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哈佛小子Damien Chazelle的太空奇想-《First Man登月先鋒》2018

‘First Man’ Takes a Giant Leap for Man, a Smaller Step for Movies〈The New York Times,2018〉
Photo From IMDb
Photo From IMDb
年輕導演兼編劇Damien Chazelle與作曲家Justin Hurwitz倆人從哈佛大學時期培養的默契,從最早執導2009年《Guy and Madeline on a Park Bench》開始,接著《Whiplash進擊的鼓手》(2014)、2016年向經典歌舞片致敬的《La La Land樂來越愛你》,到了《First Man登月先鋒》已四度合作。
Photo From IMDb
除了《Whiplash進擊的鼓手》讓人耳朵為之一亮,《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紐約時報評論"the film is too careful, too earthbound, to attempt."
懷舊致敬沒有不好,但也許可以更有新意。
本片在IMDb資料並不屬於科幻(Sci-Fi)而是傳記(Biography)、歷史(History )分類。《First Man登月先鋒》重點本不在外太空,而是透過畫面與歷史氛圍,表述社會環境與阿姆斯壯( Neil Armstrong)內心的隱晦對比。不過若從聲音與音樂設計觀點來論,本片比較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特雷門琴(Theremin)的歷史作用與象徵意義
發明人Léon Theremin與特雷門琴
電影中的主旋律聽來遙遠朦朧又悲傷,這正是特雷門琴(Theremin)獨有的音色。特雷門琴可說是最早的電子合成樂器,它以演奏者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音色聞名。其引人遁入闇黑的虛幻迷離感,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在歷史意義上《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
特雷門琴Theremin與阿姆斯壯的奇異巧合 據聞Ryan Gosling研究角色背景時,意外從歷史資料發現阿姆斯壯對特雷門琴的愛好,進而推薦給導演與作曲家,於是特雷門琴成為此部電影的主題動機與帶領音色。有著科幻片的純正血統音調與代表阿姆斯壯本人,內外一致確實很"對",但似乎就是少了點什麼。
華爾滋圓舞曲的形式
在雙子星8號進行Agena太空船對接任務(docking)時,平靜的外太空搭配〈Docking Waltz〉曲目,直接讓人比對《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中〈藍色多瑙河〉曲目的經典。我們都知道經典很重要,懷舊也會重新流行,但過了50年依舊是圓舞曲搭配太空航艦滑順的運行?Well.....
關於本片音效小故事About Sound Effect 聲音編輯兼錄音師 Ai-Ling Lee與 Milly Iatrou於 A Sound Effect網站採訪中提及,由於有許多描繪阿姆斯壯在太空艙內的狀態,因此近距離接觸的物件或是各種操控船艙的聲音就顯得較突出。
Photo From A Sound Effect
導演給了聲音設計團隊的參考片單包括被喻為最偉大的潛艇戰爭片《Das Boot從海底出擊》(1981)密閉艙內的封閉聲音感、《Saving Private Ryan搶救雷恩大兵》(1998)與《Son of Saul 索爾之子》(2015),當中人道精神和生死交關的衝擊與急迫,還有那些從夾縫中透著的微弱希望,為本片增添了一些暖色調。
錄製2018年2月SpaceX 發射Falcon Heavy聲音作為素材
Photo From A Sound Effect
聲音團隊沒有在NASA找到當時高品質的錄音檔案可用,不過幸運的是2018年2月,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火箭Falcon Heavy於Cape Canaveral(與當年Apollo發射同地點)發射,因此聲音團隊在發射點附近架設錄音設備錄製火箭發射聲與音爆聲等。
再加上錄製真實月球車等其他太空模擬器的操縱開關聲等,這些聲音素材廣泛應用在塑造本片的聲音景觀。
Photo From IMDb
在重建聲音的歷史觀方面,團隊研究當時代的廣播以製作符合劇情需要的各種廣播通訊聲,更直接向曾與參與太空計畫的人員請益,這些都有助於重塑貼近雙子星與阿波羅號發射時的聲音。為了強調阿姆斯壯內心的不安,因此聲音團隊加入了大象咆嘯、馬踏聲以加強聲音力道來強調人與機械對抗的狀態。
此外最讓團隊引以為傲的另一個亮點是片中阿姆斯壯於登月時說出的名言,並非是阿姆斯壯的真實聲音,而是Gosling的表演詮釋再加上聲音團隊後製,使許多人誤聽為是採樣當年登月時傳回的音訊。
散場字幕的音效設計 本片採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 )製作,若在戲院待到最後便能有幸聽到太空通訊對話聲搭配工作人員名單,精準的音頻定位以一次一個音響喇叭搭配一則通訊聲的頻率,逐一環繞跑過每個音響直至漸弱最後隱遁在黑畫面中。這個音效設計的小浪漫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聽到,讓人有點感傷。
William Whittington著《Sound Design & Science Fiction》定義好萊塢科幻片音效的新篇章以1968年《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為起點;自此音樂與音效不再只是再現真實,而是拉高到暗喻與象徵的層次。音畫關係不再提供答案給觀影者,反將作品詮釋權交由聽閱者去思索;科幻片必須實現我們對於未知遙遠世界的想像。
Photo From IMDb
這也是科幻片的困難與挑戰之處,在2013年《Gravity地心引力》為我們揭示外太空才應有的靜默與真空之聲、2014年《Interstellar星際效應》以驚人細膩的視覺特效與Hans Zimmer壯麗的音樂帶我們穿梭黑洞後,這些"太空體驗"讓我們對太空船艙機械爆裂聲等已再熟悉不過。
Damien Chazelle或許大可毋須背負偉大美國的包袱,更大膽來看歷史。受限真實改編的懷舊之情或許不會出錯,但套句Orson Welle名言:"電影美在意外之處",《First Man登月先鋒》似乎沒有讓我們登上月球,只是稍稍跳離地球表面而已。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