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展推薦】《2019台灣地方創生展》地方小宇宙終於爆發啦!!(圖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好不容易才趕上展期的最後一天,打鐵趁熱來分享給大家!
地方創生,是尺度更大、願景更深的社區營造。
台灣這十多年來,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其中的議題探討和計劃作法,都逐步從”社區居民”擴大到”城鄉發展”,目標也更聚焦在多元產業互動,並為中青世代的返鄉奠定根基。
所以看了這個展真的很感動!也接觸到非常多官方、民間單位、甚至是年輕人從零打造的創新藍圖。
整個展區不算小,幾乎各縣市都有參加,有官方合作但主要多為民間單位。展場設計還算挺有質感,且運用許多台灣元素,讓空間雖然簡單卻各具巧思,動線與氛圍都很輕鬆舒適!
展覽位於松菸文創園區
主視覺仍有帶著濃厚的公家機關味道XD
展場入口意象
入口區的主要介紹
入口區的主要介紹
準備開始進入各主題單元區
共創綜合主題區
產業技術主題區
活動講座舞台區
這幾年好流行鷹架手法...
因為內容真的很多,以下我就個人私心精選幾個特色單元,來介紹給大家~

【Oh Old!】青銀實驗方案之銀同社區

人口外移、地方人口老化絕對是城鄉發展最需要解決的面向;我自己很注重這項議題,也希望未來在這塊能有所助益。所以Oh Old! 這個團隊所做的事,真心覺得非常需要介紹與推崇!
關於Oh Old! :【Oh Old!】FB臉書
Oh Old! 以台南市中西區銀同社區(永華里)為夢想起點,由一群關注高齡議題的成大學生連結社區年輕店家共組而成,期待在努力與嘗試之下,以青銀共創的方式發展在地老化及創意高齡的可能性。
Oh Old! 積極的投入社區經營,以長輩需求結合年輕人的創意舉辦活動,開辦「Oh Old!克拉斯論」、「Oh Old!市集」等。
在Oh Old! 裡,青、銀兩個世代間可以彼此陪伴,相互學習,亦可以更進一步將學習成果轉換成商品或服務投入社會生產或公益,讓長輩陪伴青年創業;青年協助長輩圓夢,彼此互惠共好,實現社區內「一起好生活」的想像。

【金門串街路】

離島觀光相較於澎湖、綠島,甚至是小琉球,金門的印象總似乎讓人覺得老氣(?!),也不易引起年輕人興趣。
但有創意團隊在金門落地生根,用創新視覺之姿,設計很棒的元素風格與週邊商品;加上特色街區商家的串連活動,以及金曲搖滾歌手-流氓阿德的家鄉話題,相信金門觀光一定會越來越有嶄新風味!
相關單位FB臉書:好金門在地誌大囍設計敬土豆工作室
很棒的海報視覺風格
金門串街路規劃
金門特色文創商品設計
金門特色文創商品設計
抱枕挺可愛的呀
金門特色文創商品設計

【台南菱距離】官田烏金

你知道 台南官田區是台灣菱角的主要產地嗎?
你知道 種植菱角的農夫平均都超過60歲了嗎?
你知道 菱角殼可以被燒成比備長炭更好的炭嗎?
你知道 菱角殼可以被用來改善農作並製作成商品嗎?
因為我爸媽也是台南人,所以在了解這團隊五年來的認真投入後,真的很切身感動;他們從無到有,透過產官學共同研發,證明了原本是大量廢棄物的菱角殼,其實可以變身為生物炭,用來改善土壤、淨化農田水質。
且菱角生物炭在製作過程會產生竹醋液或木醋液等附加產物,另可用於病蟲害防除、土壤改良、堆肥等農業用途,甚至還能萃取菱角殼的多酚類化合物及異黃酮,生產美妝和保養品….等,真正讓菱角從外到內都發揮價值,成為「官田烏金」。
雖然目前資金和行銷不足的情況下,菱角炭產量與應用範疇都還在持續努力推廣;但我相信這是一個很棒的商機,也能吸引更多人才返鄉經營,成為官田農產特色的觀光產業鏈! 【官田烏金】FB臉書
不算新穎但有誠意的展示攤位
與崑山科大合作的品牌設計
菱角殼的多重研發功用
菱角殼的相關應用商品
菱角殼的相關應用商品

