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後記】若水如火有聲,一個關於行動的展覽《Be Water, Be Fire, Be a Voice: Action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哈囉大家!我是兩謙!

三月中旬,因朋友推薦去駁二看了場展覽,

「若水如火有聲 Be Water, Be Fire, Be a Voice: Actions in the Everyday」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9年香港爆發的反送中 ?

是的!這場展覽是由香港邊城青年主辦的展覽〈穿石Surmount〉,

不同年齡與職業的香港、台灣、澳洲…等等青年,共同為這場抗爭做的發聲。

raw-image

歷史川流不息,無人其外;我們沒有失去聲音,我們都在我們這個時代之中。 (擷取自駁二官網)

如水 Be Water — 自2014雨傘革命起就有的概念,反送中抗爭亦繼承這個想法

意志堅如冰,一日不撤,一日不散。

行動流如水,隨機應變,不拘一格。

解散快如霜,敵進我退,一棍不觸。

raw-image
raw-image

從門口一進來就可以看到大型黑色抗爭布條,上面寫滿各種標語、畫像、時間軸…

白色線上寫著事件與日期,

順著時間推進,可以發現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程度的抗爭。

raw-image

每個字句都涵蓋了香港人民對當時現況的不安、無奈、憤怒與勇敢…

時間軸底下的小字,呼應當天所發生的事件,警民衝突、香港青年墜樓、追思紀念、加油鼓勵…,其實在看得當下很沉重,你無法想像這些的發生,換作是自己又會如何面對 ?

沿著長廊繼續走,會由原本寬敞的展區通過較窄較暗的通道,進入另個空間。

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是否意圖讓人感到壓迫和窒息。

raw-image

這件作品名稱為「絲打」,是由英文Sister的香港話通俗音譯,源自於網路的流行語。

代表無數的香港女性在對抗極權時,面臨的暴力、羞辱與壓迫,有時綿密複雜,且是隱蔽、難以訴說或覺察的。

而這作品便是以性別為視角,作為抗爭絲打,一定要思索自己的崗位,找到屬於自己的街頭。亦必須學習察視差異和這些不公義。

(文字摘抄自展覽介紹)

紀實攝影有刻劃歷史的能力,不論從甚麼角度出發,事件本身都有主觀與可觀呈現的問題。身為媒體記者,紀錄眼前發生的一切。但在掌控者眼裡,他們的暴行是不希望被照相機記錄下來的。

(展覽介紹)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這裡停留了很久,即使這些照片令人感到不適與難過,卻是別人正在發生的日常,

而在社會安定的台灣真的難以想像。

「只要有人想念著,死了的人就會一直活下去。」所以我們是他們活著的證明呀!他們給予過的勇氣,接下來由我們傳遞開吧!
raw-image

這個展區主要為藝術創作,透過香港在地,世界各國的人,共同為這場抗爭發聲。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有些沉重的、有些用色繽紛,實質卻是反諷,儘管表達方式不同卻仍舊是關心同一件事 — 都在追求得來不易的民主。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此外也有一些平面設計、獨立小誌還有書籍出版。

我們皆在場...

「每個國家及城市都被捲入比它們自身所展現的、更為複雜且寬廣的脈絡之中。歷史,不只停留在過去,而存在每一個被談論、閱讀、思辨和實踐的當下。透過老照片、圖像、文字、踏查與對話,那些在此刻不在場或缺席的人事物景,又重新與此刻的我們共同的在場。『我們』不在他方,此時此地就是現場。」  (策劃|楊舒婷)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香港加油!緬甸加油!我們能做得不多,但希望我們不要麻木,不要讓這些謬誤成為日常;

延伸閱讀 :

【人森滿頭包系列-講座分享】閱讀別人,寫下自己 / 3月份花火對談

【兩謙的閱讀筆記】超夯的高績效心智,相同的時間怎麼做能達到高產出!

