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和服、武士……令人乍聽就能聯想到日本,但除了這些流傳百年甚至千年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財產外,另外還有一項珍貴的技藝,早在17世紀就已襲捲全世界,就是浮世繪。中國唐朝時期,日本當時候流行的繪畫,俗稱「唐繪」;到了平安時代,因為廢除了遣唐使制度,日本漸漸發展屬於自己的一套繪畫風格「大和繪」,也就是浮世繪的前身。
浮世繪的「浮世」,指的是市民們的生活百態,18世紀始,人民生活安定、商業繁榮,市井小民的生活也變得精采多樣,自然而然衍伸出這樣的平實繪畫,和中國的《清明上河圖》有異曲同工之妙。在18世紀末期,浮世繪來到屬於它的黃金年代。
浮世繪主題各異,各有奧妙
.美人畫
浮世繪通常是用低廉的木板作畫,視作品主題而有不同的類別名稱;例如「美人畫」,多以妓女和茶屋的女郎(現今的酒店小姐)為模特兒,以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畫最為出名。喜多川歌麿所畫美人的姿態與面部表情多會誇大,法國研究浮世繪的學者甚至給了他「青樓畫家」的稱號,誇讚他能夠掌握人物外在的動態外,也能掌握她們的心理狀態。
.無慘類
在當時屬次文化的一類──「無慘類」,以獵奇、鬼怪或是殺人風格為主,有「日本最後的浮世繪畫師」之稱的月岡芳年即是無慘繪的代表人物,風格大膽驚悚,在明治時期,甚至因為觸犯「擾亂風紀」條例,而被禁止發行畫作。日本異派漫畫家丸尾末廣即是受無慘類風格影響,禁忌、怪誕、獵奇無一不來,吸引一批喜愛殘酷美學的愛好者。
.名所繪
世人認識浮世繪,多半會先從「名所繪」為起點,浮世繪步入晚期(1807~1858)後,名所繪才逐漸流行,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的《名所江戶百景》,現今依舊能在觀光紀念品、復古商品見到,也是現代人對浮世繪的第一印象。
首先,歌川廣重(1797~1858)一生創作5,000多幅浮世繪,以《東海道五十三次》打響名號,奠定其日本最受歡迎浮世繪畫師的名號,與葛飾北齋齊名。歌川廣重除了風景,也會以人物為創作主題,紀錄百姓的日常生活,畫中可以見到鮮明的各色風景與行人樣貌,大量使用深海藍色作畫,更讓這樣獨特的色彩傳至歐美,被稱為「廣重藍」(Hiroshige-blue)。
另一位名所繪大師葛飾北齋(1760~1849)則是擅長山水、花鳥,以及勞動中的人民,終身致力於作畫,留下3,5000幅畫作,尤其喜愛富士山。他臨死前曾說道:「我多麼希望自己還能再活多五年,這樣子我才有時間嘗試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雖說如此,但世人對他的景仰與敬佩,已確立他是一位才能傑出的創作者,前述的歌川廣重也是受其啟發,才會創作系列名作,可謂「名所繪雙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也十分欣賞《冨嶽三十六景》,其中的《神奈川沖浪裏》甚至影響他之後的創作。
通俗文化中的浮世繪
浮世繪也成了現代漫畫家創作的題材,例如《磯部磯兵衛物語》這部搞笑漫畫以江戶德川幕府時代為背景,畫出懶惰的青年武士一系列光怪陸離的遭遇,作者還會運用現代梗(手機、冷氣機)和真實存在的人物(葛飾北齋)等作為創作題材,很受浮世繪迷的喜愛。
另外一部漫畫《百與卍 》則是耽美題材,2018與2019年皆有入選BL迷每年引頸期盼的《這本BL不得了!》榜單,2018年更是榮獲第一名。浮世繪的畫風,畫出江戶末期到明治初期,前男娼「百」與前消防隊員「卍」的日常生活,對當時候的人物百態、風俗民情都有諸多考究與描繪,非常細緻生動。
19世紀中期,歐洲開始進口日本茶葉,包裝紙上的浮世繪圖案傳入歐洲大陸,掀起了和風熱潮;而在中國,魯迅曾說道:「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的是北齋,現在則喜歡廣重,其次則為歌麿的人物。」百年前全世界對於浮世繪的喜愛已悄悄蔓延,從大師級畫家的繪畫風格,乃至市井小民的刺青圖樣,至今還是影響著世人,相信將會繼續流傳至下一個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