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偷走了知識與價值之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與小說《偷書賊》同名之作,乘載著一個承重的歷史,書籍帶來的不只是知識,還包含著難以抹列的記憶與情感,在那大屠殺的年代中,如何建立起對人的仇恨,透過拼裝出來的舉證,讓人無法明瞭真相,何謂真?何謂假?並不是這麼容易分辨的事情,若是無法有足夠的資訊作為判斷依歸,人們依然是很容易被煽動,接續剛好看《反民主》這本書,描述著人對政治的無知,以及如何參政與投票,那麼不免就可以聯想到,人在思想上被誘導的可能行有多大了。
書中描述的歷史,我只有一點輪廓知道,但是對於發生過哪些事情卻不知情,這段歷史是從柏林市立圖書館的書籍所挖掘出來,透過書籍的藏書章、書籤等,追尋出這些書籍的來源,過往的漂流路線,以及可能發生的地理位置與事件,這些書籍是透過搶奪搜括的方式而來,目的是要被解析出猶太人的秘密行為,並交國家領袖羅森堡任務小組負責進行調查,讓許可能顛覆國家的疑點被皆露出來,然而這並非是一個事實考證的方式,而只是對號入座的尋找觀點。
閱讀完書籍後,感受到民族優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日耳曼民族和猶太民族是甚麼讓他們對立呢?一部《錫安長老會紀要》是如何影響後人對猶太人的觀感,種族的對立至今是難解的習題,但這絕不是人與人之間該存在的問題,很多時候只是一場政治角力,讓無知的民眾被煽動而對立,可惜不知如何能終止這樣的仇恨,新聞媒體總是不斷的上演。
不過這本書除了在講這段歷史的悲劇,但也講著一群人為了能將這些書籍歸還給遺族,而進行的努力,透過這樣的行動讓活著的人可以受到一個安慰,也是為著過去種種的包袱,附上一點微薄之力,這樣被偷竊的書籍數以百萬,能真正歸還的鮮少,但書中記載獲得失書的家人們的感動,那是一個空缺記憶的填補,也是對於過去的錯誤地承擔,有機會再來繼續認識這段故事的背後,而這本書也讓我想到另一本《書本也參戰》,書籍所乘載的知識力量,影響著世界的變遷。

偷書賊:建構統治者神話的文化洗劫與記憶消滅
The Book Thieves: The Nazi Looting of Europe’s Libraries and the Race to Return a Literary Inheritance

作者: 安德斯‧李戴爾
原文作者: Anders Rydell
譯者: 王約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8/03/1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偷書賊
簡介:
為了建構德意志帝國的正當性與統治者的不敗神話,
一場組織縝密的偷書計畫席捲了全歐洲…
然而納粹竊取的不僅是書本,更奪走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與歷史記憶。
★ 榮獲2018年瑞典班特揚森基金會大獎(Bengt Jansons Memorial Fund Prize)
★ 瑞典圖書創作獎《掠奪者》(The Looters)作者全新力作
★ 2017年美國科克斯創作獎(Kirkus Prize)非小說類提名
新聞記者李戴爾走訪荷蘭、法國、希臘、立陶宛等地,
追溯這段不為人知的文化掠奪與殲滅行動!
二〇〇九年,李戴爾開始追查散落在各地、被納粹佔為己有的藝術珍品,隨著這些文化寶藏陸續歸還原主,李戴爾意外發現,除了藝術品與古董被掠奪外,還有大量書籍被深藏在圖書館裡。這些館藏規模極大,從大西洋岸到黑海邊,自阿姆斯特丹、巴黎、羅馬、塞薩洛尼基到維爾紐斯,所有文化出版重鎮全被洗劫一空。
納粹為何成了偷書賊?
