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詞(03) - 初試啼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取自網路
初入仕途
嘉祐元年(西元1056年)三月,二十一歲的東坡,十八歲的子由隨著父親,經由艱險的古棧道離開四川。長途跋涉,終於在五月間抵達京師。父子三人寄住在寺廟裡,等待秋天的舉人考試。這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關,東坡兄弟倆都輕鬆通過,取得第二年應考禮部進士科的資格。次年正月兩人同應禮部會試,主考官是當時的文壇宗師,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歐陽修,同時主持此場會試的考官尚有梅堯臣、王珪(ㄍㄨㄟ)等。
宋代的科舉,以貢舉為常科,大體沿襲唐朝的製度,設進士,明經等科,皆秋(天)取解(唐宋科舉制度,選送士子應試進士第),冬(天)集禮部,春(天)考試。明經科試「帖書(經典內容填充)」,「墨義(書寫對答經義)」,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於尚書省。凡進士,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策論驗實學,詩賦看詞章,前者定去留,後者分高下。宋重進士而輕明經,考進士登上第者,不數年就赫然顯貴。
東坡在考試中騁其健筆,發為痛快淋漓的論議,其中《刑賞忠厚之至論》一篇更是令歐陽修既驚且喜,本想將他置於榜首,但因試官所看到的是糊名彌封且重新抄寫的捲子,歐陽修懷疑這是門生曾鞏的作品,為免考試的公正性受到質疑,他決定只將此考生列為第二名。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些文采與見識竟出自一個年輕的眉山小子之手,宋取進士分五等,上二等曰及第,三等曰賜進士出身,四等五等曰同進士出身。建安章衡(子平)得第一,為狀元,眉州蘇軾得第二,為榜眼,皆進士及第。其餘同榜成進士者有曾鞏,蘇轍,蔣之奇,張琥(後改名璪,與李定同治蘇軾烏臺詩獄,必欲致之死地以求富貴者,就是這個同年)。兄弟倆繼續攜手前進,下一個挑戰是金殿御試。
從前一年的秋天到今年暮春三月,決定東坡兄弟官宦生涯的第一場考試終於完美落幕。蘇軾依例分別致書謝各考官。主考官梅堯臣與這位新科進士見面時問道:「《刑賞忠厚之至論》中,有皐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這兩句話,典出何書?」蘇軾坦然答道:「想當然耳。」(史書記載堯寬厚而皐(ㄍㄠ)陶執法嚴,那麼面對刑罰有疑慮時,他們兩人想必會一主從寬一主從嚴,因此文章裡假設的對話是很合理的推測啊!)當歐陽修聽聞此事,不禁讚歎道:「這年輕人真是會讀書,善於運用知識,他日為文必能獨步天下!」
歐陽修接到蘇軾的謝啟,拿給梅堯臣看,慨然道:「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此人,放他出一頭地。」
一日,與兒子歐陽奕論文,說到蘇軾,歐陽修歎道:「你們記得,更三十年,無人道著我也!」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會記得歐陽修的好作品,也佩服他卓越的鑑別力,並被他寬廣的胸襟,提拔後進的熱情所感動;而這位他親自提拔賞識的年輕人,日後的成就的確遠遠超越了他,成為中國文學裡最為明亮的巨星。
歐陽修提攜後進,向來不遺餘力,介紹東坡去見宰相文彥博、富弼、樞密使韓琦,大家都以國士待之,對他的印像很好。這些前輩對這位新科進士道:「唯恨你不能一識范文正公。」(因范仲淹已於距此五年前的皇祐四年逝世)。東坡歸讀歐陽修所撰的范文正公墓誌,為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精神,磊落的行誼而深受感動,不覺落淚嘆道「自讀石介慶歷聖德詩,中經十有五年而不得一見其面,豈非命也。」
就在這場兄弟同登進士的喜慶中,噩耗自遙遠的家鄉傳來 - 他們的母親程夫人於這一年四月仙逝。三蘇父子匆忙返回家鄉,依照禮法,東坡兩兄弟在家守制27個月。
嘉祐四年(西元1059年)七月,母喪除服。十月,東坡兄弟偕同妻子再次隨同父親離鄉赴京。他們此行先走水路,自眉州入江,經三峽而抵荊州,舟行六十日,經歷了三峽之險,也飽覽沿途壯闊的景觀和三國史蹟。這一次不再是功名未卜的趕考書生,二十四歲的東坡已是備受期待的新科進士見識了外在天地的廣闊,對未來,對政治都有著無比的熱忱與信心。
第二年,東坡與弟弟為了準備制科考試,兩人移居懷遠驛專心讀書。制科又稱制舉,是由皇帝特詔為選拔非常人才而舉行的特試。應考者須由大臣奏薦,送交五十篇策論,經過嚴格評鑑,才有資格接受皇帝親自策問與拔擢。兩宋三百年歷史只有舉辦二十二次制科,考中者不過四十人,難度之高,可想而知,才高如東坡亦不敢掉以輕心。
