會停不下來,突然覺得我為什麼要來讀經濟,而不是去讀哲學。XD
裡面有些內容提到群體、個體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討厭的總經課。
最早在原文書裡讀到一段:其實總體經濟學的理論根基都是來自於每個人做完決策的集大成 (講錯請不要打我);也就是說,什麼是「總體」?就是把能看到的所有人在相同情境下會「做什麼選擇、導致什麼結果」集結起來,就是總體了。
突然想到,其實本人是很不屑做公益 (雖然可能與我總愛到處開免費講座有所衝突),因為我覺得太刻意的好有點假 (當然不是亂開地圖砲),就當知道自己不是真心的時候就不想做這件事。
不過公益,我想這麼講沒錯:這些熱心的人關注的是群體成長,那我會想大膽做一個假設。
我們如果是希望這世界有大同的人,其實不應該從改變群體著手,而是讓看的見的每一個人都能學會讓自己幸福;當我們想改造社會的時候,其實自己就是社會的一份子,不如試著讓自己過的好開始吧。

本週優質節選

畢竟這是個很喜歡講究人脈的社會嘛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做課程?分享當年做做簡報課的一些內容
  • 幕後?就是講講一些秘辛 !?
今天的文章內容和以往不太一樣,是一種「經驗分享」的類型,把我做過的簡報內容和架構分享出來,當然也是有點想挑戰說以後不要做的太類似,不然一直把一樣的東西拿出來用好像有點糗 XD。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禁止意圖三杯我的喵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做課程?

我以前有被批評過「這不叫課程」,還好技術類的課程是做出來了。
稍等會用幾張圖片說明我先前籌備過的 2 小時課程唷!
大一的時候我的生活很緊湊,基本上活動或事情是一件接著一件來,這讓我聯想到一件很有趣,但也很突兀的事。XD
在以前我不是很信占星學的時候 (這裡並不是很通俗的講星座而已唷),到剛剛才赫然想到,土星每年才會換一個星座,且每年都會逆行,例如在發布文章的這個時間點土星就在逆行。
土星逆行的時候,其中一個含義是會大大獎勵那些「腳踏實地、苦過來」的人,像雙魚座的我在大一期間,土星遊走在雙魚座們的 10 宮,這會大大獎勵不斷在為事業做準備,先前還被批評的自己。
在簡報課之前正是大一的一次專案,在長輩之間幾乎沒有討到什麼好,最覺得受傷的一次是被批評這不是做「課程」;其實可以理解教育界有教育界的想法,但想往業界發展的學生也有自己的架構呀!
不過無論如何還是走到今天了,就把簡報課程的架構、想法都丟丟出來,做個整理吧!
升大二那年的《成功登大人》簡報課程概要
成大一開始辦《簡報草堂》的想法真的是不錯,我每場都有參加 XD
說真的,當時在規劃 2 小時的內容沒有想太多,總覺得就是幾樣東西:架構、溝通,和美化設計組合起來而已。
我做活動那次還有發生隔壁講師臨時請假,結果隔天教室有坐不下的狀況,還有部分學弟妹就分流到其他課程去;雖然我本身並不介意人滿出來,但站著上課也對同學們不太好意思,就欣然接受主辦的安排。
  • 架構的內容
老實說我覺得和寫作有點像,就是要怎麼樣把自己要講的東西能夠在一個完整的框架內就清楚的展示給觀眾看,只是差在說文字的表達,和能夠用影像、口語的呈現還是有區別。
所以在架構上,確定自己要說什麼、如何流暢鋪陳、導出合理結論就是這單元基本的想法,如果厲害了再去做變化、加入新素材當然也是可以的。
  • 溝通的內容
這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小小起身的活動,我們要在時間內隨時能與人四目交接,並立刻說出對方的優點,再換下一個對象直到結束,立意是任何的對話形式都只需要打破一開始的尷尬,就過了溝通門檻的一半了。
另一半,則是要分享關於「類似聊天」的一場簡報,怎麼講才不會淪於只是個人的表演場?畢竟這是一個觀眾想來學點東西的場子,我可不希望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小招牌。XD
  • 設計和排版
這是 95 位觀眾票選為表現最好的一個單元,但也可以理解,畢竟全程視覺化,也沒有像前頭一樣有死板板的制式化表格,還提供無版權素材包,應該算很有誠意的啦!
字體真的對簡報的呈現來說很重要

幕後?