「只要控制書籍的流傳,就能有效控制思想。」納粹不僅想摧毀敵人的文化資產,他們更以偷竊、霸占與扭曲等手段,將圖書館與檔案庫、歷史、傳統與記憶全面納為己有,強制改寫他們的歷史,進一步驗證雅利安人的崇高與偉大。透過納粹的思想領袖羅森堡的規劃與研究,以柏林為起點,開啟了全世界史無前例、規模最大的偷書計畫。
阿姆斯特丹:遠離法西斯主義統治的避難所
自由和貿易讓荷蘭在十七世紀化身為歐洲的知識中心,自由思想家、作家、哲學家,還有宗教的少數族群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出路,特別是離開西班牙、葡萄牙宗教裁決的猶太人,將阿姆斯特丹轉變成一座傳播中心與出版重鎮,其豐富的館藏成為羅森堡覬覦的目標。
巴黎:流亡者的文化中心
十九世紀,生活在沙皇時期的大量猶太人為了躲避大屠殺,重新在法國安定下來,至今,法國仍是猶太人聚居最多人口的歐洲國家。巴黎也接納了一批來自帝俄的政治移民:許多波蘭人在自由波蘭被推翻後,遷徙到巴黎;在「十二月黨人起義」 後,還有一群俄羅斯知識份子被沙皇驅逐出境。當時的巴黎,聚集了猶太人、波蘭人、俄羅斯人,讓整座城市激盪出豐沛的創作能量與蓬勃的出版環境。然而納粹佔領巴黎後,令人髮指的掠奪行為,讓巴黎永遠失去了全歐洲最好的圖書館。
塞薩洛尼基:鄂圖曼帝國治下的民族多元
猶太人在奧圖曼帝國內享有較大的學術自由。在這座知識的溫室裡,塞薩洛尼基成為東地中海的文化熔爐,猶太哲學、古典文學、阿拉伯科學及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薈萃於此,一度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猶太之都。隨著希臘建國、納粹佔領,猶太居民被驅趕到城郊,還有大量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這座猶太之都,因而永遠失落了。
維爾紐斯:北方的耶路撒冷
在二戰前,維爾紐斯擁有一〇五座猶太教堂與聚會所,猶太人占全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拉比、猶太作家、知識份子以及藝術家無不趨之若鶩,齊聚在此。十九世紀末,維爾紐斯更成為意第緒文學復興運動的搖籃。隨著納粹向東擴張,他們有計畫地消滅猶太人、波蘭人在歐洲文明與文學的貢獻。這個曾讓拿破崙譽為「北方耶路撒冷」的城市,從此不再保有猶太文學與波蘭文學的傳統。
書本不僅是財產,更是記憶的所在
歷經幾個世代打造而成的圖書館與私人藏書,都是文化、語言的骨幹,更是族群、家庭和身份認同的核心。這場驚人的文化浩劫,而今只餘斷簡殘篇。雖然二戰結束了,卻還有許多書籍被丟棄在原地,或者重新整編到德國圖書館內,許久不再有人聞問。納粹是掠奪這些書籍擁有者的思想盜匪,他們搶奪了歷史、人性與一切的記憶。如今,隨著藝術品的歸還計畫啟動,這些文學遺產終於重見天日,過往豐富的文化雖然不能再復原,但這段歷史應該被紀錄下來,見證文化傳承的珍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閱讀駱以軍的第二本書,上次看完一本《匡超人》,看到有介紹到這一本書,就順便借來看看,看看他的寫作風格是否適合我閱讀,因為不是小說型態,而且有聚焦的對話,相較《匡超人》比較容易閱讀,但就少掉一些故事性質,像是比較長篇式的對談。
似乎太久沒看相關的科技應用書籍,閱讀起來有點思緒不連貫,雖然從書名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但是閱讀起來卻有點卡住,或是不難以理解,書中分了三個部份來談論,第一部【人腦與機器】、第二部【產品與平台】和第三部【核心與群眾】。
第一次閱讀韓良露的書籍,當初也不知道為什麼選擇這一本,只是剛好看到在新書清單有就預約了下去,但閱讀後才發現她的文字是令人輕鬆愉快,認識喝酒微醺的享受,感受那與回憶過往與現實的膠合,沒有距離感,這樣的描述也是我想呈現出的感受,不過我的文字太平鋪無趣,少掉了許多的感情,或許這也跟我這個人也有一定的關係。
移工的問題只是會漸漸變多,特別是當少子化成為現況,很多的工作就會變得沒有人做,但又要貼補勞力,只好透過移工來遞補,先前閱讀過《被天堂遺忘的孩子》,談論的正是移工因為貧窮必須要偷渡去打黑工,也看過電影【麵包情人】,描述的是合法的照護外勞的家庭生活,為了金錢必須遠離家人,但又被不當的管理制度如奴隸般
關於哲學似乎總有獎不完的大道理,或是經常遇到爭辯的過程,而《閣樓裡的哲學家》想要用日常的經歷,將這些道理敘述給讀著門明白,因此使用日記的方式,將平常生活的周遭事情,各種的遭遇與想法,直接呈現給讀者們感受,因此讀起來相當的輕鬆,不會不斷的論證,而是用現實的經歷去描述何謂關心與善念。
居住正義這個議題,跟你我是息息相關,特別在這個房價高漲的時代,房子該是投資品?還是一個人因有的均住權益,若當熱錢湧入房地產,相較之下產業就開始萎縮,錢不再是投入產業的競爭力,而是削減人們的居住權益時,此時我們需要思考相關的問題。
閱讀駱以軍的第二本書,上次看完一本《匡超人》,看到有介紹到這一本書,就順便借來看看,看看他的寫作風格是否適合我閱讀,因為不是小說型態,而且有聚焦的對話,相較《匡超人》比較容易閱讀,但就少掉一些故事性質,像是比較長篇式的對談。
