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民國美學是三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幾年來一直聽有人在講「民國美學」,身為《民初畫學變革及其思想史解釋》此一史學鉅作的作者,心想這不是跟我叫板嗎?山人不出蒼生奈何,你們的聲音我聽到了。
好吧,實際上我不是民國美學的專家,我只是曾經抓了一個很小的題目在研究,但就是基於這一點點對於民國的理解,我都覺得民國美學這個說法很瞎。原因之一是,民國根本就沒有美學。因為他們才正要剛開始思考美學。原因之二是,任何文化整體論本來就很瞎,講民國美學的人是否知道也許民國美學根本應該是好幾個不同的東西。
民初談論美學事實上可以分為幾個路線:一個是李叔同、陳師曾這類透過日本轉譯西方美學(主要從文藝復興到現代主義)。一個是蔡元培這類的康德美學(摻一點實驗美學)。還有像是康有為、金城、嶺南派這些雜揉北派山水、日本繪畫所搞出來的變種(是的,民國人喜歡北派山水,不是解殖派愛戰的文人畫)。至於徐悲鴻、朱光潛、宗白華這些後來的大大一開始還很蔡逼八。然後林紓這些更傳統派的沒有提出什麼整體性美學的能力。所以如果真的相信有一個民國美學然後想要推倒,那其實可以大膽一點把康德美學、日本美學、從源頭一併解掉。但是如果不去談這,一直談民國美學,我真的不知道是在講三小。
當然他們實際上講的民國美學不是民國美學,而是先想像有一個中國文化的「特色」,然後再想像中華民國帶來這些糟粕,這整個過程都是很直觀的(很多時候只是來自於國文課本跟個人生活經驗),也和嚴格意義的美學無關。我可以理解這種情緒,有時候我激憤起來,也會亂罵西方文化整體怎麼樣。但就像有些人喜歡講日本文化有形無體、日本精神是櫻花、又或是講中國精神是黃土高原(請看李劼),這些本質論閒聊可以,但是嚴肅來看都站不住腳,更不用說居然想從這個去推導對於個人的影響。難道我們要說喜愛日本文化的人會去自殺,因為日本有武士道傳統嗎。
但是另一方面,有時候我會想,翻開整個現代藝術史,本來就充滿各種要推翻過去然後創建一個新美學的宣言。要說他們對於所批評的對象有什麼細緻的理解也不一定。甚至就某個程度上,他們令人喜歡就是因為這種全面性的氣概。但唯獨一件事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那就是把藝術上的論戰跟藝術之外的運動混為一談,以至於表面上在談藝術文化,實際上根本卻根本不願意去理解文化的內容。
以他們最喜歡講的民國為例,1923年以前,各種關於美學的討論其實都很精彩,雖然各自立場有差異,但整個風氣頗為開放,譬如陳師曾就是一個同時談文人畫跟現代主義的人,你要說他是國故派還是西化派其實很難說。這就有點像有一個藝術家在今天同時熱愛古典文學跟搞裝置。可是到了1923年之後,整個氣氛驟變,人的面貌越來越平板,言論也趨於單向度,只因為運動型的論戰在此時出現。
細節其實不談了,因為我幾乎忘光,我只記得原本開放的氣氛消失,爭論的重心越來越與具體的作品無關,更多時候,這些運動參與者不是在講美學,而是講美學之外的整體性思想,譬如東方文化西方文化、社會主義現代主義,因為他們的目標是「運動」而非「藝術」,是打倒對方,而非打倒對方的想法。今日討論民國美學的一些詞彙,譬如中國藝術是「表現的」、「情感的」、「精神的」或是中國文化是「封建」、「徒具形式的」,基本上都是那時所流行的。在這一點上解殖派跟現代的保守派其實差不了多少,他們都不曾真正認識文化中好的與壞的部份。
而如果有所謂的民國特色美學,那其實也只是1930年代激進的時代氣氛之下網內互打的結果,是一種開始因應各種主義,而全盤性的談論中西文化藝術的言論,跟文化本身實際的內容沒什麼相干。而現代對於民國美學的意見,只是更粗糙延續了民國人物對於傳統文化的批判模式。沒有什麼比起這件事更後殖民更諷刺了,就好像把民國人紮好的草人當成真人來打。還是說解殖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解掉?