【屏東21°N】屏東超級南

如果讓票選近年最搶眼的台灣城市品牌,我會選屏東。
除了今年為之驚豔的台灣燈節,還有上個月剛落幕的台灣設計展「超級南」,都展現了屏東政府對於"尊重設計專業"、以及年輕創新想法的包容力。
而這次的攤位雖小,卻大膽應用了常見「農產紙箱」為陳列元素,也成為方便移展與佈置的優秀手法,加上很棒的字型和標題設計、搶眼的色塊配圖,呈現令人無法忽視的視覺亮點,也成功讓人記憶深刻。
近年有很多年輕人回屏東創業,也帶起了如恆春地區的觀光風潮,相信這股力量加上政府正向作為,並且整頓墾丁陳舊亂象,絕對可以讓屏東成為超級南霸天!!(咦)
台灣設計展x屏東超級南
簡潔有力的標題設計
用紙箱堆疊而成的展區
用紙箱設計的展架看板很有創意
用紙箱設計的展架看板很有創意
螢光綠使用起來很有活力
牆面設置了多媒體播放區
屏東的巧克力(可可豆種植)已獲得國際大獎喔

這次由國發會首度籌辦的《台灣地方創生展》期間很短,只有七天,我也是從國外一回來驚覺快結束才匆忙請假跑去參觀。
所以我想,應該很多人不知道有這個展,也不知道台灣有這麼多團隊持續在地方深耕努力著。
看完以後,的確讓我燃起了熊熊熱情,也對於地方創生發展更有信心,相信能將策展專業和理念互補結合,未來對台灣社會以及自己家鄉有更多貢獻!
地方創生最重要的還是人,所有的策畫和設計都是為了把人拉進來:

無論是在地農人、返鄉創業、外地移民、還是國內外觀光客。

只有人與產業的共榮共生,才能成為一個世代宜居的好地方。

最後附上更多的展場照片,有空的人可以看看囉~^_^~

展覽名稱:2019臺灣地方創生展
展覽期間:2019.11.1(五)-11.7(四)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二號三號倉庫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
主辦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參展單位|新北市政府、基隆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新竹縣政府、苗栗縣政府、臺中市政府、彰化縣政府、南投縣政府、雲林縣政府、嘉義縣政府、嘉義市政府、臺南市政府、屏東縣政府、宜蘭縣政府、花蓮縣政府、臺東縣政府、澎湖縣政府、金門縣政府、連江縣政府
協辦單位|內政部、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7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眼台灣各地有許多文創園區。文創園區地成立目的在於聚集文化平台、又依托一個場域和空間,其背後都不免與歷史產生聯系。而空間的過去、現在、未來再不同時光具焦,就成為園區說故事的元素,也成為園區文創產品創作的元素。換言之;每個文創園區前身用途都不同,但就是要讓舊友空間聚焦於文化平台之再次利用。這篇介紹在桃
Thumbnail
近日去參觀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看到各種創新類似的組合屋以及新穎建材和設備等。這些展示提供許多豐富的靈感,於是我想把覺得不錯的先記錄下來,希望老年後有自己的一塊地,能把這些商品及設計能有機會運用到。打算規劃成一部分自住,一部分農場經營點小生意。
Thumbnail
前陣子手機滑到一則有關展覽的訊息,影片雖短但很吸睛,大致的內容是跟模型有關,因為做的維妙維肖,又非常有台灣街景的氛圍,讓人彷彿進入縮小的台灣街頭,我就趁著這次北上的空檔「順便」去朝聖。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2024/5/5我參加了臺灣國際建築•建材•廚具空間設計展,這次展覽主要呈現建築設計領域在全球暖化、人口結構變化以及人工智慧科技等趨勢下的新發展方向,以五大概念引領未來生活空間設計,展示臺北城市的創意設計能量。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眼台灣各地有許多文創園區。文創園區地成立目的在於聚集文化平台、又依托一個場域和空間,其背後都不免與歷史產生聯系。而空間的過去、現在、未來再不同時光具焦,就成為園區說故事的元素,也成為園區文創產品創作的元素。換言之;每個文創園區前身用途都不同,但就是要讓舊友空間聚焦於文化平台之再次利用。這篇介紹在桃
Thumbnail
近日去參觀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看到各種創新類似的組合屋以及新穎建材和設備等。這些展示提供許多豐富的靈感,於是我想把覺得不錯的先記錄下來,希望老年後有自己的一塊地,能把這些商品及設計能有機會運用到。打算規劃成一部分自住,一部分農場經營點小生意。
Thumbnail
前陣子手機滑到一則有關展覽的訊息,影片雖短但很吸睛,大致的內容是跟模型有關,因為做的維妙維肖,又非常有台灣街景的氛圍,讓人彷彿進入縮小的台灣街頭,我就趁著這次北上的空檔「順便」去朝聖。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2024/5/5我參加了臺灣國際建築•建材•廚具空間設計展,這次展覽主要呈現建築設計領域在全球暖化、人口結構變化以及人工智慧科技等趨勢下的新發展方向,以五大概念引領未來生活空間設計,展示臺北城市的創意設計能量。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