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唯我獨尊 甚麼是法西斯主義?

政治學-唯我獨尊 甚麼是法西斯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法西斯是一個宗教,二十世紀的歷史將會是法西斯的世紀。」前意大利領導人和法西斯主義擁護者墨索里尼道。

甚麼是法西斯主義?

法西斯主義(fascism)是二十世紀的產物。某些人認為它是兩次大戰期間的特殊現象,雖然法西斯主義的信念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晚期,但一戰與其餘波,尤其是戰爭與革命在此一時期的強烈融合,才是結合這些法西斯主義信念與形塑的主要原因。法西斯主義的兩個主個表現形式為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獨裁和德國希特拉的納綷主義獨裁。雖然二戰後法西斯主義而逐漸淡出歷史舞台,但近幾十年新法西斯主義與新納粹主義的各種形式再次浮上枱面,其利用結合共產主義垮台後經常伴隨而來的經濟危機與政治不穩定,抑或更廣泛地說,是利用外來移民與多元文化主義日益增加的憂慮來促成此種現象發生。

法西斯主義具有一種「反抗特質」(anti-character),這大多是藉由其反對事物來定義的:它是一種反資本主我、反自由主義、反個人主義與反共產主義等形式。而貫穿法西斯主義的中心思想就是由獨裁者領導強制性的、大一統的、嚴密控制的國家。法西斯主義一詞來自fascio,義大利文中代表一捆,這裡代表著一捆人民,這樣的意象可以追溯到古羅馬,當時這個詞的意象是領導者拿著一捆木頭,而上面插著一把斧頭。法西斯主義的理念是對一位英雄(領導人)的認同是受到責任、榮譽、與自我犧牲所激勵,並準備為其國家或種族的光榮而奉獻終生,且亳無疑問地服從最高領袖。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墨索里尼與法西斯主義》



墨索里尼下的法西斯主義本質上為國家主義的一種極端形式,及是一種對「極權主義式」(totalitarian」國家不容置疑的尊崇與絕對的忠誠。如法西斯主義哲學家向諦利所說「一切都是為了國家,沒有任何事可反抗國家,沒有任何事在國家範圍之外」墨索里尼認為民主是一套失敗的制度,他認為表達意見和結成政黨的自由是虛偽,唯有極權統治才能使國家團結起來。很多人以為墨索里尼是複製了希特拉的成功模式,而其實事實正好相反。希特拉足足比墨索里尼遲了十一年奪權。希特拉視墨索里尼為偶像和學習對象,不單想跟他見面,還想跟他合照,若然不是大蕭條,希特拉在獄中寫的《我的奮鬥》根本就是無人問津。

《希特拉與法西斯主義》



另一邊廂,希特拉下的法西斯主義主要是基於納粹主義的,其兩個核心理論是雅利安主義(將優越的雅利安人不斷繁殖,並且要統治全世界)以及反猶太主義。將猶太人描繪為天生邪惡的民族,並以消滅猶太人為目的。在二戰期間,希特拉「純種雅利安嬰兒」的計劃,稱為「生命之泉」計劃。當時負責「生命之源」計劃的正是納粹黨衛軍頭子海因里希‧希姆萊,希姆萊對「生命之源」計劃情有獨鍾,這個計畫的實施方案是,在德軍部隊中挑選優秀軍官與金髮碧眼的雅利安少女發生性關係,炮製出完美純正的雅利安人後代。納粹德軍還以不同的方式推動雅利安人生育,例如有四個或以上的孩子便有結婚貸款,兒童福利等,但沒有孩子的則遭到歧視。而希特拉對猶太人大屠殺的事跡,則人所共知了。

《法西斯主義結束?》



隨著二戰軸心國戰敗,希特拉死亡,席捲世界的法西斯主義也暫告一段落。然而,在1990年,新法西斯主義或後法西斯主義也似乎想在世界爭一席位。儼如意大利前總統貝魯斯科尼的政治系統、又或反左派元素、反女性元素、甚或近期法西斯主義利用網絡放大恐懼和販賣民族虛榮感來控制人們,依靠操弄網絡生態來鞏固極左或極右的強人領袖地位。似乎,法西斯主義對我們的影響是揮之不去的。我們要做的,不單單是遠離這些資訊,更要保持獨立思考,免受影響。

文:@utopia.1ab

線上課程 投稿 合作歡迎dm

avatar-img
utopia.1ab的沙龍
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utopia.1ab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言》 在尷尬的時候,不單是我們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應該試過滿面通紅吧。然而,這個身體機制我們是控制不到的,想避也避不到。那究竟為何感到尷尬,怕醜的時候會臉紅?對我們又有甚麼好處呢? 《原因》 臉紅其實是因為啟動了我們"戰或逃"反應,這是人類遇到緊急情況所啟動的自然機制。為了應付危險環境,我們的心跳
《前言》 人能作為萬物之靈,動物界的最高等生物,這是有賴於我們理性頭腦,合作精神,複雜而有系統的語言溝通模式。然而,若人真的那麼理性,為何人類會作出數百萬計且災難性的錯誤?大至政治宗教,小至消費模式,行為經濟學都以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方式解釋人不是想像中那麼理性的。 《甚麼是行為經濟學》 簡單來說,行
前言 讀哲學會否乞食, 要看的其實是個人,並不是學科。哲學本身並不會令你乞食,當然哲學並不像其他專科例如醫科,護理學系等有一固定職業在前。然而, 會否乞食的還是看你個人,沒有職業導向性的科目很多例如社會學,人類學,中國文學等。那是否代表讀完這些科學會乞食呢?說讀完哲學後會乞食的大抵也是對哲學一知半解
《前言》 在尷尬的時候,不單是我們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應該試過滿面通紅吧。然而,這個身體機制我們是控制不到的,想避也避不到。那究竟為何感到尷尬,怕醜的時候會臉紅?對我們又有甚麼好處呢? 《原因》 臉紅其實是因為啟動了我們"戰或逃"反應,這是人類遇到緊急情況所啟動的自然機制。為了應付危險環境,我們的心跳
《前言》 人能作為萬物之靈,動物界的最高等生物,這是有賴於我們理性頭腦,合作精神,複雜而有系統的語言溝通模式。然而,若人真的那麼理性,為何人類會作出數百萬計且災難性的錯誤?大至政治宗教,小至消費模式,行為經濟學都以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方式解釋人不是想像中那麼理性的。 《甚麼是行為經濟學》 簡單來說,行
前言 讀哲學會否乞食, 要看的其實是個人,並不是學科。哲學本身並不會令你乞食,當然哲學並不像其他專科例如醫科,護理學系等有一固定職業在前。然而, 會否乞食的還是看你個人,沒有職業導向性的科目很多例如社會學,人類學,中國文學等。那是否代表讀完這些科學會乞食呢?說讀完哲學後會乞食的大抵也是對哲學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