懷遠驛的生活極為清苦,但兄弟一起讀書寫作討論的樂趣卻如同昔日在老家書房。然而秋日的風雨夜裡,當東坡讀到韋應物的「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時,不禁觸景傷情,現在兩人努力準備考試,可是一旦做了官,各自宦遊四方,恐怕就聚少離多,眉山老家中閒居讀書無憂無慮的歲月終究是一去不回了!兄弟倆不禁討論起前途與理想,遂有了「夜雨對床」的約定:希望日後能及早從仕途退下,或回家郷,或尋一處田園,兩家相聚,悠然閒居,對床而臥,共聽風雨聲。「夜雨對床」的約定成為東坡與子由共同的美麗夢想,支撐他們勇敢的走過仕途的坎坷,是東坡在生命的黑暗歲月裡,內心永不熄滅的溫暖燭光。
宋沿隋唐的貢舉制度,設進士科以得常才,又設制科以待非常的人傑。士人出身進士固已受人敬重,而制科得選者,眾人莫不以國之大器待之。制科又名制舉,唯待天子特詔才舉行的特試,須由大臣奏薦,受天子親自策問與拔擢其隆重可見。仁宗一朝,設有「六科取士」(賢良方正極言盡諫科,博通墳典明於教化科,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詳明吏理可使從政科,識洞韜略運籌幃幄科,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科)。
制科之試,始於漢文帝之詔舉賢良。宋因前代成規,而制度更加嚴密,每屆對策者最多不過五人,目的即在拔擢非常的人才,而出身制科者,自有上承天子的榮寵,比常科進士更加一等。嘉祐六年(西元1061年),制科考試於四人中錄取三人,東坡獲得最高的第三等 ,子由與王介並列第四等。制科分五等,宋朝自有制科以後,第一第二兩等,皆是虛設,從來無人得過,普通都以第四等中選。蘇軾以前,只有一人,曾入三等,東坡是自有制科以來獲此最高評等的第二人
光獻曹后後來說,那一天仁宗策試賢良後,歸宮,面有喜色,對曹后說:「吾今日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意指軾,轍。這也是東坡後來烏台詩獄得以獲救的原因之一。
至此,三蘇父子文名,震動京師,流傳四方,蘇氏文章,遂為天下第一。士人競以蘇文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3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東坡的少年生活 2.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緣由 3.蘇軾名字的由來
1.東坡的少年生活 2.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緣由 3.蘇軾名字的由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https://rueylin0119.pixnet.net/blog/post/342656621 宋濂(明) :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我國文辭優美由其對聯更是代表作,偶然看到一副對聯,作者是蘇東坡及佛印和尚創作諧音聯附錄于下: 蘇:狗啃河上骨 佛:水流東坡詩 兩上下聯帶有諧音字,河上(和尚)骨,東坡詩(東坡屍)絕對絕妙呀! 不才依此作了幾個上聯,唯獨下聯苦思多年無果,故尋求高手對絕佳下聯。 一、(諧音
「五老榜」的特殊性,嚴格來說不在多人老年及第,而在得第者隨獲官職。
宮崎市定《科舉史》舉羅大經《鶴林玉露》一則軼事來說明「科舉考試很難通過,因此常常有老年考生參加」。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蘇軾經歷了兩次打擊:先是髮妻王弗去世,而後是父親蘇洵去世。 宋英宗素來仰慕蘇軾之才,特予禮遇,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返回蜀地。蘇軾一定想不到,日後政敵竟以此事攻擊他。 蘇軾與弟弟在蜀地守孝,度過平靜的三年,卻在熙寧二年(1069)返回汴京時,直接撞進了「王安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https://rueylin0119.pixnet.net/blog/post/342656621 宋濂(明) :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我國文辭優美由其對聯更是代表作,偶然看到一副對聯,作者是蘇東坡及佛印和尚創作諧音聯附錄于下: 蘇:狗啃河上骨 佛:水流東坡詩 兩上下聯帶有諧音字,河上(和尚)骨,東坡詩(東坡屍)絕對絕妙呀! 不才依此作了幾個上聯,唯獨下聯苦思多年無果,故尋求高手對絕佳下聯。 一、(諧音
「五老榜」的特殊性,嚴格來說不在多人老年及第,而在得第者隨獲官職。
宮崎市定《科舉史》舉羅大經《鶴林玉露》一則軼事來說明「科舉考試很難通過,因此常常有老年考生參加」。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蘇軾經歷了兩次打擊:先是髮妻王弗去世,而後是父親蘇洵去世。 宋英宗素來仰慕蘇軾之才,特予禮遇,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返回蜀地。蘇軾一定想不到,日後政敵竟以此事攻擊他。 蘇軾與弟弟在蜀地守孝,度過平靜的三年,卻在熙寧二年(1069)返回汴京時,直接撞進了「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