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小淺談系列: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說〉19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國近現代藝術發展始終是個複雜的議題,目前在藝術史學界仍然對此深感興趣。而筆者想藉此帶領讀者從最基礎的理論觀點重新看待中國近現代藝術的成長跟轉變。

這就不得不提到:蔡元培1917年 〈美育代宗教說〉

蔡元培出生於1868年,是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制度的創立者,他的美學信仰深受康德影響,因此他對美感的特性強調「超脫」和「普遍」兩種。而他個人反對以理論就理論,因此他美學核心,就是提倡「美的教育」、「藝術教育」。

而〈美育代宗教說〉正是蔡元培在民國六年(1917年)在北京神州學會發表的演講,此發表在《新青年》(第3卷第6號)。

隨後又在1930年12月《現代學生》雜誌(第1卷第3期)撰寫《以美育代宗教》以及 1932年《近代名人言論集》一書撰寫《美育代宗教》。後兩篇的觀點雖相似,但內容上側重不同,筆者發現1930年《現代學生》這篇,大致以哲學、科學發展的歷史經驗,說明宗教的落後、保守和陳腐,唯獨美的價值是不朽的。

其蔡元培對「美育」、「美術」的界定不同,單就〈美育代宗教說〉這篇內文,蔡元培並未提出實質的美育實施方法。

〈美育代宗教說〉到底在說什麼?

當時為何要強調美學呢?其實也正好呼應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高唱「科學」「哲學」,但從未有人涉及人類情感這一部分,因此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人類價值。

而蔡元培主要內容是以美感的超脫性和普遍性觀點,批判宗教的狹隘性、排他性,以系統方式闡述自己的美學思想,藉此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要理論。

首先他認為人類的信仰應建立在科學基礎上,而不是愚昧的情感活動,信仰必須建立在正確認識的基礎。

因此:

第一,任何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神話」迷信的基礎上的,對於宇宙人生的各種現象的解釋,都是以「神道為唯一理由」,迫使人盲從、迷信。

而那時沒有科學,人類水平低下,之前宗教以神話解釋自然界和社會人生的一切現象,來吸引人們,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現代社會中科學已發達、哲學也已脫離宗教,神話已無法成為現代人的信仰理想。

第二,宗教在思想上專斷、保守,決不允許任何人提出懷疑和異議,毫無自由,蔡元培曾說:「如一部聖經,那一個人敢修改?這和進化(論)恰好相反。」

所以從前面兩點都能發現,因為隨著科學及哲學的發展,宗教是迷信的本質暴露,因此也看出在中國的美術勢必也將與宗教漸漸脫離,慢慢崇尚人文。

第三,凡是宗教都是唯我獨尊,具有「擴張己教攻擊異教」的侵略性。

藉此點出宗教各項的缺點,提出要以美感的超脫性和普遍性的觀點取代而之,彌補人文關懷的部分。

〈美育代宗教說〉文章背後概念是為何?

筆者認為其針對的受眾非學生,而是對從國外回來的學者反思,因為從文本的第一段有提到起因也是因為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中國的知識分子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就以為基督教能幫助他們更靠近當時的對於理性科學的運動,但是這樣會不會是迷信的一環呢?

爭議性與反思

。首先正方 蔡元培:

認為當時的中國宗教存在,主要是假借自然之美來吸引人而已。人們經常成群結隊去登山涉水,燒香拜佛,看似信教信仰。實際上,大多人是為了游山觀景,欣賞自然美,佛祖之道是如何,並不在他們的心裡。宗教家深知人們這種普遍心理,所以,中國的佛寺道觀,大都建在青山綠水的美景之間,正是此緣故,美育能完全取代宗教。再來蔡元培的「宗教」應是針對宗教教育這塊而非不能有宗教行為。

。反方 陳獨秀、楊鴻烈:

認為宗教的根本精神是與藝術的存在同其壽命,認爲兩者是相互依存的,是很難完全分割,及取代。

。而筆者綜合上述:

其中國並未在美術創作上完整脫離宗教信仰。畢竟藝術的演進中,一開始都是宗教為起源,這也是美術的動力來源之一。即使從中國在唐代以後,宗教題材也並未消失過,再加上這兩者結合的美,人類的態度也就所不同。一般人不會對宗教藝術抱持褻玩的心態面對,而是會以崇敬心情。

但藝術品在近現代趨向演變成另外一種玩物的特質,這正說明宗教抽離的概念。且近來宗教被詮釋為對宇宙人生的終極關懷,自有其無法取代的重要意義。因為人還是需要信仰,但不會因信仰「美」,而就認為宗教跟美無法相容。