簡單的說說,對於一個人做課程的一點心得和想法。
說不怕這麼多人那是不可能的 XD
其實我很謝謝第一次經驗同學的邀請,也安排我去面試得到這麼個機會。
因為在大一期間並沒有特別向誰展示過我「可能」會做點簡報的事;在當年,也是校園講者第一次開設 2 小時「技能學習」單元,就好像水到渠成般那麼順利,就有點人家說做了場夢的那種感覺。
當時命題的時候在想,如果是要做給新生看的東西,那麼簡報的定位是什麼?
大概一點時間,就決定了:當我們做的好的時候,這就和表演才藝沒什麼不同,而且還會被認為這是「實用」的,似乎可以同時滿足表演、求財這二種感覺。
製作和練習簡報的過程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實話實說 XD),從前別人在提的,像是先做好骨架、打好投影片內容,再進行美化;又不得不說美感有時候真的是天生的,就有點現實,要刻意學有時候還抓不住自然美,也是很頭疼。
練習表達也是,我還要一個人坐在客廳對著電腦像喃喃自語那樣子,一有時間就是碼表按下去開始計時,還不能超過的太誇張,有些太廢話的刪一刪給學弟妹拿去休息還比較好這樣子。
要說起來這種製作簡報,到能上台的過程真的是沒有什麼,土法煉鋼吧我想。
在整個正式上台講了三次課程的經驗當中,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我在呈現的東西還是講課的過程,對我來說在準備好的時候,要怎麼呈現一次的講課還是會有信心能做好做完,畢竟真的狀態差的時候就不會露面的。
反而是三個班的活潑程度不同,第二節課做活動期間就能感受到和其他兩個班級的差距,當時還要臨時調整一下時間長度,跟適當的調侃一下學弟妹,才有辦法讓氣氛是比較放鬆的,本來還有點緊張怕這個環節就弄砸了。
最後是一點點真心話
老實講在安排同學們在課前就要先相互認識的部分,我並不是很想這麼做。
理由不在於課程時間長度的問題,因為控時這點在多次練習之後本來就有很多空間、空檔是能壓縮的,所以不構成威脅。
設立這段目的在於讓同學在課程進行間不要覺得自己是一個人過來的,可是當時又不想讓同學們看出這層目的,只好包裝成是一種結識同行的感覺來做。
在我心裡倒是會覺得,這段時間如果拿去認識人,反而會有些悲觀的想到這樣子的萍水相逢,或許對「人脈」的建立有幫助,但對「人際關係」可能幫助就不多了。
畢竟沒有時間、真摯情感參與的關係,為做而做,覺得是有點害到一些人;在現在看來要有機會去改良這課程的話,我可能會改成讓同學們相識幾秒尷尬一下,或許還有趣一點。

亮相的機會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 (對高中生的場次真的就多很多),可是每當我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
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
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畢竟,我不希望好像我得是哪個圈子的人,才能有更多機會,因為並不能保證在一個圈子裡得到的東西或好處,就能讓別人看到我的好,萬一被當成是猴子怎麼辦?XD
前陣子我一個高中的學妹來邀請我做做活動的時候,覺得很開心,因為對學長而言看過的人 (的數量) 真的有點多,沒有辦法熟悉每張面孔,但至少都是會有些印象,只能說有些老師很厲害,可以每個學生都記得。
那她來找我做暑期分享活動的時候,覺得內容立意都很好,如果有這個機會露露面還真的是不錯,尤其內容也是我擅長分享的,不管是關於對大學的想法也好,對生活的想法也好。
可以幫幫人,還真的是不錯的。
簡報成果附錄:填答率 100%。
噗,所以其實一堂課觀眾的「感覺」還挺重要的
怎麼說呢,當然我也希望自己曾經可以是掌握資源的人,這樣就可以多多出來把東西分享給別人,但或許是年紀 (年資?) 的關係,總覺得還不到一種火候,所以就按著自己的衝動,等別人「發現看看」的一種感覺。
但如果沒有出場的機會,其實也沒什麼關係,大不了當時機還沒到吧,我想。
13會員
221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