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電影導演介紹---中島哲也(二)

    一、前期與後期的差異
    (一)前期—下妻物語與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1. 濃厚的色調與華麗的場景
    此時期中島哲也因入門是以廣告導演入門,故電影中常以鮮豔華麗的場景來呈現。但華麗中體現哀愁,
    2以繽紛童話般的動畫呈現人心
    例如:令人厭惡的松子的一生:主角在感受愛的時候會一面開心的跳舞唱
    歌,路邊還開滿了花,蝴蝶飛舞,或是花瓣紛飛;下妻物語中以動畫來
    表達自己對於洛可可風的憧憬與追尋的滿足感,「我大概會在80歲時,
    穿著洛可可風的衣服死去。」
    3追求愛與希望,人類渴望的現實
    下妻物語中主角桃子是個因為沒有朋友對自身感到自卑而沉溺於洛可
    可風美好的滿足中,配角女巫(草莓)是個女流氓,因為學生時期得不到
    別人喜愛而受欺負,某天在黑道中找到歸屬感,而加入黑道,但是在認
    識桃子後兩人從一開始的不喜歡對方,到了解真正的歸屬感並不是依附
    他人,而是發自內心了解對方,幫助對方,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友情,這
    部片述說著「渴望」友情的主角們在追求的道路上所發生的種種;而令
    人厭惡的松子的一生述說著缺少父愛的松子在一個又一個男人中找尋
    他所「渴望」的父愛的故事,同樣追尋並渴望著「愛」,而在結尾又同
    樣的以希望結束,下妻物語找到人生中的夥伴,而松子在死後彷彿看到
    爸爸在她表演時對她微笑,而被爸爸疼愛的妹妹迎接著她,到最後天空
    一片蔚藍,她緩步走向天梯,微笑著,因為她在最後得到了心靈上一直
    以來的渴望,就是父親的認同,電影的結尾似乎都在告訴我們,追求著
    在結局必然會得到美好的希望。
    4喜劇式的哀愁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全篇看似一直在搞笑脫線的情節,因為作
    怪表情想討爸爸歡心,但爸爸卻只掛念看不到二女兒穿著和服美麗的
    樣子,從此開始的一連串悲劇,只要感受到壓力便會脫線的可笑行
    為,例如為了掩飾學生偷錢的壓力,而偷了別的教師的錢,又拜託偷
    錢學生承擔罪行,學生答應了卻又說是受老師威脅他偷錢,因此失去
    教職。因為想追尋愛,她一再燃起對愛情的期待,可以為了別人施捨
    的自信做出任何荒唐的動作,因為小白臉說她的身材很好,所以她在
    被拋棄之後做了土耳其浴女郎,因為雇主說她的手很修長漂亮,所以
    她讓自己在風塵中成為紅牌,因為小流氓說一起創造回憶吧!她把人
    跟錢財投注在她身上,因為在想死之際一個理髮的男子不在乎她的過
    去,願意在她失去所有之際與她在一起,而在監獄中許下努力活下去
    的信念,因為當初偷錢的龍洋一說當初很喜歡老師才會偷錢,願意為
    他在酒吧做小姐,與不知名男人上床,願意在龍洋一偷幫派錢時與他
    共生死(原本準備吞藥,但龍洋一臨陣退縮),她願意為了愛而荒唐並
    一直相信著,卻總在相信後破滅,她無法改變那令人厭棄的自己抑或
    是厭棄自己的自己,終究在那破爛的屋子寫下「生而在世,我很抱
    歉。」,如同煙花綻放後,在令人歡笑也好嘲笑也好的人生中,只剩
    下寂靜的悲涼。
    下妻物語是較為輕鬆的喜劇,其中並無如松子一般太多悲劇形式,而
    是透過少年們盲目的追求一樣事物時的傻勁與熱血中發現也許自己
    想追求的一直都不是那樣事物(桃子的洛可可風與巫女的傳說中的刺
    繡屋),而是本身人格的不安全感與渴望愛的依附體罷了,為青春期
    懵懂的小哀愁。
    (二)後期—告白與渴望
    1偏向以黑、白、藍色調呈現
    以濃烈的灰暗卻不失唯美的色調,表現出懸案撲朔迷離,以及人性的
    黑暗殘酷,與前期的風格反差極大,例如:〈告白〉在一片灰暗的畫面
