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與水的哲學   論香港抗爭運動的質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壹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壹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壹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裏定居或者縱火。壹面墻,如果出現壹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壹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簡單地說,破窗理論表面上講的是:沒修復的破窗,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

同樣道理,這次七一發生的衝擊立法會事件,也是一次破窗效應理論被驗證的一個更好的例子。當有示威者打破立法會大樓的第一塊玻璃時,此時也同樣打破了香港歷史至今所有示威活動前無古人的歷史,印證了香港的示威活動從今後起將與以往的運動不同,今後的示威者與其所參與的抗爭示威活動步入了另一個階段,完成了一個層次級的昇華。如果用共產黨的祖師爺馬克思的哲學來說:是量變到達了質變。

這個階段不管從策略上乃至手法都會與以往完全不同。可能事件的發生直到今早筆者執筆之時,社會上各界對此次事件褒貶不一。先不論對錯,讓我們分析結果,可以肯定的是這次衝擊立法會事件,從抗爭者打破立法會大樓的第一道玻璃門開始,根據破窗效應,這顯然不會是一個事件的終結。這是一個事件的開始,從這些抗爭者打碎第一道玻璃門時,他們已進行了質的飛躍。這也預示著今後的示威與抗爭運動,佔領立法會將成為抗爭者面對暴政時所使用的各種手段裡其中一種較為犀利的武器。根據破窗效應的邏輯,這預示著今後也會有更多同類型的事件將會發生。

此刻大家不禁反問,究竟如何才能修復社會正加速撕裂的局面?這些衝入議會中的年輕人。他們有錯嗎?我們該譴責這些「暴徒」嗎?

筆者認為大家必須要深刻反思。錯,並不在這些年輕人,錯在這個已經一錯再錯落去的特区政府。既然玻璃門被打碎了,就不應該再怪責和追究這些視死如歸和勇武的年輕人。政府要正視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出發,政府还需要深刻反思問題的本身,解決的方法只有及時处理修好這「第一道被打碎的玻璃門」。這道玻璃門並不是指那道被抗爭者打破的門,而是政府與這些年輕抗爭者之間的那道早已碎落滿地玻璃的門。解鈴還需繫鈴人,要嘗試修復「第一道被打碎的玻璃門」,只能是這個特區政府和那個口口聲聲稱今後會更加多與不同界別的社會各階層溝通的林鄭月娥去修復。至於如何修復?是撤回惡法?還是「体面」下台?只有這個繫鈴人心中才有答案。

回過頭來再去對這次佔領行動進行深刻反思。雖然有部分示威者已作出視死如歸的打算,但所幸的是昨晚並沒有義士在這次佔領行動中在立法會大樓裡被拘捕。這點也充分體驗了聰明的香港示威者「Be Water」式抗爭哲學的精髓。說起這種全新的抗爭行動模式,其實背後有其更深層的哲學和意義。

「Be Water」式抗爭其實某種程度是借鑑了已故偉大武術家和哲學家李小龍先生所提出的關於水的哲學原理。

水,既有型也無形。水的所有動作應該越靈活越好,李小龍先生常用水來形容武術應該達到的靈活性;水有無限的靈活性,它透明可看穿,但有時也能遮蔽視野;

水能分成兩塊,繞過東西,而在另壹邊又合而為壹;水很溫柔,但也很剛猛,能催山倒樹。讓妳的思維和身體如水壹般沒有束縛,招式變幻的偉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啟迪。俗話說上善若水,以水為師,我想李小龍宗師也是這麽想的吧?如水般自由變換。水之善在激活萬物而不與萬物向爭。天下至柔之物莫過於水,“滴水能把石穿透”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馳騁。

讓我們回想一下他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清空妳的思緒,成為無形的,就像水。把水倒入杯子它就是杯子的形狀,倒入盆子它就是盆子的形狀。」同樣道理,李小龍先生對於水的哲學,難道不是折射了當今香港的示威者面對暴政與強權時,他們所使用的一種抗爭手段嗎?

