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影評-微劇透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剛開始對於這部電影並沒甚麼興趣,但隨著票房越賣越好、推薦越來越多甚至零負評,終於忍不住衝電影院一看了。
結果...不禁要說,為何會沒有負評呢....
不可否認主角演技真的很好,不管是身形、絕望的眼神與表情,都可稱得上完美的呈現了該角色的設定。
但可惜了劇情顯然與主角演技的水平有一段落差。
劇情部分來說大概可以分成兩線,第一是主角再被欺負、誤解、霸凌甚至當眾嘲諷之後的爆發;而第二線則是主角與他母親的關係。
第一線劇情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總的來說就是一個溫和、安靜的人在長期霸凌與誤解之後某一天終於決定拿槍到學校掃射這樣。類似的情節不管是在電影、卡通甚至社會新聞都不斷上演。當一個人長時間在社交上感受痛苦與冷漠 (被欺負就算了還覺得根本沒有人在乎自己、聽自己說話),往往走向殺/傷自己或他人的結局。
對於這一線的劇情來說,《小丑》一來在事件的發生上並無亮點 (換句話說就是主角其實沒有被欺負的特別慘);二來也沒有提出解決方案;三來最後更直接以暴力解決主角的困境。老實說,我覺得最後以暴力、殺戮等破壞性的方式來作為對於這些霸凌的反抗,不但鼓勵了這些受欺負的人以暴力的方式讓這些戲弄自己的人付出代價更某種程度的汙名化了這些所謂的邊緣人。不是所有的弱勢、邊緣人都是受了委屈可能就會衍伸出暴力行為。看到這裡其實想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所提到的,精神障礙患者被汙名化,好樣他們都會殺人、傷人一樣。
不過如果第一線劇情可以與第二線劇情更優雅的結合,可能至少能夠在事件發生上製造出亮點。第二線劇情主要是以主角與他母親的關係為主。其實從片頭開始,包括主角為母親弄餐、送餐,並要她不要擔心錢的事,兩人一起躺在床上看電視;甚至主角回憶在現場看秀時,說過「我把她照顧得很好」。以及後來母親病倒後主角的心急如焚 (撞玻璃這部份很貼切)、以及對於那些說他母親有妄想症的人相當憤怒等,不難發現在主角這慘澹的人生中 (走到哪都是欺負、苛責、誤會與忽視),最愛的人就是他母親,就我看來,他對他母親的愛以及深信他母親也深愛他的信念讓他能夠一直默默承受整個外在環境對他的所有傷害並且保持溫柔 (例如在公車上逗小孩或逗小蝙蝠俠),畢竟無論外在多悲慘,回到家仍然有他愛的人在等他、仍然有愛他的人在等他,陪他分享一天的生活。
所以到這裡為止其實主角的地鐵凶殺案就顯得頗怪異。對於主角竟然不是老實挨揍而是試圖拔槍反抗、然後擦槍走火,最後演變成故意把三個人打死 (最後這階段的發展倒是頗合理),我其實頗意外。特別是當時主角才剛因為在兒童醫院掉槍而被開除,以他這種溫和、軟弱的個性 (被老闆誤解也不會大吵,只是不斷求情),更合理的安排應該是把槍丟了 (因為就是這東西害他丟工作的); 而在地鐵上他應該很消沉 (連小丑妝都沒力脫掉),消沉的人往往更傾向選擇放生承受、放棄抵抗,而不是反抗。相反的,如果這段劇情是安排在主角剛從精神療養院得知真相回來後遇到,那一切反倒顯得合理許多。
對於得知真相的主角來說,他人生中的太陽竟是如此不堪,甚至他以為他母親是愛他的,殊不知並不是還虐童,走到這裡,唯一支撐他保持善良、樂觀並始終選擇忍受的原因再也不存在了,他的人身再也沒有光,於是隨心所欲地修理那些傷害的人似乎也就是個頗合理的選項 (不然他的人生也沒有別的重心了)。
如果劇情上可以把主角的所有暴力移到他得知真相之後、如果對於他母親過往的揭露那段可以再更多一點也許會讓主角最後的轉變更有張力。不過走到這裡還是不禁覺得疑惑,為何主角對於他母親過去的虐兒沒有印象還需要翻檔案才知道?明明被打得那麼慘...主角顯然在童年時有離開他母親一段時間 (母親在療養院時),之後又是甚麼契機又回到母親身邊?為何母親改變了?還甚至改變到變成主角最愛的人?這些問號連結到整個劇情的根基 (主角為何一剛開始保持善良而最後選擇為惡) 卻都沒有被交代,只能說雖然漫威片想試圖走劇情電影風格,但還是粗糙。
    avatar-img
    3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丑2讓人反思,為何這部影片並未達到許多觀眾的期待。電影中小丑的狂傲不再,反而展示了弱小與淒慘的一面,揭示了社會對弱者的偏見與歧視。導演引導我們關注被遺忘的亞瑟,以及那些被社會忽視的靈魂,這樣的情感震撼人心,值得深思。
    Thumbnail
    也許熱愛小丑的人們,走進電影院的人們,愛的是戲裡喪心病狂、表演慾膨脹到不行的小丑。 為什麼那樣愛呢?是因為人們潛意識都擁有那樣喪心病狂而不能說的憤世嫉俗,還是內心住著一個脆弱得不知所措只能卑微求愛的孩子? 小丑演活了我們不能說的與我們不想承擔的模樣。只記得電影入場前那一聲「小丑可以進場了」。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惡女》從主角觀點出發,採用線性單線的敘事手法推動劇情,若說線性單線是為了呈現黃立美受到偏見侷限思考,進而採取一連串的行動,這樣的解讀會是有趣的,但在現實感受下,這樣的安排卻讓劇情顯得較無層次與說服力。不僅是線性單線這把雙面刃,另一個問題則是受到線性單線影響下的其他角色缺乏鋪陳張力。
    導演在打鬥場面和混亂程度依然很暴力,但很可惜,我覺得劇情比《魔女 마녀》系列要薄弱很多。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丑2讓人反思,為何這部影片並未達到許多觀眾的期待。電影中小丑的狂傲不再,反而展示了弱小與淒慘的一面,揭示了社會對弱者的偏見與歧視。導演引導我們關注被遺忘的亞瑟,以及那些被社會忽視的靈魂,這樣的情感震撼人心,值得深思。
    Thumbnail
    也許熱愛小丑的人們,走進電影院的人們,愛的是戲裡喪心病狂、表演慾膨脹到不行的小丑。 為什麼那樣愛呢?是因為人們潛意識都擁有那樣喪心病狂而不能說的憤世嫉俗,還是內心住著一個脆弱得不知所措只能卑微求愛的孩子? 小丑演活了我們不能說的與我們不想承擔的模樣。只記得電影入場前那一聲「小丑可以進場了」。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惡女》從主角觀點出發,採用線性單線的敘事手法推動劇情,若說線性單線是為了呈現黃立美受到偏見侷限思考,進而採取一連串的行動,這樣的解讀會是有趣的,但在現實感受下,這樣的安排卻讓劇情顯得較無層次與說服力。不僅是線性單線這把雙面刃,另一個問題則是受到線性單線影響下的其他角色缺乏鋪陳張力。
    導演在打鬥場面和混亂程度依然很暴力,但很可惜,我覺得劇情比《魔女 마녀》系列要薄弱很多。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