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_日本_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起被害者被尖刀刺殺又焚屍的兇案,因著被害人是明星般的美女,整起事件在新聞媒體大肆渲染下引起網路論壇熱烈的討論與推想。電影中並不值續整個案件的過程,而藉著記者對受害者朋友、同事的訪問,以不同的觀點描繪這個事件。在電影的最後,就在城野美姬準備要自殺的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兇手根本不是她,而是一開始向製作人赤星雄治爆料案件嫌疑人的死者同事狩野里沙子。
此部電影以真實畫面與新聞畫面交錯切換,透過畫面切換,將媒體的斷章取義完整呈現。在電影中,有不少的細節在諷刺著現在的媒體,像是消息來源的保密與否、社群媒體公開犯罪內容、政論節目造假、未審先判的現象等等。「沒關係的,只會拍到你脖子以下,而且會徵求你的同意才會播出。」赤星如此告訴許多的受訪者,但鏡頭卻還是把臉也拍了進去。
關於新聞框架,最明顯的就是影片中的新聞節目,播放出來的是媒體想要呈現給觀眾的樣貌。框架觀眾要怎麼看這個新聞,引導觀眾往他們想要的方向討論(城野是兇手),更靠著受訪者與網友的爆料,進一步去揭露城野的各項資料。而其他像是被害者的為人、現場的各處疑點等等,因為會影響到觀眾的思考方向,所以都被製作團隊剪掉了。就算製作人逐一調查、訪問了很多人,但也是選擇性地使用獲得的訊息,甚至曲解採訪者的原意,扭曲成自己預設好的結果。因爲嫌疑犯下落不明,沒有人找得到他當然也無從辯駁,於是受訪者、媒體與網友因著先入為主,對城野的描述全都是有前提的推斷,並不是客觀的陳述。電影在最後一刻顛覆了大家的想法,這時候大家才開始去想,那些網路以及媒體上的內容,有多麼荒謬。
關於新聞真實,隨著傳播科技的發達,我們能輕而易舉地從各個地方獲得社會訊息。但或許就是太便利了,造就了我們思想的懶惰,不會去判斷其真實性,往往被牽著鼻子走,掉進被設計好的陷阱裡。媒體為了提升收視率,新聞內容傾向戲劇化處理,並且以錯誤和異化的意識型態來扭曲客觀事實,迷惑受眾視線。用所謂的專家意見誘導觀眾,要專家從不確定的語氣改成肯定的。而最後揭曉真正的兇手後,節目卻只簡單向觀眾鞠躬道歉了事,而道歉時說的話,是為造成浪費社會大眾的時間向大眾道歉,而不是向受害者道歉。
電影最後有個諷刺,製作人竟然沒有認出美姬,他說自己是最瞭解真相的人,但事實上卻連事件主角都認不出來。最後一幕,也是讓我感受最強烈的一幕,製作人在這次事件的角色是「局外人」。看似幽默,但仔細想想,那些在網路上的鄉民們,不都是局外人嗎?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詩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走出影廳看見廁所裡乾淨到發亮的馬桶,嗯...我回到現實世界了。
    走出影廳看見廁所裡乾淨到發亮的馬桶,嗯...我回到現實世界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網路上一則新聞瘋傳,正義的網友都跳出來留言抗議這起冷血事件的主角,四界輿論聲不斷,更有網友展開一連串肉搜任務,決心揪出這名無情的女子......」電視傳來急促的女聲,語氣抑揚頓挫而帶著悲憤。
    Thumbnail
    最近某女性復仇古裝劇採取開放式結局,製作人還補拍男女主幸福地在一起的喜劇番外另外賣錢,劇粉花錢看了番外,男主團隊卻在收官當天發男主戰死的悲劇影片媚唯粉強拆CP提純,讓劇粉無法接受,所以要求平台退錢,平台對製作人施壓,製作人只好出面維穩,最後男方工作室道歉刪影片,直接打臉唯粉
    Thumbnail
    由林超民執導的電影「獵殺」懸疑動作片在暑假檔上映,網友關注度極高。文章主要講述了原本觀眾以為被殺的女主角是楊雲,卻發現真凶是林嘉玲的換補女主角,引發了多方討論和八卦。
    Thumbnail
