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剝開你眼前忽略的存在〉皮相獵影 Diane Arbes

Heartbeat: 還活著啦! 有一種狀況是,當在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常常會記不起來是什麼瞬間開始喜歡上的, 等到意會過來之後,才發現攝影像心跳一樣的存在。(編輯/ Bekka Tsui)
你認為你看見的,就是全部了嗎?
在高喊著找尋自我,鬆綁意識的現代,
我們能夠了解什麼是真實的自己嗎?
有一類是由恐懼裡面誕生出來的,為你量身打造的怪物,
帶著符合社會期望的面具,過著所謂正常的軌道,
捧著著搖搖欲墜的期望,金光閃閃下有著屬於自己的悲劇。
另一種真摯的令人覺得犯傻,面對世界的坦蕩不曾保留,
像海浪般的存在,灑脫的感覺反而讓人松一口氣。
《皮相獵影》電影劇照海報
攝影是一個關於秘密的秘密,它告訴你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
我知道 Diane Arbes 這位攝影師,是藉由大學的一堂中文通識課放的影片,那天講的是隱喻,所以放了皮相獵影裡面的很多片段來說明情緒、自我意識、潛意識的暗喻;從一開始富裕的家庭生活,完美的社會群體形象,與劇中 Diane 疑惑無奈的表情形成很大的對比。戴著家中期望她永遠不要拔下的人格面具,與沒有讓她有自我想法的空間,讓她的內心感到窒礙無法喘息。
劇中身為皮草商女兒的 Diane,對於莫名出現在排水孔的毛髮感到噁心及厭惡,因為在她的教育中,除了能夠拿來作買賣的的皮草之外,毛髮是不潔的象徵,這也開啟了她內心對那不潔的背後是否隱藏了什麼的好奇心。而自從見到了那位戴著面具的鄰居 Lionel,那種奇特的詭異感以及對他的猜想,像是她對於自己也搞不清楚那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有種想觸碰卻又抗拒的心理狀態。
《皮相獵影》電影劇照
Lionel 與她的互動當中,是很緩慢不逼迫的帶領,Diane 就像是踏入全新領域的狀態,一直重複著期待變化的顫慄與脫離現實的卻步,直到她逐漸放開自我,讓那些異於常人的想法和所謂脫序的行為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知道這部片大部分的故事都是虛構的,但是可以看的出來對於自我壓抑的社會,深入認識自己的潛意識,了解自己真正所要和真心嚮往的事物,並且踏出那一步去嘗試,選擇自己要壓抑與鬆綁的部分,不被外人觀感所綁架,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事。
Identical Twins(1967)/ Untitled#1(1970-1971) by Diane Arbes
我真的相信有些事物除非讓我拍攝下來,沒有其他人可以看見他們。
Diane 不否認自己獵奇的態度,甚至形容自己的風格如同:收集蝴蝶標本一般。她收集的照片裡,最常拍攝的是戴著面具的人,遮掩的動作讓被攝者的真正人格被保留住,隱藏在被理解的謎團中,無法直接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去判別,將面具與人融為一體,使其個別性徹底的消失,真正成為標本內的某個類型的代表。而最大量的題材則為怪胎,拍攝他們對 Diane 來說有一種顫慄感,大部分的人非常恐懼在人生中擁有創痛的經驗,而那些所謂的怪胎是從創痛中誕生並與之共存,在她眼中他們生而自覺,比很多正常人更加坦蕩。
Untitled#22 by Diane Arbes
而作為某種刻板印象的存在,生存環境是不是也變成其中的一個遮蔽物了呢?我們眼睛看到的是表層的皮相,對他人的認知,是如何在自己的無知及偏見之中,層層粉刷蓋過對方的本質。對於人像攝影的理解,也因為這部電影讓我間接去了解Diane的照片,對那些異人不帶同情及情緒,對帶著面具的人不帶批判,留給觀者去察覺他們的異同性,似乎是那麼相同又相差甚遠。

追蹤我們的即時動態 on IG:
最新攝影活動與知識在粉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