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40多年了,台灣就是我的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東初鹿的陶慧音修女

台灣是什麼樣子,1977年全球通訊甚至不發達的時代,沒有幾個瑞士人知道台灣在哪裡。而一位年輕的瑞士修女卻在一段讀經祈禱之後,決定放棄原本的計畫,隨著修會的安排到台灣。當時24歲的她從一句中文都不會,到今日通熟原住民的語言,40多年後台灣已經是她家。她說:「瑞士是我第二個家。」

Sr. Jermia在台灣大家都叫她陶慧音修女,是瑞士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Barmherzige Schwestern vom hl.Kreuz)的修女,言談間流露的開朗神情,表情裡揉合著西方的五官和台灣陽光的氣息。在接受採訪時,中文流利,甚至有台灣東部的口音,與當地人無異。

但回想起最初到台灣的日子,從溫度到濕度無一處細節與瑞士相似,要能感受「家」沒那麼快速簡單。

為了傳教,突破重重語言障礙

陶修女說:「我初到台灣的頭兩年修會安排我學中文,我在台北火車站附近的一所學校學習。當時看不懂太多中文字,我很怕去太遠的地方,會找不到回來的路。因為無法完全用語言表達自己,時常很灰心,覺得自己連幼稚園的孩子都不如。」

而學語言,不能只靠翻譯。陶修女說:「台灣人見面時,大家都問候我『吃飽了沒』? 我一直到後來才知道這是問候語,一定要回答『吃飽了』。這些無法直譯的當地說法,課本裡根本沒有,當地人相處久了才懂的。」走入人群,成了她理解語言的竅門。

靠著努力與恆心,第二年陶修女已經進入聖經內容的語言課程。她對自己的要求高,老師也嚴格。她記得當時期末考時,老師考試的方式是準備5個信封,裡面各有一個聖經故事,她必須按照抽到的故事,寫出一篇3000字的文章,試想她如何用中文說明這個故事,將聖經裡的道理說給當地人聽。口試時,再一次口頭申述自己所寫的內容。

70年代仍是漢字手寫的年代,用紙筆一刻一畫寫完3000字中文的文章,即便對母語者都不是簡單的要求。為了傳教,陶修女花了兩年的時間,全心全意投入學習,聖經裡的一字一句化成千百個方塊字,烙印腦海。好的語言基礎,苦練是必要的路。

開朗健談的 Sr. Jermia在台灣大家都叫她陶慧音修女。    方常均攝

開朗健談的 Sr. Jermia在台灣大家都叫她陶慧音修女。 方常均攝

走入東台灣,面對語言和環境的新挑戰

語言精進到一個程度後,陶修女到了台東開始傳教工作。然而傳教,並非是拿著聖經,對不認識基督宗教的人開始說道理,她必須先認識當地的人,了解當地的生活。因此她進入當地的聚落社群,以她在瑞士培養的專業「物理治療」服務當地。

「時代的需要是天主的聖意」這是她所屬的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的精神。

一個名叫尚武的小村莊是她的東台灣第一站,當時台灣偏遠地區的基礎建設並不發達。第一年為了適應生活,衛生和飲食都不習慣的情況下,瘦了10公斤。她笑說:「有一天我醒來發現腳邊有一個同伴,一隻大老鼠竟然睡在旁邊。」據描述她當時心裡很驚,但四十年後自己再說起,卻是笑嘻嘻。

陶修女說:「我在台北學的中文,到了台東還是聽不懂,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口音,須要花一些時間了解。」如今陶修女說話就像是台東人一樣,帶著閃亮熱情的太平洋風情。訪談裡我們笑談,各地的中文口音,就像是瑞士德語一樣,多元有特色。

