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美術」與「美術史」——佐藤道信著 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作為東亞文化圈的一份子,共享了周邊諸國的許多文化脈絡,轉變、吸收創造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而這篇文章則是在講述日本近代,如何接受西洋繪畫畫法的同時,在另一方面搭上西洋日本主義的潮流,將國家的形象外銷,創造富國的形象。同時在最後,也希冀能嘗試思考,思考台灣的藝術、文化、傳統如何變革出新,打造屬於台灣本身的「新美術」。
文章序言即提到,近代日本美術的樣貌是自1872年,「美術」這個詞彙的被創造,並且透過官方主導,以「美術」、「美術史」及「美術史學」三個主軸進行制度上的完備,各機關的使用亦被延續至今日,與此同時,也因為日本帝國在東洋諸國的殖民與統治之下,將這樣發展的制度輸出至朝鮮、台灣、滿洲等地。
而這樣的移植現象,在一開始的確是為了迎合西方國家對於日本品味的喜好,而日本政府也就透過大力輸出這樣的產品,以及其產業的振興來達到富國的目的,簡單來說,日本前期的美術是附庸於產業政策之下的。然而,在國家體制建置完備的明治20年代以降,美術本身不在是附庸於產品經濟之下,反而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的象徵,所謂「和魂洋才」,便是以西方的技法作為基礎,創作以日本為主題的作品,諸如歷史、風景、人像等無所不包,然而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裸體畫的論爭,裸體畫是基於西方對於基督教信仰之下,「神以神的形象造人」,使得人體作為神造之美的基準,然而日本移植的過程中,去除了基督教的元素,使得裸體畫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地位。
而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美術」一詞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一種創造美的技術,如同本文言及之劍術、算數。然而,在「美術」一詞的底下也確實需要自成一種規範,如何定義何謂美,作品勢必要經過某些言明與未言明的標準才得以冠上「美術品」之名,而在當時,物件的精巧性便被當作是一項判定屬於美術品與否的外在品評準則。
然而,在這樣略顯狹隘的定義之下,工藝品的地位被夾雜在了一個尷尬的地位。因此,便創造出了「美術工」一詞,作為對外國展示、並以富國為目的來迎合日本主義下,外國人對於日出東方之國的好奇與風靡。
在本文的最後,作者提及了一項非常有趣、並以現代的東亞藝術史觀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作者提及,在東亞的諸國如日本、韓國、中國等地,藝術史的語言僅僅在於國家界線之內的自述,然而在文化上面的交流與融合豈是國境所能限制與中斷的?作者言道,在東亞各國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現代藝術史觀時,正值19世紀後半,華夷秩序的瓦解與國族主義當道的風潮之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建立藝術史的目的便不是作爲藝術文化研究上的需要,而是作為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宣傳手法,建立國家的權威。然而回到現代,在這樣的自國藝術史觀的架構之下,很明顯地造成了藝術史研究上的缺陷,因此,作者建議,應當效法歐洲各國,將藝術史作為「廣域藝術史」的架構來延伸,以歐洲整體的藝術源流作為主要陳述的對象,各國再將自身的藝術脈絡組織於其上,不僅能夠更真實的反應文化之間流動的過程,更可讓各國之間的研究與交流更通暢。
回歸台灣的本土意識,台灣的現代美術觀念也是移植自殖民母國日本,但不同的是,台灣作為「南國」的意象,所欲傳播的標的是內地的人民,透過官方所主導打造出來的南國風情,來更近一步的融合母國與殖民地兩地的人民。
回歸於台灣自身的藝術—此處所指稱的台灣,係是以現代台灣人為主體的論述,而非日本殖民時代所建構出的「南國」意象。在這裏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儘管南國的風情是被建構出來的,但就台灣而言也確實造成了文化與地方色彩的影響,我並非試圖完全除去這樣的概念,而是思索著如何將這樣的映像從原先的主要論述轉化爲背景資料的一部分,重新建構屬於台灣人的台灣。
首先,我想先就「語言」方面做論述。一個地方所使用的主要語言往往會決定這個地方的國族認同,這也是為什麼,當發生政權移轉時,大多會發生語言上面的霸凌現象,如同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以及民國政府來台的禁方言政策等。選擇何種語言作為日常使用的媒介,人民的認同就容易隨著蘊含在此種語言建構時的思維而改變。
當今台灣社會的主要語言是標準中文,是自民國政府播遷來台後強硬推行的措施,原因顯而易見—即為建立正統中國政權的正當性,然而正如同粗暴地在台灣進行複製、移植不屬於或不適合台灣氣候與風土的華北式建築於公部門之上,係忽略甚至扼殺了台灣長久以來的文化脈絡,如同移植一棵溫帶的松柏在亞熱帶的土壤之上,也因這政府的主導,形成文化上的霸凌現象,導致整體社會無論是市容或是歷史論述上,都呈現了惘惘的違和感。
而這樣的違和感也體現在了台灣的藝術之上,舉例而言,以往日治時期以東洋畫為正統而被推崇,到了民國時期,這樣的正統性卻被推翻,甚至面臨邊緣化的危機,也間接導致了許多以膠彩畫的畫家不得不面臨轉型;還有一個例子,是參訪中山堂時所看到的,原本,位於西門的中山堂叫做台北公會堂,是給予來台日本人的集會場所,而民國政府播遷來台後,除了改名之外,也進行了許多去日本化的動作,像是在原本精心雕琢的柱子上,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被強制改成了象徵中國的梅花,儘管我能對於政府的作為表示理解,但確實是不能認同這樣的行徑,上頭鑲嵌的梅花,因為年代久遠,出現了不同於周遭其他雕飾的慘白,正如同台灣的文化一樣,被粗暴的刨根、移植。
