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私人戰爭》:烽火下的鏗鏘玫瑰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戰地記者的真正勇氣,是在戰場上逼出勇氣、殺出重圍,只為了帶出真相。
耳邊的轟然爆破聲在戲院裡只是娛樂中的音效,然而,在被世界遺忘的某個遠方,那震耳砲聲卻可能是最後的音符,一再勾動著令人膽裂魂飛的恐懼。
《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描述美國知名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生前最後10年的真實故事。2012年2月,科爾文深入戰火猛烈的敘利亞霍姆斯,為了直播敘利亞政府軍殘殺百姓的畫面,冒著因訊號而曝露位置的風險,當臨時新聞中心果然遭受政府軍的攻擊後,國際記者逃命急撤,她與攝影師夥伴是唯二留在現場的西方記者。「我不能拋棄他們,我要讓世界知道這裡還有兩萬八千名百姓即將被屠殺!」
勇敢並非不害怕,而是帶著恐懼勇往直前;
帶著死亡的恐懼,更需要無比堅強的信念。
英雄電影的真實故事總是動人的,《私人戰爭》在片長111分鐘的聲光震撼與內心感動之外,讓我們見識到戰地記者這份勇者的職業,也認識了可敬的瑪麗科爾文,思考戰爭的罪惡並珍惜幸福的台灣,這些是觀賞此片超乎票面的價值。
圖片來源: 采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請愛心「認養」作者第一個書寶寶《解憂書寫:用文字和自己談心的21個練習》
「我說的話不要成為紙上墨水,希望全世界都能聽到我的遭遇」劇中的女性難民對著振筆疾書的科爾文,哽咽地說著她五歲女兒的慘死,與她和手中兩歲女娃每天在飢寒交迫下無止境的死亡威脅。這名導演馬修海涅曼(Matthew Heineman)親自走訪難民營找來的難民演員,不是背著電影台詞,而是真實說出她的親身經歷,飾演瑪麗科爾文的女星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戲外表示深感震撼。
戰地記者書寫的戰爭報導,是文學景觀中以血鑿火砌而成的一道特殊地平線;他們的武器是紙筆或相機,但真正的火力在眼睛和靈魂。
「如果你不能阻止戰爭,那就把戰爭的眞相吿訴世界」,這是戰地記者永遠的格言,也是本片闡揚的信念,科爾文正是秉持這信念才能克服戰爭創傷,重回戰地記者的第一線。
「為什麼是我們?為什麼我們被世界遺棄?」片中的百姓哀嚎天地不仁,這是戰火焦土中,布衣平民最無奈的悲愴哭喊。相對於科爾文在片中感嘆:「政府不會感覺戰爭可怕,因為他們不像百姓會被殺,會痛失家人。」戰爭的罪惡不只是造成毀滅與無辜傷亡,最令人髮指的是下令士兵強姦所有婦女這類對人性的蹂躪摧殘。當這些慘絕人寰的真相被揭露,希望能迅速引起世人的關注與協助,戰地記者是戰場上的目擊證人,他們高貴的靈魂與無比的勇氣,才能讓世界看清獨裁暴君隻手遮天的謊言。
我幻想著:如果戰爭死的是貪官暴君,苦的是土豪劣紳,是否就不再有無情殺戮、不再有強取豪奪。
圖片來源:IMDb
當今戰地記者的處境日益險峻,參戰方往往不再視記者爲中立者,反而敵視甚至當作潛在的人質籌碼。科爾文在戰地採訪,不是在外圍繞一圈後回到舒適的酒店發發稿子,而是在槍林彈雨下挖掘真相。「有老的戰地記者,也有勇敢的戰地記者,但沒有又老又勇敢的戰地記者」片中這段話道出戰地記者的宿命,我想也適合刻在她的墓誌銘之下。
超乎常人的高壓與創傷,菸酒似乎成為科爾文的「精神食糧」。經歷過無情烽火與扭曲醜陋的人性,可以想像她的晚年不再被戰爭摧殘,卻很可能放任生命交給菸頭燃燒和酒精麻醉。連想到馬偕博士的座右銘:「寧為燒盡、不願銹壞」,雖不忍但也不禁相信,殉職於戰地是她最好也最後的一筆。
劇情終結於科爾文倒在斷垣殘壁的水泥房,氣絕於在爆裂巨響之後,土礫塵沙覆身寫實了蠟炬成灰的生命輓歌;空拍鏡頭緩緩拉遠,宛如科爾文冒險穿梭於沙場的靈魂總算慢慢升天安息。片尾附帶一段段靜態畫面列出她的報導事蹟,特映會上所有觀眾屏息觀賞到最後,無任何人先行離席,這似乎是對瑪麗科爾文的一種敬意。
戰地記者的真正勇氣,是在戰場上逼出勇氣、殺出重圍,只為了帶出真相。
電影散場後,漫步於戲院所在的西門町,天光下車來人往,聖誕節剛過但一如往常的平安喜樂。此刻,在被世界遺忘的某個遠方角落,信奉另一個天主的千萬男女老幼,可能正當命懸一線,那不是電影畫面,而是他們的日常寫照。
感謝以下媒體刊載:
《思想坦克》:2019/1/4
《今周刊》:2019/1/7
《女人迷》:2019/1/21
avatar-img
152會員
140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詹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要我把你葬在哪裡」這是電影《班恩回家》裡,近乎崩潰的母親對著孩子的咆哮。我想這如果在現實人世,痛苦不堪的母親可能希望自己先給葬了。這是人類創造出走向毀滅般的毒品,給自己扎下最悲痛的一針。
片中令人眼眶濡濕的句子之一,是丈夫先走一步之後,清醒的母親對女兒說:「時機來的剛剛好,早一點我會太思念,晚一點我忘記。」時間大神在每個人的生命裡,設有不同的計時器,如果你的靈魂得到上帝憐惜,按下停止或暫停的那一刻,會是最美好的一刻。
