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耶穌帶來愛?基督教卻帶來仇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喜歡你們的這位基督,但我不喜歡你們基督教徒。你們基督教徒是那麼不像你們的這位基督。」~甘地
這不會只是聖雄甘地個人的看法而已,這是人類歷史不同世代許多人的感慨和經驗。台灣尤其是近幾年來,絕大多數的同志和直同志,都會有和甘地相同的心境。
為什麼號稱「跟隨基督」的基督徒,卻所言所行和耶穌基督差這麼多?耶穌看著台灣基督徒現在卯起來動員反同婚的嗜殺嘴臉,一定痛哭流涕無地自容……。
我相信這當然是因為教會很多解經、教導上的不妥;且容我在此指出一個關鍵卻不容易發現的盲點,基督徒群體的盲點。
耶穌基督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很清楚的,耶穌邀請人來跟隨他,是跟隨他去死。因為耶穌洞悉他自己存在的目的,是「不存在」。亦即,他是為了死而存在的。
但「基督徒群體」或稱為「教會」並不如是想。教會只是想越做越大,想永續經營下去,想千秋萬世直到永遠……,這恰恰好跟耶穌相反。耶穌清楚明白自己的存在是為了死(為眾人而死)。但是基督徒群體的存在,卻自以為是要擴大且延續下去。結果,基督徒努力不斷拉人來教會、不斷擴張增大累積資源大大大多多多……,卻恰恰好越努力離耶穌基督越遠。
這次台灣基督徒反同婚背後的恐慌和害怕,也是出於這種「拒絕死」的概念。看不出耶穌事實上是為了死而活著,基督徒群體卻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保護自己,甚至以傷害別人來確保自己的權利益處。如此這般的基督徒群體帶來仇恨是必然的。相對於耶穌的欲死,基督徒卻是拚命想活。因此自始至終完全沒有耶穌的思維和氣質。不但如此,因為「拚命想活」所以會做出諸多傷人益己損人利己之事,無可避免.......
理長老會大專事工相傳一句名言:「我們聚,是為了散。」這理念,隱隱對應著耶穌的以死而生。基督徒如果沒有參透這個道理,所有努力,都恰好反證自己與耶穌不同質。
為什麼耶穌帶來愛?基督教卻帶來仇恨?因為,耶穌以捨去自己為目的,基督教卻是想永續榮耀地經營自己。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十六2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一些基督徒,他們的言行舉止讓人感到壓力甚至不適?他們可能出於好意,卻不知不覺地成為他人眼中「令人害怕的基督徒」。這些行為不僅影響基督信仰的見證,也可能阻礙人們認識耶穌的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討,為什麼有些基督徒讓人害怕,他們的特點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成為這樣的基督徒?
Thumbnail
人們為何會離開基督信仰?原因可能很多,但類型大概就那幾樣,比較常見的通常是因為生活中遭遇某些極大難關,讓他對基督教失望(或者受到其他宗教吸引),這種的問題不見得要算在教會頭上,只能說上帝有他的安排。 但還有兩種原因,教會就難辭其咎了。 一是神學教育上的錯誤,但我要先說,這問題太容易變成吵架,點到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一個人可以很像基督徒,卻不是基督徒。 上教會不會使你成為基督徒。給奉獻、服事、在台上唱歌彈琴也不會。只要這個人的身分不是神的子民,任何行為都無法替自己爭取到這個身分。 如何成為神的子民(兒女)?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 ‭10:9‬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一些基督徒,他們的言行舉止讓人感到壓力甚至不適?他們可能出於好意,卻不知不覺地成為他人眼中「令人害怕的基督徒」。這些行為不僅影響基督信仰的見證,也可能阻礙人們認識耶穌的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討,為什麼有些基督徒讓人害怕,他們的特點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成為這樣的基督徒?
Thumbnail
人們為何會離開基督信仰?原因可能很多,但類型大概就那幾樣,比較常見的通常是因為生活中遭遇某些極大難關,讓他對基督教失望(或者受到其他宗教吸引),這種的問題不見得要算在教會頭上,只能說上帝有他的安排。 但還有兩種原因,教會就難辭其咎了。 一是神學教育上的錯誤,但我要先說,這問題太容易變成吵架,點到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一個人可以很像基督徒,卻不是基督徒。 上教會不會使你成為基督徒。給奉獻、服事、在台上唱歌彈琴也不會。只要這個人的身分不是神的子民,任何行為都無法替自己爭取到這個身分。 如何成為神的子民(兒女)?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 ‭10:9‬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