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屬於大家的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歷史博物館是我在台南會一直想去的地方。台史博自詡要成為「全體台灣人」的歷史博物館,並努力於蒐集屬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共同記憶。從這次我去看的兩個特展:「南洋味.家鄉味」以及「流轉的飯桌」,就可以看出,台史博的確朝這個方向在努力,而且頗有成果。
  「南洋味.家鄉味」請了在台灣的東南亞新娘或女性移工,介紹她們的家鄉食材與特色料理。說到東南亞料理,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各種味道奇特的香料,所以展覽場當然少不了各種調味料 。這些調味料的原料(不是粉狀)放在調味罐裡,可以拿起來聞,有些的味道很詭異,我還是不太習慣這類南洋菜的風味。不過這樣強烈又奇特的風味,或許對古早的歐洲人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也難怪他們會以香料之島來稱呼南洋島嶼群了。
「南洋味.家鄉味」特展的展版。
  「南洋味.家鄉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或許是其中一塊區域展示了這些南洋姊妹們對於「家鄉」的思念以及利用「追尋」家鄉味來填補內心名為鄉愁的空洞。這段故事提到這些來台灣的東南亞新娘以及移工初來台灣都很不適應,尤其是嫁來台灣的新東南亞新娘,不得不放下家鄉料理的技術及口味來配合家中的長輩。當她們想回味家鄉菜來緩解鄉愁時,卻又發現自己不太會作家鄉菜,即使會作,在台灣也買不太到當地的食材,這又讓他們更加難受。也所以,這些展覽中的人們大多經過一段利用電話或書信重新認識家鄉、學習家鄉菜的經驗,然後也才能催生這個特展。
懷念家鄉、懷念家鄉的味道,因而催生了這個特展的內容。
  這個特展讓我想到台灣其實也有一段類似的故事,就是我的上一代,歷經台灣經濟起飛、鄉下人上台北打拼的時代的人們。這些上台北的鄉下人也是經歷一段不適應、也是會經過一段重新追尋自己家鄉的歷程。例如我媽媽從嘉義的鄉村初上台北也是歷經各種不適應,也有幾次受不了而重新回到嘉義,後來也是因為懷念我外婆的味道而又去跟外婆或我大阿姨學一些以前的菜,藉此來傳承家鄉的記憶。雖然我的參考只有我媽媽而已,但是這段經歷真的蠻像的,不過可能沒有這些新住民那麼深刻,畢竟人家是跨越國境,真的是天南地北,而台北到嘉義只要坐3個小時客運就會到。
人們總是懷念故鄉的味道。鄉下吃飯,不只是吃菜色,有時候更是吃氣氛、吃記憶。
  另外一個特展是「流轉的飯桌」,是訪問台南二空眷村裡的外省老伯伯跟伯母們的年菜記憶。展覽內容比較少一點,規模也比較小,但是展覽方式蠻有趣的,他就真的擺一張圓桌,上面擺了模型做的料理出來。外省年菜當然有部分跟台灣的不一樣,但是在我這個年代所經歷過的年菜記憶已經幾乎沒有省籍差別,所以對展覽的年菜內容我多少還是有一點共鳴,而不是單純認識新事物。
展場就是擺放一張飯桌,周圍利用看版介紹幾位老伯伯、老伯母的年菜記憶。
  「流轉的飯桌」我覺得最重要的特色在於,這是真的展現「大家的博物館」的精神的展覽。這些展覽的人根本不是什麼特別的人物,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他們就像是路邊會看到的阿伯阿桑,只是有點年紀的人而已,但是他們的記憶也被博物館重視,也成為博物館展覽的一部分。如果我老了,也有人願意把我的故事記錄下來,即使不放到博物館展覽,我也會很開心,這些老阿伯、伯母們,他們應該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吧!希望台史博能繼續這種類型的展覽,這不只能讓年輕人認識老人的生活經驗,也能讓老人感到開心、感到被需要。
食譜當然是這個展覽最重要的記憶之一,當然不可或缺。