    只有少年A在圓圈中間,絕望的接受自己母親被自己害死而嘶聲叫,
    展現人性脆弱,渴愛,無助的神情,〈渴望〉不斷以受害者在黑暗中
    痛苦的神情表達受脅迫的百般不願意,但是在人與人溫馨時刻,或是
    人的想望,依然使用明亮白的溫暖色調來呈現溫情,例如:〈告白〉中
    老師與女兒相處時刻,〈渴望〉中父親一直追求著美好家庭中有個賢
    慧的太太和歡迎他歸來的女兒,這樣純淨美好的想望以溫暖的白色調
    呈現,以及〈渴望〉結局尾聲一個父親單純想把小孩找出來的想望,
    一個父愛的表現,以一片白雪皚皚表達所謂愛的單純表現。
    2以愛為名的絕望感,渴望的原始人性
    〈告白〉中是一層接一層的因為渴愛所造成枷鎖,老師對女兒的母愛,
    因為女兒的死亡而報復學生,少年A因為渴望母愛而做了一連串惡意
    殺人或是再以為自己得hiv而得意不已,但一切不過是要博取母親的
    關愛,少年B因為渴求自我的認同感,被排擠的少年B以為少年A
    是朋友卻被少年A說:「廢物,我從不把你當朋友。」認為他可以做
    的比少年A好,渴求周遭與自我的「認同的愛」,所以把未死的愛美
    拋進游泳池裡造成溺斃;〈渴望〉父親渴求家庭的愛,對孩子的愛一
    度想殺死看似不良少年的學生為孩子報仇(他認為帶壞女兒的人),不
    惜對離婚的妻子使用強迫的手段要陪他上床(想破鏡重圓),因為渴愛
    不顧一切,就算化身為惡魔墮入陰暗處也想得到那份愛的歸屬感,道
    出渴望著愛卻又得不到的絕望感,只因為「我愛你」這簡單的想望,
    令人絕望卻又蒼涼。
    3破碎的畫面感,如拼圖似記憶
    以交錯的畫面感來表現各種角度,〈告白〉以交錯的角度一片片拼出
    殺人犯是誰,為甚麼要殺人,動機之後的感情,一層一層堆疊出強烈
    的情感,觀看者也能體會以每個人的角度看著每個人的心情,每個人
    都值得同情,值得可憐,但是同時也同樣令人憎恨,老師的女兒被無
    情溺斃,但卻將少年A的媽媽炸死,少年A失去母愛,卻成為殺人
    幫兇之一,並且殺死少女C,少年B失去自我的認同感,內心迷茫,
    但是他是殺死愛美的元兇,最終殺死自己母親。〈渴望〉虛實交錯的
    現實和夢,一方面表達患有焦慮症的爸爸內心野獸般的瘋狂,一方面
    表達渴望感,在想像美好的家庭畫面中下一秒回到現實強姦了為企業
    賣命殺人的前警官下屬的妻子,因為做的夢太美好了所以他要把一切
    都摧毀,表達想把內心瘋狂渴望的美好摧毀,同時把別人的美好也摧
    毀,於是還向下屬誇耀著:「都摧毀了。」,自己瘋狂的渴望而源自於
    現實的不滿足,中島哲也完美的體現內心與現實的體現,充分表達內
    心已達瘋狂的父親。
    4笑的意義
    在兩部電影中都有明明看似悲慘或是不有趣的事情卻可以讓他們大
    笑,為什麼?
    〈告白〉少年A聽到自己可能會得到愛滋病,看似作噁神情衝到廁所
    卻瘋狂似的大笑。
    〈渴望〉加奈子在受霸凌的少年哭泣時,以水倒灌如鼻或是故意撕掉
    他鼻子上的ok繃,然後瘋狂大笑著。
    在我看到是導演是在此鏡頭表現他們同時得到了認同感而產生了滿
    足,這樣的癲狂病態的渴求,讓觀眾體會到他們內心的騷動,少年A
    想像著因為得到了這個病,就不會再有人遺棄他,他的願望將實現,這
    時刻並不悲慘而是幸福。
    加奈子看到悲慘的人完全不感到同情,而是作弄他,是在體現她也是受
    過傷的小孩(不受任何人關心,以及男友的死亡,書中還說到了被父親
    性侵,但是在電影裡頭中島哲也並未演繹這段),在看到與她同樣的人
    增加了她的認同感,並且要拉著他一同墜入地獄,加奈子說:「愛麗絲
    落入洞裡毫髮無傷,眼前一片昏暗後出現一條長路……我一直在這裡作
    夢…」少年說「不斷身陷到深坑裡,但根本就不可怕,因為感覺藤島加
    奈子就在我身邊。」說明愛麗絲落入絕望已久,而少年也身陷絕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