儘管台灣當前的文化有些像是馬賽克式的拼貼模樣,但無可否認的是,在這樣文化匯流之處,也的確提供了創新思維的動能,得以擷取各文化圈的優點並且吸收轉化,創造屬於台灣本土的文化意識。當今的政府也從文化的主導角色轉變爲輔助及資助的角色,讓創作者有更多的自由來建構屬於台灣的色彩、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
avatar-img
4會員
13內容數
2022年四月以降,終於成功來日本留學,五個月的日子不長,但我想盡可能記敘下我記得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藝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若綺的邪魅人物(上) 這天是2020年末的一個禮拜二,我們約在台大校園裡的空教室裡做這一次的訪談。她的衣服走日系古著的寬大風格,上身著凡賽斯天鵝絨紫色外套(奶奶衣櫃的),下襯黑色及踝長裙。頭髮是濕溽般的極卷,虹膜也因著配上去的紫色美瞳而帶點空靈感,可談吐之間依然是那樣的溫暖、充滿活力的。
曾若綺的邪魅人物(上) 這天是2020年末的一個禮拜二,我們約在台大校園裡的空教室裡做這一次的訪談。她的衣服走日系古著的寬大風格,上身著凡賽斯天鵝絨紫色外套(奶奶衣櫃的),下襯黑色及踝長裙。頭髮是濕溽般的極卷,虹膜也因著配上去的紫色美瞳而帶點空靈感,可談吐之間依然是那樣的溫暖、充滿活力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江戶的「天保老人」福澤諭吉,乃至明治的「開化之子」新渡戶稻造、德富蘇峰、內村鑑三、植村正久、夏目漱石、矢內原忠雄等,在快思慢想進程中,從實學主義、武士道精神、基督教思想,試為元氣未分、渾沌不明的近代日本社會找出一帖處方箋。-April, Chen-jung Lynn-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東京,一個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城市,有著無數的景點和活動等待著你去發掘。今天,我們將為你介紹四個不可錯過的地方:日本橋高島屋、東京晴空街道、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和東京鐵道博物館。無論你是購物愛好者、美食饕客還是文化愛好者,這些景點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Thumbnail
在日本島根縣安來市,有一座美術館靜靜地佇立著,它不僅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更是自然景觀的絕佳典範。這就是足立美術館(Adachi Museum of Art)。這裡融合了頂級日本畫作收藏和令人嘆為觀止的日本庭園,是日本文化中的珍寶。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艾利克斯非常清楚與雄心相伴的危險,但風格能與之抗衡。那是一種輕量方法與投入之決心的混合。輕量獲得的速度能降低高海拔攀登的危險,這在許多案例中都是事實。風格與雄心的結合,造就了某些世界極限高峰上的驚人壯舉~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時間過得真快,朋友黃醫師退休已經三個月了。昨日晚間,與他茶敘閒聊時,我問他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又有哪些明顯的變化?他說,以前行醫期間睡眠時間較短,仍然有乾眼症的困擾,現在睡足自然醒來,乾眼症卻不藥而癒了,可見充分睡眠的重要性。我接話說,我每日大部分時間與電腦打交道,曾經透過閱讀紙質書來緩和眼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江戶的「天保老人」福澤諭吉,乃至明治的「開化之子」新渡戶稻造、德富蘇峰、內村鑑三、植村正久、夏目漱石、矢內原忠雄等,在快思慢想進程中,從實學主義、武士道精神、基督教思想,試為元氣未分、渾沌不明的近代日本社會找出一帖處方箋。-April, Chen-jung Lynn-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東京,一個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城市,有著無數的景點和活動等待著你去發掘。今天,我們將為你介紹四個不可錯過的地方:日本橋高島屋、東京晴空街道、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和東京鐵道博物館。無論你是購物愛好者、美食饕客還是文化愛好者,這些景點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Thumbnail
在日本島根縣安來市,有一座美術館靜靜地佇立著,它不僅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更是自然景觀的絕佳典範。這就是足立美術館(Adachi Museum of Art)。這裡融合了頂級日本畫作收藏和令人嘆為觀止的日本庭園,是日本文化中的珍寶。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艾利克斯非常清楚與雄心相伴的危險,但風格能與之抗衡。那是一種輕量方法與投入之決心的混合。輕量獲得的速度能降低高海拔攀登的危險,這在許多案例中都是事實。風格與雄心的結合,造就了某些世界極限高峰上的驚人壯舉~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時間過得真快,朋友黃醫師退休已經三個月了。昨日晚間,與他茶敘閒聊時,我問他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又有哪些明顯的變化?他說,以前行醫期間睡眠時間較短,仍然有乾眼症的困擾,現在睡足自然醒來,乾眼症卻不藥而癒了,可見充分睡眠的重要性。我接話說,我每日大部分時間與電腦打交道,曾經透過閱讀紙質書來緩和眼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