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用語看教育

從生活用語看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欸!小心!騎右邊一點!」
「這公車司機真的是騎很快!」
「是『開』!『騎』車通常是用在腳踏車、機車這種車型才會說『騎』,像公車、汽車都會用『開』!」

平常老媽都會習慣用「騎」來形容任何車種的行駛,他說可能是習慣了,或從以前家裡都是這樣說就也跟著這樣說了。

「你洗澡的大毛巾拿了嗎?」
「浴巾就浴巾說什麼大毛巾!」
「比較大條的毛巾就叫大毛巾有什麼不對嗎?」

對於他們的疑惑我們也無法去用「對」或「錯」來評斷,因為確實對他們而言,這就是他們的習慣、生活甚至被教育的用法。而我們也是因為我們所受到的觀念經過了我們的思維去判斷、咀嚼、消化後有了我們的觀點和立場,所以對於他們的說法,也是經過了一套他們的過程而產生這樣的言行。

「陸客真的是有夠….,陸生是不是應該要納入健保….,大陸真的是好山好水.…」
「是『中國觀光客』、『中國交換生』、『中國』….!」
「蔡英文是女總統….,女公車司機超酷…,這粉色也太娘了吧…!」

現今我們常會聽到關於「政治正確」、「性別正確」等說法,這些說法其實都跟我們的教育背景以及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畢竟課本上就是這樣教的,我們也只不過是將課本上所說的說出來而已,但課本說的就是千真萬確嗎?

還記得國中所讀的「社會」課本,蔣中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因此受到許多國民的愛戴。但事到如今,蔣介石銅像遭破壞、移除,甚至我們認知中的「國父」孫中山也是一個爭議人物。

以前都會覺得歷史就是一件事實,所以這些事情都是已經發生過的,都是真的!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歷史有著他的詮釋角度,像過去「慰安婦是否是自願的」、「日本殖民還是日本統治時期」甚至「首都是南京還是臺北」,這些議題便可知道我們所認知的「事實」其實都是一種「說詞」。

生活的用詞也是如此,對於「男女」,現今的我們也有了我們的詮釋方式,「生理男性」、「心理女性」、「社會性別」,「生理男性」不會再被規定只能玩機器人,而「生理女性」的穿著不應該在被區分為男女裝,無性別廁所的設立為了讓跨性別的議題更被重視,沒有哪個性別可以擁有所謂的優勢或處於怎麼樣的劣勢,當然族群也是如此。

教育除了有著世代性的差異,其實也有著國家的差別。中國小學的課本,第一課就說臺灣是他們的寶島、臺灣人是他們的同胞;對於「南京大屠殺」的詮釋日本和中國也有著兩套說法;釣魚台的主權是哪個國家的課本說的算?

而所謂的臺語應該是怎麼樣的語言呢?

很多的問題因為時代的變遷、資訊的多元、社會環境的開放而有了更多的見解和說詞,我們或許會看到因為立場的差異而有著許多爭執,但至少在臺灣我們是可以這樣談論著的,畢竟我們都曾處於不同的環境、受過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內容。

但,各自表述後呢….?


責任編輯:林忠毅 核稿編輯:黃琬婷

關注粉專 接收最新消息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7會員
574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現在的台灣中,排名儼然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樣死板的事情,創新成了其中唯一的清流。創新最重要的一點並不是完全原創,而是透過不同素材的整合,舊物變成新活力,帶動發展。
107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全力支持高級中等學校落實校訂選修課程,在學校現有基礎上加強發展多元選修課程及推動學生跑班選修,使108新課綱實施能夠穩健順利。多元選修的開設也許是台灣教育翻轉的一個開始,在不斷的磨合與修正後,期許多元選修課能真正成為學生了解學習意義的起點。
華德福教育,始於1919年的德國。近百年來,它作為一種反對工業文明、流水線教育的思潮和運動,在世界範圍內開枝散葉。因為台灣的主流制度為升學導向,許多華德福家長仍會擔憂高等教育的銜接問題,因此華德福教師如何在以升學主義為主的教育體制中,不因為家長的擔憂與顧慮就改變其教學方式,違背了回華德福本質的初衷,
在現在的台灣中,排名儼然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樣死板的事情,創新成了其中唯一的清流。創新最重要的一點並不是完全原創,而是透過不同素材的整合,舊物變成新活力,帶動發展。
107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全力支持高級中等學校落實校訂選修課程,在學校現有基礎上加強發展多元選修課程及推動學生跑班選修,使108新課綱實施能夠穩健順利。多元選修的開設也許是台灣教育翻轉的一個開始,在不斷的磨合與修正後,期許多元選修課能真正成為學生了解學習意義的起點。
華德福教育,始於1919年的德國。近百年來,它作為一種反對工業文明、流水線教育的思潮和運動,在世界範圍內開枝散葉。因為台灣的主流制度為升學導向,許多華德福家長仍會擔憂高等教育的銜接問題,因此華德福教師如何在以升學主義為主的教育體制中,不因為家長的擔憂與顧慮就改變其教學方式,違背了回華德福本質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