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181124之後~

    預期會有人潮,早早投完票,意外的來到電影院。
    在神聖又特別的1124,感謝徐譽庭的作品《誰先愛上他的》帶來最大的療癒,她用平和與溫柔的方式,娓娓道出人性及情感的複雜與掙扎,不管是愛情或親情,生活中我們也常被定義出來的「幸福」所綁架,其實最終該面對的是自己,人生再衝突與矛盾,有些核心價值依舊存在,因此當「母親」一現身,即使旁觀也動容拭淚。
    記得從德國回來的這個暑假,我決定在必須承接的「社會專題」課程教孩子閱讀理解、表達、聆聽與溝通,這來自於曾在德國讀書多年的學生給我的啟發:「關於辯論,台灣人要爭個輸贏,但是德國人是在討論過程,介紹他認為的以及提供對方沒想到的另一面,但是如果對方最後不贊成也無所謂。」
    人類議題在建構與解構的交互作用中,呈現多重面向,絕對不是只有「同意」與「不同意」,每個人有養成的背景與信念,在不與核心價值牴觸下,都該理解「差異與多元」的必然,是否也該尊重他人的「選擇與責任」?
    走出電影院,陽光燦爛的日子,所有的情感不可能完全攤在陽光下,民主不該只有投票行為,還需要更多的敏覺關懷與同理!
    後續回應:有感而發!可惜,經過一次我很質疑的諸多公投案,不同意見的人更對立,好想再次強調,人生的答案不是只有「同意」與「不同意」。 更難過的是拉大「世代對立」,希望溝通及交流能從生活開始,而不是一句「啊~你不懂,就堵住對方。」
    在龍應台的文章得到更多的支持:
    人權本來就不應該靠公投來決定的—我們可以用公投來決定要不要「驅趕所有境內的外國人」嗎?沒有擔當的政府才躲在公投後面,用公投做擋箭牌。但是這次公投,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討論平台,讓普羅國民聚焦地辯論同性議題。可能從來不曾關心過這個議題的人,都被碰觸到了。 龍應台表示,「保守」不是罪,「保守」也不一定錯,只是知識領域不同,生活經驗不同,造成價值觀不同。她說,自詡「進步」的國民,包括她,想要改變某些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大概不能認為自己站在「進步道德制高點」,居高臨下,俯視「保守」草根,而必須用最大的耐心去溝通、講解、說明、懇求、溝通、講解、說明、懇求......
    龍應又說:,如果很多長輩和宗教信仰者投下了反對票,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體驗、歷史情感、價值認定,和新一代不太一樣。但是長輩不是敵人,信仰總有同理,他們是值得溝通的同胞。我們所需要的,只是更多將心比心的互換位置,更有耐心耐力的持續溝通,更有信心的往前邁進。
    這些日子以來,讓我得到很大療癒的大江健三郎的文字與思想。
    這些日子以來,讓我得到很大療癒的大江健三郎的文字與思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