而讓這些民國論戰流於刻板的根本原因是,所有的運動參與者都是站在運動非藝術運動的立場,也就是這一點將他們與那些激進的現代藝術家區隔開來。批判某種美學很爽,全面性的批判更爽,但是現代主義者始終堅守一種藝術上決勝負的信念。他們是用一個展覽或是藝術行為來摧毀某個他們所認定的過去,而不是用藝術之外的方法。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他們事實上也就會具體的去處理各種藝術的問題,相反的,那些始終停在外圍的人,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或著他們也覺得沒有必要深入藝術(文本)之中。當事情講到反專業的程度上時,其實也就很難談下去。
總之沒什麼總之,藝術上最可怕的就是概括,而且還是以一個政體來概括。但就算要談一個文化的本質,那至少試著在藝術中討論,甚至於用創作來實踐。退一萬步說,至少要知道自己清理的對象是什麼,不要清半天結果自己講的跟他們一樣,又不是玩貪食蛇,一整個悲劇到爆炸。不覺得談論文化健康病態與否五四到不行嗎?如果再說幾句不無病呻吟,要言之有物就更像了,那要不要乾脆生活之中也實踐這種文化康健論,來一場新生活運動,一切又回到最初的起點,呆呆地站在鏡子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汪正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攝影 汪正翔 我們都聽過一個說法:「好照片要有故事性」,但實際上這個說法包含了好幾種不同的意思。有些人提的故事性是指要有一種戲劇的情節。有些人說的是要與現實有關係,
Early Color是美國攝影師Saul Leiter的彩色攝影集,雖然算是街拍,不過視角多半偏低,應該他就只是坐在咖啡廳當中,偶然拍下外面的風景,如撐傘的行人,路過的汽車。但驚人的是,就在這樣有限的框景之中,Saul Leiter卻可以讓畫面精巧的令人屏息。
(《鄉愁/餘像》《關於他的故事》《曜》《一如往常》)就面向存在這件事而言,有時我甚至覺得羅蘭.巴特談論的「此曾在」跟班雅明要告別的靈光有幾分相似。「此曾在」指相片中的事物必然曾經存在。作為相機的特性,它帶給觀眾雙重的感受:一方面它證實了真實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它又告訴你這個存在已經過去了⋯⋯
大家都覺得攝影師自由自在,但是攝影師一樣要照顧顧客的需求,這並不是最不自由的地方,畢竟有太多的職業都是如此。攝影師的不自由是來自于他自己相信這是自由的,所以常常有攝影師鼓舞彼此要發自內心感動,或是喜愛攝影。
我清楚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聽到一首歌,就覺得我已經蒼老,就像做夢的時候,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一樣。明瞭這件事,讓我覺得追索照片或是夢境的現實根源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說現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關鍵的,是某種組合的方式,也就是形式,那才是ㄧ切的根源。
我覺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痛苦,而是一成不變。我們都說人會到地獄,這樣講其實不對,地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屬性。那這個屬性是什麼?地獄的屬性就是存在的反面,那存在又是什麼?存在就是實體,而實體就是時間停止的地方。所以地獄就是時間。事實上,無聊、混亂、等待與痛苦,其實說的也就是時間的無止無盡。
攝影 汪正翔 我們都聽過一個說法:「好照片要有故事性」,但實際上這個說法包含了好幾種不同的意思。有些人提的故事性是指要有一種戲劇的情節。有些人說的是要與現實有關係,
Early Color是美國攝影師Saul Leiter的彩色攝影集,雖然算是街拍,不過視角多半偏低,應該他就只是坐在咖啡廳當中,偶然拍下外面的風景,如撐傘的行人,路過的汽車。但驚人的是,就在這樣有限的框景之中,Saul Leiter卻可以讓畫面精巧的令人屏息。
(《鄉愁/餘像》《關於他的故事》《曜》《一如往常》)就面向存在這件事而言,有時我甚至覺得羅蘭.巴特談論的「此曾在」跟班雅明要告別的靈光有幾分相似。「此曾在」指相片中的事物必然曾經存在。作為相機的特性,它帶給觀眾雙重的感受:一方面它證實了真實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它又告訴你這個存在已經過去了⋯⋯
大家都覺得攝影師自由自在,但是攝影師一樣要照顧顧客的需求,這並不是最不自由的地方,畢竟有太多的職業都是如此。攝影師的不自由是來自于他自己相信這是自由的,所以常常有攝影師鼓舞彼此要發自內心感動,或是喜愛攝影。
我清楚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聽到一首歌,就覺得我已經蒼老,就像做夢的時候,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一樣。明瞭這件事,讓我覺得追索照片或是夢境的現實根源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說現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關鍵的,是某種組合的方式,也就是形式,那才是ㄧ切的根源。
我覺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痛苦,而是一成不變。我們都說人會到地獄,這樣講其實不對,地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屬性。那這個屬性是什麼?地獄的屬性就是存在的反面,那存在又是什麼?存在就是實體,而實體就是時間停止的地方。所以地獄就是時間。事實上,無聊、混亂、等待與痛苦,其實說的也就是時間的無止無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熟悉台灣網路文化的人可知「中華民國美學」其實是一種貶抑詞,它多半用來舉例很糟糕的美學設計和涵養,有著嘲諷的意味。如果廣義來說,中華民國美學其實有可能也是美的一種?但為何這種美感讓台灣人惶恐,以下將重點條列式來敘述: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民科其實是個很對岸的用法,泛指一些沒有經過專業教育,透過一些有限、不準確的資源去理解東西,講解出來的東西一知半解同時自信爆表的傢伙們,在我一開始寫文開始就有很多人習慣發表自己對於中世紀的「高見」,或著是私我丟給我一些不明所以的文章或影片(當然、對岸的),撇去這個不談,在YOUTUBE與Google上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熟悉台灣網路文化的人可知「中華民國美學」其實是一種貶抑詞,它多半用來舉例很糟糕的美學設計和涵養,有著嘲諷的意味。如果廣義來說,中華民國美學其實有可能也是美的一種?但為何這種美感讓台灣人惶恐,以下將重點條列式來敘述: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民科其實是個很對岸的用法,泛指一些沒有經過專業教育,透過一些有限、不準確的資源去理解東西,講解出來的東西一知半解同時自信爆表的傢伙們,在我一開始寫文開始就有很多人習慣發表自己對於中世紀的「高見」,或著是私我丟給我一些不明所以的文章或影片(當然、對岸的),撇去這個不談,在YOUTUBE與Google上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