「你要我把你葬在哪裡」這是電影《班恩回家》裡,近乎崩潰的母親對著孩子的咆哮。我想這如果在現實人世,痛苦不堪的母親可能希望自己先給葬了。這是人類創造出走向毀滅般的毒品,給自己扎下最悲痛的一針。
片中令人眼眶濡濕的句子之一,是丈夫先走一步之後,清醒的母親對女兒說:「時機來的剛剛好,早一點我會太思念,晚一點我忘記。」時間大神在每個人的生命裡,設有不同的計時器,如果你的靈魂得到上帝憐惜,按下停止或暫停的那一刻,會是最美好的一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La Môme玫瑰人生》是由奧利維耶達安執導,於2007年發行的一部法國傳記劇情電影。由瑪莉詠柯蒂亞主演。本片在第58屆柏林影展首映,柯蒂亞並獲得當年金球獎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是首位奪下奧斯卡影后的法國女演員,並以此角色獲得了27個獎項。 瑪莉詠柯蒂亞是僅有的六位主要用外語演出
敢耍賴,誰能奈我何 前言 晨起拉筋後,拿起遙控器,打開MOD的<戲劇館+>,裡面的歷史頻道有部<世界醜聞大全>吸引目光,點開後,第一個談論的就是<柯林頓與陸文斯基>的醜聞案。當時鬧得沸沸揚揚,迄今女主角仍深受其害,但卻已能勇敢的出來透透氣,她活過來了。 柯林頓的可信度 1998年1月19
理智戰勝狂熱,每一次我完成作品,我都要從作品中走出來,這些文字取向是狂熱的,我的理智一次又一次戰勝狂熱,但是狂熱不會減的。我最記得我從小舞飛事件走出來費了我多大的勁,我還是走了出來,這就是理智戰勝狂熱。我還買了小舞飛的寫真集記念這一個女人。 我們不是最好的人,這才是正常的,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利用。人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為躲避砲火襲擊,短缺食物。卡羅琳·艾德(歐蜜·瑞佩斯 飾演) 帶女兒凡雅(史黛拉·克林特伯格 飾演),跟隨大批難民逃離戰區, 前方道路封鎖,她們被困在隧道裡等待。 等到的不是可通行,而是武裝部隊持槍掃射。 卡羅琳與凡雅躲在汽車內,她叮囑凡雅壓低身體不被發現, 事與願違,母女倆被拖出車外,帶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重溫了一下這本《戰爭沒有女人的臉》,由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記錄下的,關於蘇俄女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記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色爾瑪——在艱困的環境裡,這位母親努力維持身為人的理念與尊嚴,她的身教讓曹家兩兄妹挺過家破人亡的慘劇,後來依然能保有笑容、以父母為傲,並為留存歷史、避免悲劇重演而努力。
Thumbnail
La Môme玫瑰人生》是由奧利維耶達安執導,於2007年發行的一部法國傳記劇情電影。由瑪莉詠柯蒂亞主演。本片在第58屆柏林影展首映,柯蒂亞並獲得當年金球獎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是首位奪下奧斯卡影后的法國女演員,並以此角色獲得了27個獎項。 瑪莉詠柯蒂亞是僅有的六位主要用外語演出
敢耍賴,誰能奈我何 前言 晨起拉筋後,拿起遙控器,打開MOD的<戲劇館+>,裡面的歷史頻道有部<世界醜聞大全>吸引目光,點開後,第一個談論的就是<柯林頓與陸文斯基>的醜聞案。當時鬧得沸沸揚揚,迄今女主角仍深受其害,但卻已能勇敢的出來透透氣,她活過來了。 柯林頓的可信度 1998年1月19
理智戰勝狂熱,每一次我完成作品,我都要從作品中走出來,這些文字取向是狂熱的,我的理智一次又一次戰勝狂熱,但是狂熱不會減的。我最記得我從小舞飛事件走出來費了我多大的勁,我還是走了出來,這就是理智戰勝狂熱。我還買了小舞飛的寫真集記念這一個女人。 我們不是最好的人,這才是正常的,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利用。人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為躲避砲火襲擊,短缺食物。卡羅琳·艾德(歐蜜·瑞佩斯 飾演) 帶女兒凡雅(史黛拉·克林特伯格 飾演),跟隨大批難民逃離戰區, 前方道路封鎖,她們被困在隧道裡等待。 等到的不是可通行,而是武裝部隊持槍掃射。 卡羅琳與凡雅躲在汽車內,她叮囑凡雅壓低身體不被發現, 事與願違,母女倆被拖出車外,帶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重溫了一下這本《戰爭沒有女人的臉》,由白俄羅斯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記錄下的,關於蘇俄女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記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色爾瑪——在艱困的環境裡,這位母親努力維持身為人的理念與尊嚴,她的身教讓曹家兩兄妹挺過家破人亡的慘劇,後來依然能保有笑容、以父母為傲,並為留存歷史、避免悲劇重演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