尚武之後,她在太平洋的海風吹拂下,又待了池上15年,初鹿23年。克服生活裡不斷而來的挑戰,就是認識一個陌生地方的過程。

修女在台灣初期的生活,一轉眼40年過去。  陶修女提供

修女在台灣初期的生活,一轉眼40年過去。 陶修女提供

原住民部落中的人情滋味

四十多年的台灣歲月,陶修女見到了進入物質充裕的時代後,人們在生活型態與待人接物上,都和從前不同了。

她說:「我以前到南橫山區裡的部落傳教,敲敲門主人讓我進來。我雖然是陌生人,但是他們關掉電視,聆聽我說話。」物質簡單的年代,人與人之間也較無芥蒂,自然交流。

山間聚落的形成,有互助互生的功能,陶修女也看見:「當時人們那麼窮,但是什麼都要拿出來分享。村子裡有人殺了一隻豬,就趕快分給其他人。沒有冰箱的時代,東西卻都是新鮮的。」

勤往山裡走,陶修女認識越來越多南橫山區的布農族人,她說:「有一次我去山上看朋友,他們為我準備了一桌菜,裡面竟然有魚,可是山裡怎麼有魚呢?原來他們是為了歡迎我,而特地下山買的。我就告訴他們,以後再去買魚,我就不來了。」陶修女非常明白這就是心意,但大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她因而感到非常不好意思。

2020年的東海岸太平洋。    方常均攝

2020年的東海岸太平洋。 方常均攝

傳教就是進入人群,看見需要

年輕時的陶修女最想去巴西傳教,為此她在瑞士時還學習了葡萄牙文,但教會的長上卻要派她到一個叫Formosa的地方,雖是葡萄牙文的地名,卻是相反的方向。她說:「為了到台灣,我還加強了英文,因為那是一個英文比較管用的地方。」傳教是進入人群的工作,她再次強調語言是必要的工具。

40年前瑞士人對台灣的認識還少。陶修女說:「我的親友當然會擔心我,不過他們來過之後,都理解了為什麼我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我在這裡一點都不寂寞,如今已經是第一個家了。」

陶修女個性活潑,進入修會,她的家人本以為嚴肅安靜的修道生活和她的個性不合....

