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3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剝橘子

    餐後隨手拿了顆黃綠黃綠的橘子剝將起來。
    一片橘皮離開本體後,我憶起了曾被「指導」這才是橘子的正確剝法——要一大片一大片剝落,片片相疊於左掌(如果你不是左撇子),再將果肉球對半掰開,然後一瓣一瓣送入口。
    這和我自小習慣的程序大不相同。
    我是這樣吃橘子的:像誕生一張柚皮帽的形狀般,橘皮不剝斷,以蒂為圓心,把橘皮掰成四、五瓣分得開又不相離的樣貌,分裂橘皮時,一邊嗅聞那芳香,將果皮剝成盛開花朵的樣子,然後以探索未知的心情數一下這顆果肉共有幾瓣(約8~12瓣,根據多年經驗,以10丶11瓣居多),數完後,再一一咀嚼丶下嚥,享受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我就這樣進行自己的食橘儀式直到長大成人。
    所以當進入職場後,因「不慎」展現與眾不同的剝橘法,竟然被一旁的同事糾正「橘子不是這樣剝的,我剝給你看」。
    啥?連剝橘皮還有所謂正確的方法哦?實在令人大惑不解。當時我是相當錯愕的。社會上約定俗成的規矩夠多了,沒想到連剝橘子也有人堅持規矩。
    今天這顆橘子因為皮與果肉黏得較緊,我不小心一下手就剝下一塊,回憶起這段往事,也隨順用「正確」的方式剝完。
    橘子大概不介意別人如何享用它,至於吃的人為何在意剝皮方式,這我也無法臆測。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