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淨渴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屬靈旅程,並且我們內心的渴求塑造了自我獨特的旅程。
按照羅馬所言「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直接按著字面意思,基督徒會誤以為在實際操作上要剋己苦修,戰勝身體的私慾,落入律法或道德主義,使生命僵化或羞愧無力。
但是,實際上基督教靈性生活的重點可不是把渴求釘死,而是過濾並聚焦內心的那份渴求。
人的意志無法放下己意,去選擇上帝的心意,除非我們和「渴求」的關係改變,成為一種伙伴關係,煉淨渴求,我們需要認識自己的渴求。
「不管渴求的外表看來怎樣,他們深層都是屬靈的。」--貝內爾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曉得自己最深的渴求,但是我們很熟悉表層的慾望,「我想要有個假期」、「我想要更多權力使人尊敬我」、「我想要有一份不離不棄的愛,完全接納我」,而一味的滿足或是壓抑,都會讓我們無視這對我們靈性旅程的劇烈影響。

如同嘉娜的故事,她很渴望婚姻、擁有兒女、建立幸福的家庭,但始終感情沒有著落,也深覺生理時鐘無情跳動,她感到自己的夢想不斷的在指縫中溜走,她變得既苦澀又悲慘。

在靈修導師貝內爾陪伴她探尋的過程,她看見在終極渴求中最根本的東西——她渴望被人需要和對愛的渴求。

這是一份能與他人、與生命連結的渴求,婚姻與生育看似能給予她基本需要的滿足,但更多是她的夢幻想像,也是她情感所需的投射。

這份渴望其實指向神,它來自人內心對愛和自我價值的渴求,而非實際擁有一位丈夫和嬰孩,就能滿足的。除非她能看見自己渴求的終極本質,不然她仍會陷落在對維繫婚姻與母親身分上的偶像崇拜,以為這是能滿足她生命空洞的唯一辦法。

這些核心的需要都是屬靈的,因為這是一份最終只能在神裡面滿足的需要。
我們其他的核心需要也會如此——對安全、安定、身分、自我價值、自我表達和滿足的需要。

我們大部分人可以感受到自己對財富、關係的虛妄依附,多少能體會那來錯誤依附的混亂渴求,不但不能為生命添加力量,反而使生命消融挫敗。

但為什麼把這稱之為混亂的渴求,而不稱之為罪呢?
盡管本質上使我們偏離神的都可稱之罪惡,但把它構想成紊亂的渴求,其實蠻有幫助,因為這說法提醒我們其核心是美善的,在表層膚淺以自我為中心的慾望吶喊之下,其實是對愛更深的渴求,與人連結的渴望。

而唯一處理紊亂渴求的方法,就是不要掉入陷阱——誤以為自己有能力淨化,而是要在混亂的狀態中,將自己交給神,並容讓神掌管更新生命的工作。
祈禱是讓聖靈梳理我們的渴求,特別是在靜默中神同在的那種禱告,請求神把祂所認識的「真我」向我們揭示,當我們集中注意力在這樣的禱告中,屬天的更新就能發生在的神聖的臨在中。

