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瑞士華人基督教信仰

瑞士就算在最小的村莊至少都有一座教堂。信仰,曾是瑞士社會聚集人們的中心。教會在歐洲的歷史上也曾有政府行政的功能,教堂的登記本裡記錄著哪戶人家何時生了孩子,這個孩子何時受洗成了教徒,記錄了人民的生老病死、遷移與婚嫁種種生命大事。在古時教會的功能強大,深入人們生活方方面面。

現代社會儘管宗教約束人民的力量減少了,虔誠上教堂的教徒也少了,而瑞士的教堂在風景視覺上仍是不可少的建築,噹噹的鐘聲著實是在地生活的一部份。那份敲擊的力道傳送在空中,百年又百年的迴盪著。在今日瑞士小學裡,每週仍有一次的宗教課,現代人對基督宗教並不陌生,而是成了文化的一部份。尤其聖誕節的腳步近了,清冷的空氣中充滿了各樣食品的香氣,這個宗教節日早已超越宗教本身,是文化,抑是商業的圖騰。
信仰帶領人整理、反省、學習、計畫。 方常均攝
信仰帶領人整理、反省、學習、計畫。 方常均攝
而宗教或是信仰,曾經在您的生命裡有過重要的意義嗎?天主教教友歐陽女士與基督教教友謝女士,這兩位來自台灣已經受洗多年的虔誠教友,敞開心房,接受筆者訪問,與讀者分享在海外的生活裡,基督宗教在生活裡的意義。
筆者:您在瑞士的家人也支持您在信仰上的追求嗎?他們是否也信教?
歐陽女士:我從小就在父母的帶領下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一家都很虔誠。而我的瑞士前夫是無神論者,前夫一家都不上教堂了。但我堅持孩子從小領洗,他們現在仍有信仰,也接受我的生活作息,聖誕節、復活節等大節日仍會和我去教堂。信仰是很自然的生活習慣。
謝女士:在台灣我從小就接觸過教會,直到30出頭才受洗。瑞士曾是基督教立國的國家,沒人會反對排斥,但他們多半漠視信仰,新生代不被教導聖經,除非個人自己追求。而我受洗信主之後,深深感受到有聖靈在帶領著我。
筆者:在所有宗教活動中,什麼樣的活動最能觸動您的心靈?
謝女士:觸動心靈,這關乎個人是否「心靈誠實敬拜」,是不在乎宗教儀式性的活動。而是因爲神是無所不在的,無所不知的,祂只親近「心靈誠實地尋求祂」 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思念祂的話語與祂對話,就有靈裡的感動。
歐陽女士:「避靜」是最能觸動我心靈的活動,一般是到修道院裡待一段日子,專注於自己。這樣的活動,初期可有神職人員帶領,在安靜的空間中,留下一個時間,讓自己跟天主溝通,去反省自己,把自己做得更好。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情,生活中有無數的小細節都有可能。有時一個小小的念頭,就導致錯誤的行動。所以一個人常存善念,就不會被恐懼所左右。避靜,給你一個機會面對自己,在沒有打擾的狀況下,整理、反省、學習、計畫。沒有機會去避靜的人,在禱告時反省自己也是很好的。
筆者:在您的生命中,是否遇過重大的困難? 當時幫助您度過難關的,是信仰的力量嗎?
歐陽女士:生活裡的困難不曾少過。我一般去彌撒前會先禱告,期待在彌撒時聽到神的指引。我就像一部車,走了一個星期車子沒有油了,彌撒時得到新的力量。也比方,我無法接受女兒的男友,我請神給我指引,祂告訴我:愛一個人,喜歡一個人很簡單,但是愛自己的的敵人,則是人生最大的考驗。
謝女士:我是單親媽媽,在我人生最孤獨低潮時,我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想為我兒子找依靠、找幫助、找一個能引領我兒子行在正直、良善、平安、幸福的道路上的力量。我想到神,想在各宗教裡找,到底是哪個?我真的仰望天際,發出呼求。而後耶穌基督回應了我,領導著我。
凡受洗歸信耶穌基督的都會有聖靈内住,這是真實的,也是聖經裡所應許的。在成為的基督的門徒後,神的靈就會開始對你的生命做工,祂會帶你渴慕神,認識神,讀經禱告。同時你也會對罪惡的事非常敏感,你所要做的就是順服聖靈,不做讓聖靈擔憂的事。
宗教課教導孩子聖誕真義,仍是瑞士學校教育的一部份。 方常均攝
筆者:您覺得需要信仰的支持是因為人在海外?或是到了一定的年紀了?或者是其他的原因?