About Me — IG 🔎 兩謙RUTH:

https://www.instagram.com/ruth_draw.dsgn/?hl=zh-tw

(照片/圖片出處:兩謙RUTH;展覽海報擷取自網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兩謙的沙龍
2會員
25內容數
兩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25
嗨!我是兩謙! 目前是一名爆肝的設計系大學生,想聊聊近期的生活與接案機會。
Thumbnail
2022/08/25
嗨!我是兩謙! 目前是一名爆肝的設計系大學生,想聊聊近期的生活與接案機會。
Thumbnail
2022/08/23
每個盡頭都是彩色旋渦,我喜歡這樣說
Thumbnail
2022/08/23
每個盡頭都是彩色旋渦,我喜歡這樣說
Thumbnail
2022/08/23
隨著時間推移,我必須明白外在與內在的平衡,避免分崩離析後的殘骸,成了無法與世界接軌的因。
Thumbnail
2022/08/23
隨著時間推移,我必須明白外在與內在的平衡,避免分崩離析後的殘骸,成了無法與世界接軌的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也許這會是最後一次了,畢竟我們都必須學著長大,人類終究不屬於海。海浪反覆進退,我們的年少也是。於是我們踏遍山海,尋找聲音,在青春的斷裂與相連,持續行進。 反送中運動過程中有句口號:「Be water.」,意為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我不確定溫柔是否能治癒一切,但我確定香港人的不會。
Thumbnail
也許這會是最後一次了,畢竟我們都必須學著長大,人類終究不屬於海。海浪反覆進退,我們的年少也是。於是我們踏遍山海,尋找聲音,在青春的斷裂與相連,持續行進。 反送中運動過程中有句口號:「Be water.」,意為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我不確定溫柔是否能治癒一切,但我確定香港人的不會。
Thumbnail
香港社會運動帶給我最大的震撼莫過於「Be Water」,即是可以在從雨傘革命至反送中這麼短的期間匯聚如此巨大能量,從5名學生做代表去和政府談判,到「無大台」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系統建立起應戰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戰略位置,彼此相互扶持,齊上齊落,不放棄任何一個人。
Thumbnail
香港社會運動帶給我最大的震撼莫過於「Be Water」,即是可以在從雨傘革命至反送中這麼短的期間匯聚如此巨大能量,從5名學生做代表去和政府談判,到「無大台」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系統建立起應戰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戰略位置,彼此相互扶持,齊上齊落,不放棄任何一個人。
Thumbnail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Thumbnail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Thumbnail
香港獨立電影節觀影有感 觀看香港抗爭相關的作品時,有時會擔心我是否失去了批判能力,只知道一味附和、讚好。近日觀看多部香港獨立電影節的作品,除了懂得欣賞匠心獨運的作品外,慶幸仍懂得反思抗爭,而非照單全收。 部分作品中,可以觀察到一些抗爭者對着來自外地的拍攝視角,似乎跟面對本地、面對自身顯得有所落差。比
Thumbnail
香港獨立電影節觀影有感 觀看香港抗爭相關的作品時,有時會擔心我是否失去了批判能力,只知道一味附和、讚好。近日觀看多部香港獨立電影節的作品,除了懂得欣賞匠心獨運的作品外,慶幸仍懂得反思抗爭,而非照單全收。 部分作品中,可以觀察到一些抗爭者對着來自外地的拍攝視角,似乎跟面對本地、面對自身顯得有所落差。比
Thumbnail
永遠記得那一個晚上。9月26日,我在添馬公園一盞街燈下閱讀《社會學新論》,突然,雙學宣布佔領公民廣場,大量示威者衝入公民廣場。場面開始混亂:警察在沒警告下噴胡椒噴霧,防暴警察到場,在場學生開始自發組成人鏈,抵抗防暴警進攻。警察剛從這邊撤退,那邊又傳來尖叫聲,大家立即跑向那裡支援。
Thumbnail
永遠記得那一個晚上。9月26日,我在添馬公園一盞街燈下閱讀《社會學新論》,突然,雙學宣布佔領公民廣場,大量示威者衝入公民廣場。場面開始混亂:警察在沒警告下噴胡椒噴霧,防暴警察到場,在場學生開始自發組成人鏈,抵抗防暴警進攻。警察剛從這邊撤退,那邊又傳來尖叫聲,大家立即跑向那裡支援。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的活動,今天下午在包含台北在內的幾個主要城市舉行。 ​ 這場遊行,主要是要聲援持續三個多月的香港反送中運動,透過國際力量,支持香港民眾,向中共政權施壓。 今天下午到晚上,我們到台北遊行的現場參與觀察。以下是我們對這場遊行的重點報導。 ​ 1. 深度訪談紀要(之後
Thumbnail
「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的活動,今天下午在包含台北在內的幾個主要城市舉行。 ​ 這場遊行,主要是要聲援持續三個多月的香港反送中運動,透過國際力量,支持香港民眾,向中共政權施壓。 今天下午到晚上,我們到台北遊行的現場參與觀察。以下是我們對這場遊行的重點報導。 ​ 1. 深度訪談紀要(之後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