本文編修自貝內爾,「心的渴慕」一文。出自《屬靈旅程—為真實靈性更新而設的論壇》
avatar-img
2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密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程, 在不同階段轉換, 從一群人到另一群人, 從一處地方到另一處地方。 即使我們很留戀人生某個時刻, 也無法永遠停留,無論它多麼好。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程, 在不同階段轉換, 從一群人到另一群人, 從一處地方到另一處地方。 即使我們很留戀人生某個時刻, 也無法永遠停留,無論它多麼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Can we have all it? 我們能擁有一切嗎?』 產出很慢、消化很慢、整理很慢,腦中的思緒不像斷捨離房間的雜物,說丟就丟、說歸位就歸位… - 『更新腦袋』 依然是思緒整理的篇章,期望下一週的分享就是好好將累積已久的觀後感、讀後感慢慢筆記出來。 自身的狀態相當好(簡直完美)、但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也無法擁有任何你想要(want)的東西。這是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wanting)的經驗。 因此,正確的祈禱永遠不是懇求的禱告,而是感恩的禱告。 當你為了自己所選擇在你的現實生活裡要去經驗的事而預先感謝神時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 我們的寂寞感,原來是內在靈性道路失去了浪漫和理想。 人內心都有一個深深的渴望:想被填補,想成為完整的。 我們都渴望回到源頭,而源頭正處於精神追求的核心,只是,我們卻把追求錯放在別人身上。真正的愛和幸福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於內心。當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內心的渴望,並開始探索內在的精神世界時,我
最近在教會上課時,有人問了牧師一個問題:「如何面對情感和慾望?」 牧師回應是: 慾望不是罪,而是不被神管住、被扭曲的慾望才是罪,因通常人遇到的問題都是在於,用不合神心意的方式滿足慾望,而落入犯罪的情況裡。 所以大方向原則是: 1.信耶穌(相信耶穌愛我們,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 2.願意把我
Thumbnail
1、身 當然火辣激情又契合的性愛是絕對的,我們終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會對於情慾的相互吸引,本來就會充滿渴望。 正視慾望並不可恥,越早體認到這件事,會避免掉很多人生/感情路上的叉路。 2、心 而對於多數人來說,撇除掉生理上的需求,在心理/精神層面有愛,是讓我們更加渴望與另一半在抱抱貼貼互
Thumbnail
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體驗了無數的喜怒哀樂,不難發現生命中最深沉的渴望便是愛與被愛。 這不僅是一種情感的需求,更是人類精神和靈魂的深層追求。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愛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是我們生存的意義。 愛,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詞語,它涵蓋了無數的情感和經歷。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愛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Can we have all it? 我們能擁有一切嗎?』 產出很慢、消化很慢、整理很慢,腦中的思緒不像斷捨離房間的雜物,說丟就丟、說歸位就歸位… - 『更新腦袋』 依然是思緒整理的篇章,期望下一週的分享就是好好將累積已久的觀後感、讀後感慢慢筆記出來。 自身的狀態相當好(簡直完美)、但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也無法擁有任何你想要(want)的東西。這是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wanting)的經驗。 因此,正確的祈禱永遠不是懇求的禱告,而是感恩的禱告。 當你為了自己所選擇在你的現實生活裡要去經驗的事而預先感謝神時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 我們的寂寞感,原來是內在靈性道路失去了浪漫和理想。 人內心都有一個深深的渴望:想被填補,想成為完整的。 我們都渴望回到源頭,而源頭正處於精神追求的核心,只是,我們卻把追求錯放在別人身上。真正的愛和幸福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於內心。當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內心的渴望,並開始探索內在的精神世界時,我
最近在教會上課時,有人問了牧師一個問題:「如何面對情感和慾望?」 牧師回應是: 慾望不是罪,而是不被神管住、被扭曲的慾望才是罪,因通常人遇到的問題都是在於,用不合神心意的方式滿足慾望,而落入犯罪的情況裡。 所以大方向原則是: 1.信耶穌(相信耶穌愛我們,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 2.願意把我
Thumbnail
1、身 當然火辣激情又契合的性愛是絕對的,我們終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會對於情慾的相互吸引,本來就會充滿渴望。 正視慾望並不可恥,越早體認到這件事,會避免掉很多人生/感情路上的叉路。 2、心 而對於多數人來說,撇除掉生理上的需求,在心理/精神層面有愛,是讓我們更加渴望與另一半在抱抱貼貼互
Thumbnail
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體驗了無數的喜怒哀樂,不難發現生命中最深沉的渴望便是愛與被愛。 這不僅是一種情感的需求,更是人類精神和靈魂的深層追求。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愛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是我們生存的意義。 愛,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詞語,它涵蓋了無數的情感和經歷。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