想想也是,面對如今警方暴力成性,遊行已失去理論上的意義時,年輕和躁動激進的示威者,他們可能會更多地選擇更激進的示威方式,當佔領街道成為了常態,在人潮如此洶湧的街道,成為「水」是讓激進示威行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更有效且成本更低地達到抗爭目標的一種全新手段。所以「Be water」是一種全新的抗爭哲學。

最後筆者認為在當今香港危急存亡之秋,不管是我們普通市民或是泛民,不管是淺黃深黃,我們都需要去檢討和學習。首先我們要尊重那些真的視死如歸和有勇氣的年輕人。雖然有些人並不能接受或者認同他們的做法。但是我們不能與這些年輕人割席,不要和他們劃清界線。策略和做法上雖不同,但是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再去細心思考一下當年的我們。2014年年佔領運動發生後,當時還有很多市民甚至泛民主派的人士接受不了佔領馬路這些示威手段。當時很多人賦予譴責與劃清界線。到後來旺角事件大家又紛紛割席。但是今次「反送中」運動,我們驚訝的是,那些曾經割席的市民也湧現出了街道,那些曾經譴責暴力行為的立法會泛民議員在「612」卻走在了抗爭運動的最前線。當年最溫和的民主黨議員胡志偉,如今也成為了「612」事件當中,那個幫示威者擋子彈的人民英雄。難道這不是一個進步,這不是一種質變嗎?