詳全文,請點入原出處: 台灣是我第一個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對於台灣的這些外國傳教士真的很敬佩,他們對台灣的愛絕不亞於台灣人
avatar-img
方常均的沙龍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方常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重回中國是為了什麼?取經、與說一聲因疫期而中再見。
Thumbnail
重回中國是為了什麼?取經、與說一聲因疫期而中再見。
Thumbnail
她讀過臺灣報紙,她銘記父親的故事,她衡量,她知道,她和同修的這些事,她和同修的感受譬如痛苦,像這樣的事,太多了,多到僅僅用語言表述,難以出類拔萃。
Thumbnail
她讀過臺灣報紙,她銘記父親的故事,她衡量,她知道,她和同修的這些事,她和同修的感受譬如痛苦,像這樣的事,太多了,多到僅僅用語言表述,難以出類拔萃。
Thumbnail
經文:馬太 11:28-30 雖罔阮是用土粉造的,總是好的土粉,麻會當成做互樹仔長大的根基,結出你所意愛的果子。
Thumbnail
經文:馬太 11:28-30 雖罔阮是用土粉造的,總是好的土粉,麻會當成做互樹仔長大的根基,結出你所意愛的果子。
Thumbnail
我用英文擬好一張簡介,命題為〈台灣,在火山環上的高科技福爾摩沙〉,傳給女兒就讀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市的威廉.瑞德公立學校四年級的導師,為前往該班向二十七位四年級師生介紹台灣做準備。即便規模很小,我把替故鄉台灣做宣傳為一項神聖的使命。
Thumbnail
我用英文擬好一張簡介,命題為〈台灣,在火山環上的高科技福爾摩沙〉,傳給女兒就讀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市的威廉.瑞德公立學校四年級的導師,為前往該班向二十七位四年級師生介紹台灣做準備。即便規模很小,我把替故鄉台灣做宣傳為一項神聖的使命。
Thumbnail
想你,在台北 這次回來,我一直沒有打電話給你,我也不知我到底在遲疑甚麼。 走向大安森林捷運站去搭捷運,我想起你,想到為什麼還不跟你聯繫? 我跟自己說,大概是每次打電話給你,你必邀我去你的教會,那是個在地下室的新創教會。你滿懷喜悅地告訴我,你在努力推動的活動以及成果。
Thumbnail
想你,在台北 這次回來,我一直沒有打電話給你,我也不知我到底在遲疑甚麼。 走向大安森林捷運站去搭捷運,我想起你,想到為什麼還不跟你聯繫? 我跟自己說,大概是每次打電話給你,你必邀我去你的教會,那是個在地下室的新創教會。你滿懷喜悅地告訴我,你在努力推動的活動以及成果。
Thumbnail
融入瑞士,和觀光不同,想和當地人一樣自在生活,也想讓別人多了解自己。2020年九月結婚簽証入住瑞士的Christina,她自謙的說: 我就是家庭主婦。不過,在融入瑞士的生活中也走出舒適圈,參加瑞士汝拉州高中英文課認識新移民教程,把台灣推出去也豐富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融入瑞士,和觀光不同,想和當地人一樣自在生活,也想讓別人多了解自己。2020年九月結婚簽証入住瑞士的Christina,她自謙的說: 我就是家庭主婦。不過,在融入瑞士的生活中也走出舒適圈,參加瑞士汝拉州高中英文課認識新移民教程,把台灣推出去也豐富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紀念 2019年 8/23至 9/4 在瑞士日內瓦、法國泰澤、法國巴黎的旅行。這系列文章以泰澤的一週生活為核心,也會簡單紀錄在日內瓦、巴黎的所見所聞。此趟旅行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誰出錢誰就掛主辦:)。 泰澤獨特風格的天使報喜圖  
Thumbnail
紀念 2019年 8/23至 9/4 在瑞士日內瓦、法國泰澤、法國巴黎的旅行。這系列文章以泰澤的一週生活為核心,也會簡單紀錄在日內瓦、巴黎的所見所聞。此趟旅行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誰出錢誰就掛主辦:)。 泰澤獨特風格的天使報喜圖  
Thumbnail
紀念 2019年 8/23至 9/4 在瑞士日內瓦、法國泰澤、法國巴黎的旅行。這系列文章以泰澤的一週生活為核心,也會簡單紀錄在日內瓦、巴黎的所見所聞。此趟旅行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誰出錢誰就掛主辦:)。
Thumbnail
紀念 2019年 8/23至 9/4 在瑞士日內瓦、法國泰澤、法國巴黎的旅行。這系列文章以泰澤的一週生活為核心,也會簡單紀錄在日內瓦、巴黎的所見所聞。此趟旅行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誰出錢誰就掛主辦:)。
Thumbnail
年輕時的陶修女最想去巴西傳教,為此她在瑞士時還學習了葡萄牙文,但教會的長上卻要派她到一個叫Formosa的地方,雖是葡萄牙文的地名,卻是相反的方向。40多年後台灣已經是她家。她說:「瑞士是我第二個家。」這就是台東初鹿陶修女的故事。
Thumbnail
年輕時的陶修女最想去巴西傳教,為此她在瑞士時還學習了葡萄牙文,但教會的長上卻要派她到一個叫Formosa的地方,雖是葡萄牙文的地名,卻是相反的方向。40多年後台灣已經是她家。她說:「瑞士是我第二個家。」這就是台東初鹿陶修女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出生,成長於德國的張友馨,是兩個男孩的母親,自2013年定居於瑞士。在多語的瑞士裡,德語是她最嫻熟流利的語言,而在孩子的教育裡她不忘了置入中文學習。第二代的移民如何教第三代遠方的母語是鮮少的案例,如何走出家庭,跨入群眾推廣,需要無比毅力。 母親節快到了,你記得母親為你做的事嗎?有些事是一輩子的
Thumbnail
台灣出生,成長於德國的張友馨,是兩個男孩的母親,自2013年定居於瑞士。在多語的瑞士裡,德語是她最嫻熟流利的語言,而在孩子的教育裡她不忘了置入中文學習。第二代的移民如何教第三代遠方的母語是鮮少的案例,如何走出家庭,跨入群眾推廣,需要無比毅力。 母親節快到了,你記得母親為你做的事嗎?有些事是一輩子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