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邊際》 作者:塞思.卡拉曼
Chapter 1. 投機者和失敗的投資者 投資與投機的對比
在閱讀本書之前,容易將投資者和投機者混淆,並且過於簡單的定義"價值投資",以為只要投資股票並長期持有就可能成為價值投資者,卻沒想到這可能落入尋找簡單投資獲利公式(聖杯)的迷思;當能夠明確分辨投資品會帶來現金流,投機品不會帶來現金流的概念,更進一步的去思考投資和投機的差異性,才知道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價值投資者,需要在做任何分析行為時,降低情緒的影響。
有效的利用"市場先生"帶來的機會,而非去猜測"市場先生"的走向。
Chapter 2. 與投資者對立的華爾街本質
現代的投資行為都需要透過金融市場,因此了解華爾街(泛指所有金融市場)的組成:交易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及其利益衝突和運作模式,才能讓我們在投資市場上減少犯錯的機會。
人們在投資市場上喜歡"上漲"的感覺,這讓心理產生上癮的感覺,因此政府只限制下跌的幅度,金融分析只鼓吹鼓指數上漲,讓人們前仆後繼的進入金融市場,華爾街除了從中賺取交易手續費用,也讓人忘記規避風險,造成更大的財物損失。
Chapter 3. 機構表演競賽:客戶是輸家
機構投資者為了要獲取更大的收益,透過創造各式各樣的金融投資商品,並且在前期讓投資人或取少許的甜頭,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購買的行列;機構投資者為了讓更多投資者看到商品,因此偋棄了長期投資優質產品的策略,而是以頻繁的交易獲取短期的投資獲利績效,目的只為了讓商品的績效排名在前,吸引更多的手續費和交易費用收入。
作者在這篇章提到指數投資是一種危險又有缺陷的投資策略,因為錢會大量流入和流出在指數排名末段的股票,無須分析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現今投資者在無法確知該購買哪支股票時,傾向投資不需分析的指數投資商品。網路上也看到越來越多投資機構推出不同的指數商品,鼓吹投資人不明就裡的存股"指數型基金",此商品市未來在投資組合上要小心使用的商品。
Chapter 4. 價值錯覺:20世紀80年代對垃圾債的迷思和錯誤觀念
讀本章前,自己也陷入高收益債的投資迷思,用簡單的數學換算,得出了一個以配息再投入債券型基金,重覆運作到一定比例的金額後,就有複利的效果,讓配息支付未來每個月的生活開銷。
因此看這篇章時越看越毛,發現自己完全忽略了高收益債只是垃圾債的美稱,用美麗的策略組合包裝成一顆隨時會爆炸的金融商品,只見到垃圾債會定時配息,殊不知有比例是從本金拿出來配息,且這些資金都是投資在還款能力差的企業上。因此讓自己用垃圾債存生活費的美夢急踩煞車。
Chapter 5. 明確你的投資目標
本書的前面四個章節敘述投資者面對的金融環境,金融機構和即其投資商品需要注意到的風險和可預期的迷思;從這篇章起進入"價值投資"的主題,在投資組合中,本金不應該有明顯的虧損,為了規避損失,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好的投資產品,並在其打折的價格後購入,持有到其價格與自己期望的目標相符時賣出(若價格持續下跌,就要再次分析該公司是否還有投資的價值,若原本投資的因素已消失,就應該適時的認賠)。
心理素質好的投資者不為投資回報設定目標,而是對投資風險設定目標,差異在於若將投資風險降低,未來投資環境不好時,損傷不會太慘重,若市場環境樂觀,能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
Chapter 6. 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價值投資者不會對於不了解的企業進行投資,若產業太複雜或難以分析亦不會投資,如此已經可以規避部分的投資風險,分析自己能承受的壓力"當您修築ㄧ座大橋,堅信它能承受3萬磅重量,但你只會讓1萬磅重的卡車通過"。
另外,在估計安全邊際時要更重是有形資產,並對其做詳細的思考和分析,投資時要如同打擊者一般,耐心等待好球的出現,而不是對每一顆球進行打擊(可以練球,但是不能拿自己的資產練習。)
2019/05/07 Willy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