其實大家又何嘗不是一起在質變呢?既然我們有些人不能成為水,也應該在旁邊勸喻那些為我們香港付出努力的年輕人們稱為水。真正發揚光大水的哲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楊勁業的沙龍
6會員
18內容數
筆者從香港反送中運動後開啟了寫作。因為見證了曾經美麗的紫荊花染成了黑色。雖然自身只是螞蟻,黑紫荊下的螞蟻們雖然看似渺小。但是七百萬隻螞蟻只要齊心協力,就算是千斤大石壓下來也能撐得住。 本專題主要講述一些在紫荊花下各種香港與大陸問題。有關中港政治、經濟、文化等等,作為一隻紫荊花下螞蟻的心聲。
楊勁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1/27
他是四個女兒的好父親,他是洛杉磯這座城市的象徵,他是這座城市的英雄。他是NBA整整一個世代的代言人。他的逝世是這座城市和這個聯盟的損失。言語無法闡述他對籃球運動的影響力。我知道全世界的籃球迷會都在想念他。
Thumbnail
2020/01/27
他是四個女兒的好父親,他是洛杉磯這座城市的象徵,他是這座城市的英雄。他是NBA整整一個世代的代言人。他的逝世是這座城市和這個聯盟的損失。言語無法闡述他對籃球運動的影響力。我知道全世界的籃球迷會都在想念他。
Thumbnail
2020/01/24
今天是除夕,湖北省武漢市近期的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升溫。目前官方公佈的數字確診病例為876例,死亡人數為26例。但這僅僅只是官方給出的數字,實際的情況絕對不容樂觀。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進一步發酵,昨日起中國政府有關當局毅然決定對武漢實施全面「封城」。你能夠想像極權國家解決問題的手段有多麼恐怖嗎?
Thumbnail
2020/01/24
今天是除夕,湖北省武漢市近期的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升溫。目前官方公佈的數字確診病例為876例,死亡人數為26例。但這僅僅只是官方給出的數字,實際的情況絕對不容樂觀。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進一步發酵,昨日起中國政府有關當局毅然決定對武漢實施全面「封城」。你能夠想像極權國家解決問題的手段有多麼恐怖嗎?
Thumbnail
2019/08/12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夏;在這黑暗無光的時代,誰願意承認自己正走上革命的人?
Thumbnail
2019/08/12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夏;在這黑暗無光的時代,誰願意承認自己正走上革命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19年是香港抗爭最激烈的一年,2020年是香港氛圍最寂靜的一年。2021年才剛開始,便發生了更歹毒的事情。有過太多無法理解的事件、太多無法釋懷的情緒,要如何梳理排解,未有答案。不過,看完《帶本哲學書上街去》,或許可以得到些許啟示、慰藉。 《帶本哲學書上街去》的開端在2019年3月31日,結尾在某
Thumbnail
2019年是香港抗爭最激烈的一年,2020年是香港氛圍最寂靜的一年。2021年才剛開始,便發生了更歹毒的事情。有過太多無法理解的事件、太多無法釋懷的情緒,要如何梳理排解,未有答案。不過,看完《帶本哲學書上街去》,或許可以得到些許啟示、慰藉。 《帶本哲學書上街去》的開端在2019年3月31日,結尾在某
Thumbnail
「沒關係啦~ 只是丟一個小垃圾而已! 不會怎麼樣吧? 」「沒差拉~這只是一點小失誤而已,主管應該能包容的。 」 這些「沒關係,沒差,小東西,小失誤 」雖然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奸小惡,但往往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石頭
Thumbnail
「沒關係啦~ 只是丟一個小垃圾而已! 不會怎麼樣吧? 」「沒差拉~這只是一點小失誤而已,主管應該能包容的。 」 這些「沒關係,沒差,小東西,小失誤 」雖然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奸小惡,但往往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石頭
Thumbnail
香港「送中香港」條例由特區政府約一年前的5作主導,基於台灣殺人案而引發,於立法過程引發公眾關注,繼而煽惑了103萬及200萬和平示威遊行,事件出現警民衝突及多人離奇死亡,過程程中,警方對示威者採取了不合比例的暴力,引起全球注視。政府於壓力下才肯撤回條例,市民仍然秉持著「五大訴求」,於武漢肺炎疫症期間
Thumbnail
香港「送中香港」條例由特區政府約一年前的5作主導,基於台灣殺人案而引發,於立法過程引發公眾關注,繼而煽惑了103萬及200萬和平示威遊行,事件出現警民衝突及多人離奇死亡,過程程中,警方對示威者採取了不合比例的暴力,引起全球注視。政府於壓力下才肯撤回條例,市民仍然秉持著「五大訴求」,於武漢肺炎疫症期間
Thumbnail
社會運動本來就是一場衝突,是屬於示威者和執政者之間的衝突,也是不同政治或理念陣營之間的衝突。我相信沒有人會樂於看到衝突,但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
Thumbnail
社會運動本來就是一場衝突,是屬於示威者和執政者之間的衝突,也是不同政治或理念陣營之間的衝突。我相信沒有人會樂於看到衝突,但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
Thumbnail
1969年,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輛高檔的汽車停拍在一個收入較爲低的城市Bronx,置之不理.24小時候后,汽車内的貴重物品全部被人給掏空了.幾天后,車窗及車上的裝飾都被人破壞了.在同一時間,Zimbardo把另一輛汽車停放在生活條件較好的城市Palo Alto,
Thumbnail
1969年,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輛高檔的汽車停拍在一個收入較爲低的城市Bronx,置之不理.24小時候后,汽車内的貴重物品全部被人給掏空了.幾天后,車窗及車上的裝飾都被人破壞了.在同一時間,Zimbardo把另一輛汽車停放在生活條件較好的城市Palo Alto,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讀者今天已經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了解或觀看了今早電台節目裡「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所剪輯下來的那段感人肺腑的影音片段。隨著這段影片被瘋傳,同時也引發起了我們對於七一佔領立法會行動的反思。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讀者今天已經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了解或觀看了今早電台節目裡「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所剪輯下來的那段感人肺腑的影音片段。隨著這段影片被瘋傳,同時也引發起了我們對於七一佔領立法會行動的反思。
Thumbnail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壹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
Thumbnail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壹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