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Flickr 取消1TB免費的轉型,象徵流量時代的過去與訂閱時代的到來

Flickr 宣布調整免費政策
Flickr 宣布調整免費政策
這幾天在網路圈有個不小的新聞,就是在網路2.0時一炮而紅之後被雅虎併購但今年年初又被雅虎賣出的相片平台網站 flickr,宣布要取消原本提供給非付費用戶的 1TB 免費相片儲存空間,改為最多一千張的免費相片儲存。
而這個消息一出來,自然而然也引發相當的注目,因為雖然 flickr 在被雅虎併購後,並沒有如 Instagram 這樣獲得更高的影響力,但對於照相專家與愛好者來說,flickr 還是他們儲存照片的首選平台之一。而原本的 1TB 的免費空間,對於非重度的使用者來說,也是相當夠用了,但未來的 1000 張免費空間,則是連輕度使用者都遠遠不夠用的程度。所以,flickr 的這次轉型,基本上他們就是把原本的免費使用模式,改成了一個試用模式,這 1000 張照片的免費空間,嚴格來說只是讓你來試用 flickr 的服務與系統,讓你決定要不要在 flickr 上付費的試用方案而已。
也就是說,flickr 的轉型,代表他們要趕走不付費的免費用戶,專注提供服務給願意付費的用戶。白話一點來說,就是不管這免費 1TB 空間可以帶來多少的免費模式會員,他們都不要了,與其有 5000 萬個不付費的用戶,還不如只有 50 萬個願意付費的用戶。
而這也代表著,曾經風行網路也是網路公司經營絕對顯學的流量模式,正在開始退潮。越來越多的公司,發現用盡手段取得的大量免費用戶與流量,到最後並沒有辦法貢獻出足以負擔取得成本與營運成本的營收。曾經這些公司想說,我只要有夠多的用戶,夠多的流量,我最後就一定有辦法從這些用戶身上榨出錢來。但是當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過去了,這些公司仍然無法從這些免費用戶身上轉換出足夠的營收時,財務報表上的數字,終究會讓這些公司的經營團隊與股東們清醒。
flickr 正好就是最新的案例。在 Web 2.0 以免費相片儲存興起的這間公司,一路往上時被 Yahoo 併購,曾經是雅虎寄予重望打社群戰爭的主力。然而不幸的,加入雅虎後的 flickr 並沒有辦法繼續成長,最後在今年初,被 Yahoo 賣出給訂閱制的專業相片儲存服務商 SmugMug,結束了待在大型網路集團的日子。而加入了 SmugMug 後的 flickr,不令人意外的,決定要喊停給予免費用戶的 1TB 免費相簿儲存空間,全面轉型訂閱制服務。
flickr 的訂閱服務
為什麼流量模式,會開始退潮呢? 傳統而言,所謂的流量模式,指的是在一個平台或網站上,想盡辦法吸引到越多人使用越好,即使這些用戶都是不付錢的免費用戶。而雖然這些用戶在使用你的平台時,不需要付錢,但這些用戶所創造出來的流量,卻能夠讓平台賣廣告,賣加值服務,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轉換成收入,如去利用號稱非常值錢的網路大數據等等。
而現在的幾大網路巨頭,幾乎都是靠流量模式起家的。你使用 Google 的搜尋或者是加入 Facebook 的社群網路,不用付一毛錢,但 Google 與 FB 卻透過這龐大的用戶,成為網路廣告的兩大巨頭,這兩家網路時代最賺錢的公司,最主力的收入來源,都是來自於廣告收入,可以說是以免費創造流量,以流量創造收入的流量模式最佳代言人。
而當業界最大的龍頭們,都是靠流量模式創造霸業的時候,其他的公司自然也會仿效,最簡單的想法就是 - 只要我也能夠創造夠多的流量,我應該也可以賺到廣告費。有了人潮,就會有錢潮,這個想法充斥在所有網路界的新創公司、甚至老公司的腦中。所以大家都想盡辦法就算是虧錢也要吸引用戶加入,用各種方法創造出更大的流量,一開始是免費使用,到後來連補貼戰的打法都出現。
可是,當這些公司,終於獲得了他們想要的人潮與流量後,突然發現,為什麼有了人潮,錢潮卻沒有跟著來。廣告的大餅大多數被 Google 與臉書兩大巨頭吃掉,其他人只能吃點零頭,而所謂未來可以很賺錢的大數據,絕大多數還是只停留在一個夢的狀態。到了最後,這些公司發現,原來流量模式,他們玩不起。
簡單來說,流量模式的退潮,並不是這個商業模式本身出了問題,而是隨著競爭的加劇,M型化也出現在產業中,到了最後,流量模式變得只有幾個網路產業巨頭能夠玩,只有他們才能夠有能力投資,也有能力壟斷流量模式下創造的商機。
而原本走免費流量模式的,如果是像手機遊戲產業這種可以透過高價的加值服務(虛寶大禮包抽卡等) 創造出收益的,那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即使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個付費,光這個付費的人所支付的金額就可以養得起其他 99 個人。但很不幸的,大多數的產業與公司並不是在這個區間。
