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前衛還前衛,比暴力還暴力,法西斯最終實現了馬里內蒂的〈未來主義宣言〉:「我們歌頌危險、活力與莽撞… 我們榮耀戰爭,軍國主義、愛國主義、無政府主義的破壞,致命的理想,這是世界的唯一解藥。我們鄙視女人。」如此明目張膽的極端美學成為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的批判核心,這個德裔猶太哲學家認為法西斯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終極實踐,若班雅明將後者定義為「斬斷一切社會連結的空無神學」,他更在法西斯中,看到「政治美學化」,一個在他逃離納粹不果、自殺身亡前,預見的啟示錄景象:「藝術毀滅世界」(Fiat ars - pereat mundus)。
墨索里尼深知法西斯美學的終極實踐不僅在菁英階層的建築、美術,更在於大眾文化,在於電影。於其政權穩固之後,墨索里尼首要之務即是指定他的愛子-維多里奧(Vittorio Mussolini),將義大利戰後被美國打趴的落後電影產業,不計成本推向現代化與國際化。於是乎,威尼斯影展於三十年代成立了,作為世界第一個國際影展,法西斯展現其關鍵影響力,首獎當時不是金獅獎,而是墨索里尼盃(Coppa Mussolini),若前幾屆仍保持開放理想、以藝術成就導向,如美、法電影獲得大獎,然戰事逼緊後,就完全是納粹、法西斯政宣片的天下。墨索里尼父子對義大利電影的最大貢獻,可能是於羅馬創立了享譽世界的電影城(Cinecittà),當時譽為「台伯河上的好萊塢」,因建造此全歐洲最先進的二十一個攝影棚,目的是要與美國電影競爭;於法西斯最後六年中,超過三百部「品質電影」(film of quality)於電影城拍攝;與第三帝國媲美,「品質電影」可說為法西斯美學主義的一個實踐高峰。
維多里奧主導的電影城,特別大膽設立「電影實驗中心」(Centro Sperimentale di Cinematografia),用以廣收世界最頂尖的電影人才,例如不被納粹歡迎、德裔猶太美學家,魯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另外,維多里奧也主編了極具影響力的刊物:〈電影〉(Cinema),即使表面上是法西斯極右政宣雜誌,但其中秘藏大量左派影評人,如年輕時代的維斯康堤和安東尼奧尼,即在此培養羽翼。
新寫實電影的精神,或許在於與「美學主義」、「品質電影」的斷裂才能。有些學者認為柏賽提(Alessandro Blasetti)的《步入雲端》(Four Steps in the Clouds)才是新寫實的開山之作,起碼與維斯康堤的《沉淪》平起平坐,但更有學者認為,柏賽提這部電影仍遵循國家片廠的「美學主義」,只是鄉土題材的另一個「品質電影」。然而維斯康堤的首部電影展現一種斷裂,更能表現新寫實電影的風格革新,能完全翻轉法西斯美學的品質要求,以形式風格展現一種天地不仁的哲思,以電影表現一種撫視社會現實的「粗曠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