    對稍為了解日本社會事件的朋友來說,不可能不知道誰是「伊藤詩織」…紀錄片《黑箱日誌》,收錄她從事發展開調查後的整個過程,無論對外與人溝通、自我表白、質疑,甚至是留給親人的遺言,全部透過影像呈現於大眾眼前。或者有人覺得,明明伊藤曾於2017出版文字自傳,為何還要拍成紀錄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下雪的小鎮裡發生了一件獵奇的殺人事件,一名叫真子的女生被分屍了,而出面自首的人居然是她的同學藍川美月......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電影《惡女》改編自日本真實社會案件,「木嶋佳苗連續騙婚殺人詐財事件」,在木嶋佳苗被死刑執行前,有眾多男性為她癡迷,他們是因為性?還是因為她的美貌?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Thumbnail
    吁,這書在情緒和思想給予我很大的衝擊,所以這回馬上進入正題,先由內容大綱說吧! 1999年10月26日的桶川街頭發生了一宗謀殺案,死者是年僅21歲的豬野詩織,光天化日在埼玉縣JR桶川站外遭陌生男子刺殺身亡。
    Thumbnail
    這部短篇小說是我看了紀錄片後,決定著手執筆的一部作品。手法雖然粗糙,但我想表達的是另一種「歷史」看法。 原本我想從另一個「受害者」的角度來撰寫這個故事,但反思後,並非每個時代都對政府的行為表示認同。 儘管故事的結局看似開放,但無論如何收場,宮本早已無法倖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網路上一則新聞瘋傳,正義的網友都跳出來留言抗議這起冷血事件的主角,四界輿論聲不斷,更有網友展開一連串肉搜任務,決心揪出這名無情的女子......」電視傳來急促的女聲,語氣抑揚頓挫而帶著悲憤。
    Thumbnail
    最近某女性復仇古裝劇採取開放式結局,製作人還補拍男女主幸福地在一起的喜劇番外另外賣錢,劇粉花錢看了番外,男主團隊卻在收官當天發男主戰死的悲劇影片媚唯粉強拆CP提純,讓劇粉無法接受,所以要求平台退錢,平台對製作人施壓,製作人只好出面維穩,最後男方工作室道歉刪影片,直接打臉唯粉
    Thumbnail
    由林超民執導的電影「獵殺」懸疑動作片在暑假檔上映,網友關注度極高。文章主要講述了原本觀眾以為被殺的女主角是楊雲,卻發現真凶是林嘉玲的換補女主角,引發了多方討論和八卦。
    Thumbnail
    對稍為了解日本社會事件的朋友來說,不可能不知道誰是「伊藤詩織」…紀錄片《黑箱日誌》,收錄她從事發展開調查後的整個過程,無論對外與人溝通、自我表白、質疑,甚至是留給親人的遺言,全部透過影像呈現於大眾眼前。或者有人覺得,明明伊藤曾於2017出版文字自傳,為何還要拍成紀錄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下雪的小鎮裡發生了一件獵奇的殺人事件,一名叫真子的女生被分屍了,而出面自首的人居然是她的同學藍川美月......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電影《惡女》改編自日本真實社會案件,「木嶋佳苗連續騙婚殺人詐財事件」,在木嶋佳苗被死刑執行前,有眾多男性為她癡迷,他們是因為性?還是因為她的美貌?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Thumbnail
    吁,這書在情緒和思想給予我很大的衝擊,所以這回馬上進入正題,先由內容大綱說吧! 1999年10月26日的桶川街頭發生了一宗謀殺案,死者是年僅21歲的豬野詩織,光天化日在埼玉縣JR桶川站外遭陌生男子刺殺身亡。
    Thumbnail
    這部短篇小說是我看了紀錄片後,決定著手執筆的一部作品。手法雖然粗糙,但我想表達的是另一種「歷史」看法。 原本我想從另一個「受害者」的角度來撰寫這個故事,但反思後,並非每個時代都對政府的行為表示認同。 儘管故事的結局看似開放,但無論如何收場,宮本早已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