  其實台史博真的很不錯,除了展覽之外,它的園區範圍其實蠻廣的,有池塘、有養鴨、有草皮、有綠樹,根本可以當個大型公園來玩。不過位置略處偏僻,公車班次略少,而且有些樹還不夠大顆,導致遮陰有點少,在台南的烈日之下,有點難在園區戶外活動,算是有點可惜這麼好的環境。或許在天氣涼一點的時候去會比較好一些。總之希望大家能多去參觀這間「屬於大家的博物館」,一定會有許多收穫。
台史博的池塘。裡面有養一些鴨子。
園區的草地。
園區步道,適合散步。
台史博與周邊園區都還蠻不錯的。
台灣歷史博館交通方式:
火車:
→下臺南火車站→搭乘18號公車行經西門路、公園路、安和路、長和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60分鐘)
→下永康火車站→搭乘20號公車行經臺南應用科大、鹽行(國道客運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30分鐘)
高鐵:
→搭計程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35分鐘)
搭乘臺鐵沙崙支線至永康站搭乘20號公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50分鐘)
→搭乘高鐵接駁車奇美醫院線→桂田酒店下車→轉搭計程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80分鐘)
→搭乘高鐵接駁車奇美醫院線→鹽行站下車→搭乘20號公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120分鐘)
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永康交流道(往臺南市方向)→中正北路→永安路(過永安橋後,路名改為「長和路」)→過東和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15分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22內容數
老人是個歷史研究者,尤其對鄉村、民間信仰的歷史有高度興趣,因為如此所以被朋友稱為老人。在研究的過程中老人也跑遍台灣各地旅遊,旅遊自然會產生遊記,因此順手放上網路,充當紀錄,也分享給大家,希望有人也能喜歡這些地方的這些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散步老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嘉南大圳,是台灣中南部最重要的水利設施,因為電影KANO,使得嘉南大圳再次出名。嘉南大圳使台灣中南部由旱田轉為水田,使台灣稻米生產走向新的境界。而嘉南大圳最主要的進水口,就是位於台南市六甲區與官田區之間的烏山頭水庫。
  嘉義公園,是我很喜歡的地方。嘉義公園不是只有占地廣大,裡面許多物件、造景,都非常具有特色且有富含歷史性。嘉義公園可說是一座歷史公園也不為過。   嘉義公園最為人所知的,應該就是知名觀景台射日塔吧!
柯象是一具木乃伊,距今有超過百年歷史,並成為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北極殿供奉的神明。柯象金尊穿著華麗的服裝,臉部用石膏修補並有彩繪,看起來並不像乾癟的屍體,但從露出衣服外的手腳便可以發現,這是一具貨真價實的木乃伊屍首。
  這次我來到台灣中南部的知名廟宇:馬鳴山鎮安宮。馬鳴山是雲林縣褒忠鄉的一個小聚落,跟台灣多數中南部鄉村一樣,是非常恬靜的農業聚落。但是在這樣的農業村哩,卻有著全台灣規模數一數二的民間信仰,也就是鎮安宮供俸的五年千歲。
  雲林是個農業縣,轄下的鄉鎮也大多是恬靜的農村,因此非常適合來一趟安靜、無人打擾、說走就走的小旅行。騎著摩托車逛了一下雲林的鄉鎮,第一站先來到林內看看。
  嘉南大圳,是台灣中南部最重要的水利設施,因為電影KANO,使得嘉南大圳再次出名。嘉南大圳使台灣中南部由旱田轉為水田,使台灣稻米生產走向新的境界。而嘉南大圳最主要的進水口,就是位於台南市六甲區與官田區之間的烏山頭水庫。
  嘉義公園,是我很喜歡的地方。嘉義公園不是只有占地廣大,裡面許多物件、造景,都非常具有特色且有富含歷史性。嘉義公園可說是一座歷史公園也不為過。   嘉義公園最為人所知的,應該就是知名觀景台射日塔吧!
