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賺多少錢?能活下去嗎??

你賺多少錢?能活下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Money isn’t your life.

Money isn’t your life.

我用了好長一段「人生」一直在找尋「人生的方向」。聽起來很諷刺。臺灣的教育不會幫忙小孩找尋屬於他的方向,而急著幫他定位未來的方向,或是給他一個「亂象」。

教育的事暫且先擺一邊。

這篇文章我比較想淺談:為什麼「賺多少錢」跟「能活下去嗎」不適合拿來當問候別人的話題。

首先,賺多少錢這件事情是否被某些長輩誤會成衡量人能力的唯一標準,如果,一個人擁有的價值不能化為金錢,那麼他的價值就變得不存在,是這樣嗎?

某種程度也許是,但擁有賺錢的能力,並不一定能夠等同於賺多少錢。這就好像你不會去問一個小孩,「你將來能賺多少錢」,因為你不知道他的潛力有多少,他也許會變成川普,或者變成某個公務員,他會擁有他賺錢的能力,但你可能永遠也不能衡量他真正能賺到錢的數量。

所以,問這個題目就好像在菜市場隨意拿起一把蔥問老闆:「這一把多少?」
如果你沒有要買蔥,那麼你問一把蔥多少,到底想幹嘛?

不過,「能活下去嗎?」的確是一個好命題。

但絕對不是搭配上一個菜市場題目一起問別人,而是要拿來問自己——什麼樣的情況叫做能夠活下去?你有想過嗎?

對遊民來說,能活下去的條件很簡單,就僅僅是不死掉就叫「活」的下去。但對很多人而言,要他用遊民能活下去的方式去生活,他們會「活不下去」。這就帶出了另一個議題,其實這問題是需要看條件設定的!

能不能夠活下去是要看你所設定的生活條件。

上面那個菜市場設問,反而某種程度在呼應這件事,當你問賺多少錢、能活下去嗎的背後其實隱含的問題是,你要花多少錢?或是你要的條件生活下去,必須得相應付出多大代價?

月入10萬的人也是有可能活不下去的。看文章的你可能不相信,但你必須相信,因為如果那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的金流超過10萬,那麼他就每個月都負債,然後活GG。所以「能不能活下去」跟「賺錢」反而不是最相關,其實該問的是「你花多少錢」才對!可這往往是一般人的看不見的邏輯盲點。

如果真要活下去,這社會不乏工作機會,再加上臺灣物價並不算太高,不養小孩的情況下要養活自己,(不挑工作)真的不算太難。但是,如果你要比「只是活下去」賺得更多,那麼你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其中犧牲更大的可能是「身心健康」。

這也是問「賺多少錢」不能問到的背後意涵:如果你沒了身心(身體和心理)健康,那麼賺再多錢又有什麼用?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根據每個人的需求而有所不同。有些人這樣活的下去,有些人則不行,有些人賺這些錢就夠了,有些人則永遠都不夠。我不想探討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這坊間已經夠多人在討論,網路上隨便掬一把都是,我想告訴你的是,根本不需要賺「那麼多錢」才能過生活,在這個物質慾望無限膨脹的世界,你只要能把慾望稍微縮小,現在賺得錢就已經很夠用了。

在審視開源的同時,你觀察過自己如何節流嗎?

能否活下去的關鍵並非「賺多少錢」而是「花多少錢」。為什麼大家都不告訴你,因為資本主義的社會,當然希望慾望無限膨脹才可以賣出更多東西,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啊!所以,你懂為什麼了嗎?

當你問出賺多少錢這問題的同時,你就落入人家早設好的經濟邏輯圈套啦。


★地方Justin需要您抖內支持→ 打賞文字這邊請

avatar-img
Justinin♂er
8.7K會員
852內容數
這棟大樓似乎有著各形各色、各種不同的「房間」?身為Justininder,你忽然興起那種想要一一探索的好奇。喂⋯⋯不會吧,這、這未免也太刺激⋯⋯微微的不安油然而生,卻又無法遏止,那潛藏在心底的原始渴望。你,並不寂寞,我們一定是共享了什麼,才會在這裡出沒。雖然還有點害羞,但既然夜幕早已落下,就一起來玩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stinin♂er 的其他內容
不太能理解那種每個月入不敷出後,抱怨自己累得跟狗卻永遠都賺不夠的人在想什麼?明明減少不必要支出,可以少賺點錢,不用讓工作賠掉生活品質,卻選擇在被錢奴役後怨天尤人,天怒人怨把脾氣發洩在周圍人身上...
這有點像眼光不好交了不適合的男(女)友,一直重複出現問題無法溝通,還一直委屈求全改變自己試圖適應這段關係,如同鐵絲箍住而扭曲生長著的松柏盆栽,直到哪一天再也無法承受了才大爆炸,兩個人都會因此受到極大傷害。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透過談跑步,道出自己不為人所知的寫作觀。」這書封文案,像蛇一樣引誘我把整本散文讀完(就像亞當吃下禁果),我只覺得,我被詐騙了!
我覺得自己像貓。需要的時候,可能會蹭到某個人身邊一兩下,如果那人手伸過來想抱住我,下一秒就會嫌煩跳開。只是一年當中需要「別人」的次數,用一隻手就數完了。但大多數人倒是覺得我像狗。
近幾年網紅Youtuber當道,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可以明星,但一夕成為公眾人物的代價,卻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玻璃心」這詞清楚深刻描寫著,東方文化薰陶下的我們,對於「別人」負評的承受力,其實是敏感而脆弱的。
不太能理解那種每個月入不敷出後,抱怨自己累得跟狗卻永遠都賺不夠的人在想什麼?明明減少不必要支出,可以少賺點錢,不用讓工作賠掉生活品質,卻選擇在被錢奴役後怨天尤人,天怒人怨把脾氣發洩在周圍人身上...
這有點像眼光不好交了不適合的男(女)友,一直重複出現問題無法溝通,還一直委屈求全改變自己試圖適應這段關係,如同鐵絲箍住而扭曲生長著的松柏盆栽,直到哪一天再也無法承受了才大爆炸,兩個人都會因此受到極大傷害。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透過談跑步,道出自己不為人所知的寫作觀。」這書封文案,像蛇一樣引誘我把整本散文讀完(就像亞當吃下禁果),我只覺得,我被詐騙了!
我覺得自己像貓。需要的時候,可能會蹭到某個人身邊一兩下,如果那人手伸過來想抱住我,下一秒就會嫌煩跳開。只是一年當中需要「別人」的次數,用一隻手就數完了。但大多數人倒是覺得我像狗。
近幾年網紅Youtuber當道,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可以明星,但一夕成為公眾人物的代價,卻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玻璃心」這詞清楚深刻描寫著,東方文化薰陶下的我們,對於「別人」負評的承受力,其實是敏感而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