謝女士:在人歷經絕境時,彷彿到了人生的盡頭時,就會想找神。與年齡、地點無關,而在你感到脆弱了、軟弱了,體認到自己能力有限了,不行了,我們才會想找神,或是認同神。而我們都以爲神在宗教裡,但其實不是,祂超乎宗教,因爲經上說 : 「這道離你不遠,在你口中,在你心裡。」祂要住在你的心裡,祂能給你平安和豐盛的生命。
歐陽女士:我從小就有信仰,也曾經在中東待過10多年,在那裡我見過地主國對其他宗教的限制與處罰,而菲律賓教友們冒著危險夾帶聖經入中東,一起秘密聚會,我被這樣的團體深深感動著。信仰是可以讓人不顧危險,一心追求的信念。
筆者:您覺得在瑞士的宗教團體和在國內有什麼不同?
歐陽女士:天主教徒在台灣儀式比較多,在瑞士則簡化了,在瑞士華人教友也不容易組織。團體裡中國人居多,由於中國沒有宗教自由,很多教友在瑞士開始接觸天主教,正在認識信仰的初級階段。也因為華人教友們住得很分散,有時團體聚會的地點太遠,有的人必須考量經濟,團體活動不容易組織。我認為與神對話不是語言的問題,是否說中文並不是重點,也因中文聚會的社交性質較高,我於是參加了當地德語的教會。
謝女士:國内的教會教友關係比較好、比較親近,這和文化及語言有關係。在文化上,在瑞士人際關係較為疏離。而台灣的教友間關係比較親近,大家積極參加小組,這也是聖經上所要求的活動。
教堂繪畫自古就有宗教教育的功能,今日在博物館裡增加了藝術歷史價值。 方常均攝
筆者:可以請您給正在追求信仰的瑞士華人朋友一些建議嗎?
謝女士:教會是人建造的,其實不如大家想像完美,每個人的背景不同,但都在自己追求信仰的路上,每一天都在訓練自己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教會就像醫院一樣,進教會祈求被神醫治、造就、成全、更新,在耶穌基督裡做個新造的人。
而嚴格的說,基督教不是形式上的宗教,不能侷限在宗教儀式規條裡。真神在聖經裡,等著人們去了解祂、信靠祂、愛戴祂,把祂放在你的心裡面。祂像我們的父親一樣威嚴但又慈愛,希望祂的孩子們時時尋求祂,依靠祂。
歐陽女士:我希望大家給天主一個機會,而不是受到災難或痛苦時才尋求宗教的依靠。我很幸運從小就接受了宗教的教育與薰陶,因此在人生遇到困難時,就祈禱、讀經,在信仰中找出面對困難的善念。把信仰的宗旨活出來,其實就是一個字「愛」而已。而我們人生在世卻活得那麼得不明確,不確定,很自私。
我建議想追求信仰的朋友,在沒有困難的時候就認識祂,選擇一個能指引人往好的方向的宗教。我相信佛教也能帶來好的影響,不只是基督宗教。
結語:瑞士的生活裡也充滿了各式的挑戰與失敗,人在面對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可能伴隨恐懼、怯懦、不安等情緒,也意識到自己並不堅強,進而尋求心靈的安慰與支持。有宗教信仰的人多半相信,我們來到世界上是有一個功課要完成的,這個功課是真神給予的,克服自己即是追尋信仰的意義,也因此與神對話,是非常個人的,與聚眾的偶像崇拜並不相同。
有一個正向的宗教引領著人,心中彷彿埋著一顆小種子,善念因此發芽。在困惑迷失之時,似一片大地,土壤肥沃而安穩,緊緊繫著心靈。人得以心定,有所信心,不致虛妄迷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