柯象是一具木乃伊,距今有超過百年歷史,並成為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北極殿供奉的神明。柯象金尊穿著華麗的服裝,臉部用石膏修補並有彩繪,看起來並不像乾癟的屍體,但從露出衣服外的手腳便可以發現,這是一具貨真價實的木乃伊屍首。
  這次我來到台灣中南部的知名廟宇:馬鳴山鎮安宮。馬鳴山是雲林縣褒忠鄉的一個小聚落,跟台灣多數中南部鄉村一樣,是非常恬靜的農業聚落。但是在這樣的農業村哩,卻有著全台灣規模數一數二的民間信仰,也就是鎮安宮供俸的五年千歲。
  雲林是個農業縣,轄下的鄉鎮也大多是恬靜的農村,因此非常適合來一趟安靜、無人打擾、說走就走的小旅行。騎著摩托車逛了一下雲林的鄉鎮,第一站先來到林內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元紀‧台灣菜》的創辦初心是「懷念家鄉」,藉由好茶分享,以茶為引子,領路饕客尋覓真正的台灣味,讓顧客在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交替運作間,品嘗到台菜滋味的親切口感與驚艷,就連空間布置也要讓食客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放眼台灣各地博物館幾乎都有附設餐館。而博物館往往和歷史都有連結關係。 餐館存在目的不只能飽足遊客來到這個博物館滿足餐飲需求、更能增加這個博物館的相關收入。小編之前介紹幾個博物館附設餐館,例如:紀州庵文學森林風格茶館、台北當代藝術館MOJO1921、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0KM山物所、香帥蛋糕芋製所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1990年代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和外籍移工,改變了臺灣整個族裔地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因為跨境婚姻移入臺灣,所以將原鄉的飲食習慣也帶入台灣。隨著新住民自力謀生經營東南亞雜貨店和餐飲店的數量增加,人們對於東南亞商品和料理的接受度與消費需求也逐漸提高。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提到「台南府城」旅遊,除了群冠全台灣的歷史古蹟巡禮之外,還有號稱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的台南府城美食跟小吃。帶大家細品台南最文藝的一面,白天逛逛「臺南美術館」、小歐洲「奇美博物館」;晚上探訪台南兩大熱門街道「神農街」、「國華街」,再推薦入住網友公認好評的「友愛街旅館」。
Thumbnail
《元紀‧台灣菜》的創辦初心是「懷念家鄉」,藉由好茶分享,以茶為引子,領路饕客尋覓真正的台灣味,讓顧客在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交替運作間,品嘗到台菜滋味的親切口感與驚艷,就連空間布置也要讓食客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放眼台灣各地博物館幾乎都有附設餐館。而博物館往往和歷史都有連結關係。 餐館存在目的不只能飽足遊客來到這個博物館滿足餐飲需求、更能增加這個博物館的相關收入。小編之前介紹幾個博物館附設餐館,例如:紀州庵文學森林風格茶館、台北當代藝術館MOJO1921、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0KM山物所、香帥蛋糕芋製所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1990年代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和外籍移工,改變了臺灣整個族裔地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因為跨境婚姻移入臺灣,所以將原鄉的飲食習慣也帶入台灣。隨著新住民自力謀生經營東南亞雜貨店和餐飲店的數量增加,人們對於東南亞商品和料理的接受度與消費需求也逐漸提高。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提到「台南府城」旅遊,除了群冠全台灣的歷史古蹟巡禮之外,還有號稱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的台南府城美食跟小吃。帶大家細品台南最文藝的一面,白天逛逛「臺南美術館」、小歐洲「奇美博物館」;晚上探訪台南兩大熱門街道「神農街」、「國華街」,再推薦入住網友公認好評的「友愛街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