所以,在網路發展初期被流量模式完全壓著打的付費訂閱模式,又重新興起了。開始有些公司發現,一萬個願意付費的用戶,對公司能夠創造出來的利潤,可能比一百萬個免費使用的客戶還多。而其他創造出流量,卻無法真實變現的公司,看到有公司這樣做居然也能成功活下來,也開始回頭擁抱這個在網路初期被眾人拋棄認為行不通的付費訂閱模式。
為什麼訂閱制的商業模式可以重新復活呢? 我個人認為是以下幾個原因 -
1. 第一批大量願意付費訂閱的群眾開始浮現 - 早期的網路用戶,隨著經濟能力變好,開始尋求免費以外的選擇。
在2000年前後興起的第一批網際網路用戶,在當年可能都是20歲上下的學生或年輕上班族,對於經濟能力有限的早期網路族而言,免費是一個很強的驅動力,讓他們願意去嘗試任何新鮮的服務。但這批早期的使用戶,在十多年過去後,現在都已經是 35-50 這個年齡區間,正進入個人經濟能力的高峰期。免費對於這個年齡區間的人,可以說是沒有當年那麼強的吸引力了。對於這些擁有一定程度以上經濟能力的網路重度用戶,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真正稀缺的可能會是時間,真正想要的可能是優質的體驗。
舉個例來說,年輕的時候,假設有一個免費的遊樂園提供 80 分的遊樂體驗,另一個門票 500 台幣的遊樂園提供 100 分的遊樂體驗,我可能會去選 80 分的這個免費遊樂園,畢竟免費就可以體驗到 80 分,又何必去花 500 元只為了提升 20 分的體驗呢。但對於四十多歲的我,500 塊的門票,反而可以確保這個收費的遊樂園相對起來更不會人擠人,這個錢反而變成花得很值得。要不要花錢,已經不是做選擇的核心思考了。
而這批早期就大量使用網路各樣免費服務的第一批大眾網路族,在過去二十年基本上該碰該玩的大概也都碰過了,免費的好處與問題都體驗過,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付費如果能夠買到他們要的,他們是會願意掏出信用卡的。
2. 整體市場越來越習慣為了有價值的東西付費這件事。
無論是購買實體商品的電商,或者是購買虛擬服務的雲端 SAAS,在過去十年來,不斷的教育市場,讓整個市場都更習慣在網路上花錢這件事。而當你在網路上花過第一次錢、花過第二次錢、花過第三次錢後,在網路上付費的心理門檻就會降到很低,也自然而然對於付費買網路上的東西這件事情習以為常。以微軟的 Office 為例,原本這個微軟的金雞母,是一套一套的套裝軟體在賣的,但微軟將它改版成為 Office 365,變成訂閱的服務,鼓勵消費者不要再購買單套軟體,而是一年一年份的訂閱。而市場即使沒有熱烈擁抱這個概念,但也沒有排斥,讓微軟的雲端轉型進行得頗為順利。
當整個網路上的用戶,被市場逐步教育,慢慢的被潛移默化認為在網路上為了有價的東西付費理所當然的時候,訂閱制的商業模式自然就更加容易被接受了。
3. 市場上的選項開始變少
在流量模式的年代,整個網路市場可以說是百花綻放,每一個你可以想到的服務或內容,都有好幾家競爭者努力地提供免費的版本,讓消費者光靠免費的服務或內容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當流量模式無法支撐這些業者生存的時候,這些業者倒的倒、轉行的轉行、改收費制的改收費制,免費的優質內容越來越少。而當免費的東西的質與量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的時候,消費者轉向訂閱制的機會,當然也就大幅提高。
以上的三個原因,造成了免費流量模式的衰退,以及付費訂閱制的重新興起。所以,flickr 的轉型,其實也只是反映這個大趨勢而已。這並不是代表流量模式就會死亡,實際上,就像一開始所說的,所有超級網路巨頭,都還是以流量模式為主。所以,更精確地來說,應該說是流量模式只剩下巨人戰爭,流量所能創造的高額商業價值,中小型公司是沒有辦法跟網路巨人競爭的。所以,中小型公司的出路,就是放棄追逐大而不專的流量,轉向耕耘那些高價值的用戶,從大而廣改成小而深的經營模式,才有生存的空間。
所以,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市場上仍有 Google Photo 提供無限量的免費照片雲端儲存服務,因為只有這樣的巨頭,才有能力把這些巨大的雲端資料的數位資產運作出商業模式。而不是那麼大的巨頭的 flickr,就只能選擇去擁抱另一條路。對於 flickr 來說,專注經營相對數量較少,但對於攝影與相片更加投入的重度族群,可能才是有辦法創造出獨特不可取代價值的正確路線。
延伸閱讀 - 前台灣Flickr社群負責人 Tenz - 我看 Flickr 取消免費 1TB 空間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