似乎太久沒看相關的科技應用書籍,閱讀起來有點思緒不連貫,雖然從書名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但是閱讀起來卻有點卡住,或是不難以理解,書中分了三個部份來談論,第一部【人腦與機器】、第二部【產品與平台】和第三部【核心與群眾】。
第一次閱讀韓良露的書籍,當初也不知道為什麼選擇這一本,只是剛好看到在新書清單有就預約了下去,但閱讀後才發現她的文字是令人輕鬆愉快,認識喝酒微醺的享受,感受那與回憶過往與現實的膠合,沒有距離感,這樣的描述也是我想呈現出的感受,不過我的文字太平鋪無趣,少掉了許多的感情,或許這也跟我這個人也有一定的關係。
移工的問題只是會漸漸變多,特別是當少子化成為現況,很多的工作就會變得沒有人做,但又要貼補勞力,只好透過移工來遞補,先前閱讀過《被天堂遺忘的孩子》,談論的正是移工因為貧窮必須要偷渡去打黑工,也看過電影【麵包情人】,描述的是合法的照護外勞的家庭生活,為了金錢必須遠離家人,但又被不當的管理制度如奴隸般
關於哲學似乎總有獎不完的大道理,或是經常遇到爭辯的過程,而《閣樓裡的哲學家》想要用日常的經歷,將這些道理敘述給讀著門明白,因此使用日記的方式,將平常生活的周遭事情,各種的遭遇與想法,直接呈現給讀者們感受,因此讀起來相當的輕鬆,不會不斷的論證,而是用現實的經歷去描述何謂關心與善念。
居住正義這個議題,跟你我是息息相關,特別在這個房價高漲的時代,房子該是投資品?還是一個人因有的均住權益,若當熱錢湧入房地產,相較之下產業就開始萎縮,錢不再是投入產業的競爭力,而是削減人們的居住權益時,此時我們需要思考相關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柏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貌,包括獨立書店的祕密書庫、自由開放的性觀念、以及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讀完讓人對柏林有了更深的瞭解和嚮往。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Thumbnail
猶太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公眾對此事件的認識可能存在誤解。《血色大地》的作者史奈德,透過跨國視角的,揭示出殺戮悲劇真正的根源和原委,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曾經被德蘇極權生殺予奪的東歐,與複雜的受難者群像。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我們都和希特勒分享著同一星球,也分享著許多他的執迷;我們真正改變的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少。我們喜歡我的的生存空間。我們幻想著摧毀政府。我們貶抑科學。我們夢想災難將至。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某種星球的受害者,那麼我們就朝向希特勒更趨近一步。如果我們相信屠殺是猶太人、德國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或任何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柏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貌,包括獨立書店的祕密書庫、自由開放的性觀念、以及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讀完讓人對柏林有了更深的瞭解和嚮往。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Thumbnail
猶太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公眾對此事件的認識可能存在誤解。《血色大地》的作者史奈德,透過跨國視角的,揭示出殺戮悲劇真正的根源和原委,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曾經被德蘇極權生殺予奪的東歐,與複雜的受難者群像。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我們都和希特勒分享著同一星球,也分享著許多他的執迷;我們真正改變的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少。我們喜歡我的的生存空間。我們幻想著摧毀政府。我們貶抑科學。我們夢想災難將至。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某種星球的受害者,那麼我們就朝向希特勒更趨近一步。如果我們相信屠殺是猶太人、德國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或任何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