換個方向理解,蔡元培把「美」獨立出來,是告訴我們藝術創作其實不一定需要借助宗教來達到目的。但相反的「宗教」也獨立了,像是寺廟其實並未像蔡元培說的假山假水的吸引特色,才能引領群眾。我認爲更多的只是單純的信仰與心靈撫慰的功能符合現代人在徬徨時代下的寄託,所以才保留宗教的場所和觀念。

最後,美育代宗教一說,到底對還是錯呢?我覺得他沒有絕對。

這正反映的是中國近現代人們面對新穎理念出現的過渡期。他們不再只是追求理性,更多的是找尋人文精神的根,且嘗試以「人道」為主教育觀念。

他們也不是現在我們想像中一昧地模仿西方進步,更多是想穩固中國文化固有的美。因為藝術的美是普遍性,相較宗教的排他性,更能培養人類高尚的情操,因此蔡元培在當時每個人都在懷疑何謂中國的藝術時,提出「美育代宗教說」的主張,雖未提出實質的美育實施方法,但仔細想想這可能就是現在所謂多元文化融合選擇的過度現象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余土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中國近現代藝術發展始終是個複雜的議題,目前在藝術史學界仍然對此深感興趣。而筆者想藉此帶領讀者從最基礎的理論觀點重新看待中國近現代藝術的成長跟轉變。
Thumbnail
中國近現代藝術發展始終是個複雜的議題,目前在藝術史學界仍然對此深感興趣。而筆者想藉此帶領讀者從最基礎的理論觀點重新看待中國近現代藝術的成長跟轉變。
Thumbnail
結語: 綜觀來看,文藝復興不是復古的再版,而是一種新文化的萌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繁榮時刻,肯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真實,在繪畫藝術史上,它是繼古希臘羅馬後第二個美術史上的高峰創造,而文藝復興的繪畫史包含了繪畫、雕刻和建築,這三種在上一心得整列來說都有略有說明。 與中古歐洲時期不同的是,中世紀
Thumbnail
結語: 綜觀來看,文藝復興不是復古的再版,而是一種新文化的萌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繁榮時刻,肯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真實,在繪畫藝術史上,它是繼古希臘羅馬後第二個美術史上的高峰創造,而文藝復興的繪畫史包含了繪畫、雕刻和建築,這三種在上一心得整列來說都有略有說明。 與中古歐洲時期不同的是,中世紀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什麼是「美」?
Thumbnail
什麼是「美」?
Thumbnail
康德也特別強調天才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天才呈現出幾個重要特質,包括原創性、典範性、不能模仿只能依賴靈感。這種神祕的藝術天才觀後來便成為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重要信仰與動力。
Thumbnail
康德也特別強調天才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天才呈現出幾個重要特質,包括原創性、典範性、不能模仿只能依賴靈感。這種神祕的藝術天才觀後來便成為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重要信仰與動力。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Thumbnail
或許該反省的是,教育為何一方面極為排斥傳教,卻同時又只傳遞單一向度的世界觀? 你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事,不是記住了什麼或考了幾分,而是能夠反思你所學到的,並追尋教室裡所沒有教的,直到有一天你能夠委身於所深信的價值,而讓你一生都因此活在意義中。
Thumbnail
或許該反省的是,教育為何一方面極為排斥傳教,卻同時又只傳遞單一向度的世界觀? 你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事,不是記住了什麼或考了幾分,而是能夠反思你所學到的,並追尋教室裡所沒有教的,直到有一天你能夠委身於所深信的價值,而讓你一生都因此活在意義中。
Thumbnail
蔣勳老師說:「少一點美術課,寧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一個孩子去凝視一朵花的綻放,恐怕比美術還重要。」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
Thumbnail
蔣勳老師說:「少一點美術課,寧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一個孩子去凝視一朵花的綻放,恐怕比美術還重要。」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
Thumbnail
這幾年來一直聽有人在講「民國美學」,身為《民初畫學變革及其思想史解釋》此一史學鉅作的作者,心想這不是跟我叫板嗎?山人不出蒼生奈何,你們的聲音我聽到了。
Thumbnail
這幾年來一直聽有人在講「民國美學」,身為《民初畫學變革及其思想史解釋》此一史學鉅作的作者,心想這不是跟我叫板嗎?山人不出蒼生奈何,你們的聲音我聽到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