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書推薦:新井一二三《我們與台灣的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就是台灣人的台灣

看到這句印在書腰上的文字,就立刻決定買下這本書。

- - - - - - - - - -

書名:《我們與台灣的距離》
作者:新井一二三(あらい ひふみ)
出版社:大田
出版年月:2020年1月

- - - - - - - - - -

運用中文創作出版過無數作品的這位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除了極少量如中文學習類的書籍外,幾乎沒有以日文撰寫的著作。但這次,她選擇使用自己的母語,將35年來和台灣結下緣分後就再也沒斷過的情誼,以溫柔又冷靜的眼光,時而主觀時而客觀地書寫下來。(日文原版書名:《台湾物語─「麗しの島」の過去・現在・未来》,2019年4月出版)

作者第一次來台灣,是在仍處於戒嚴令下的1984年。國民黨執政、民進黨執政、政治改革、各種民運學運、第三勢力崛起…,她一路看著台灣走過至今的每一個階段,為我們保留這片土地各時期的面貌。

當然,由於這本書當初出版的目的是為了讓日本人了解珍珠奶茶以外的台灣,所以如果是想要透過此書得到從沒發現過的台灣史料、想要見識截然不同的政治觀點,這樣的願望可能較難滿足。但是,這本書蒐集了許多背景各異的人物故事,加上作者敏銳的觀察和本身豐富的見聞,即便是以台灣人的角度閱讀,仍然會有不少「哦~居然還有這種事」、「原來其他國家的人會這樣覺得」、「哇,她懂我們!」等等眼睛一亮、當頭棒喝或會心一笑的時刻。

作為一本寫給台灣以外的人讀的台灣之書,我認為作者已經極盡所能淺顯卻又不失細膩地寫了複雜的事。相較於其他專門書寫台灣歷史的著作,這本僅僅35年的觀察,也許難以成為代表性的發言。但我認為這本書的意義在於,有一個台灣人以外的人能夠理解我們內心的糾結,並且全面而深入地思索,然後費盡力氣向外人解釋。光是這一點就值得讓我們買下這本書,感謝她。

這本書以「認識台灣」為靶心,嘗試用各種主題的箭步步射向核心。她談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情結;國民黨、民進黨和第三勢力;北部天龍人的自負與無知;中南東部人的自卑與傲氣;台灣教科書內容的變遷;天然獨的國家認同;多語言共存的社會;殘存各處的日本建築;傳統宗教現代化面臨的考驗;也談網軍、台灣電影、環島旅行…。

擷取其中一個讓我感觸很深的段落:

「我想起有一次首度到日研修的台灣研究所學生中,有人面帶不解地提出疑問:『為什麼台灣關於日本的資訊到處都是,日本人卻對台灣一無所知呢?』

還有一次滯留日本從事研究的台灣某大學教授問我:『似乎日本人關心的台灣經常是和日本有關的台灣,難道他們無法想像跟日本沒有關係的台灣嗎?』」(P.246)

這段內容激起我極大共鳴。想起以前在日本打工時,某次被客人發現我是外國人,他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我是從台灣來的」,他就說:「哦,就是那個親日國嘛」當時我也只能面帶笑容,但內心卻感到一股巨大的悲傷

雖然他應該是沒有惡意的,況且說的也是事實,但對我來說,即便那是事實,但在那事實背後,還有很多他、以及其他所有像他一樣的日本人所不了解的種種原因。但這些人卻不認為自己需要了解,就隨便給我們貼上一個單戀的標籤。也許是我太敏感,但那份敏感就是因為在身為台灣人的我們背上,有太多刺,容易一被摸就豎起來。

除了這件事之外,我還想到前陣子看的一支短片。這支影片以矗立在台北林森公園裡的鳥居,講述第七代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故事。

影片以懷念從前美好日本的手法敘事,看完的當下覺得好感動,但過了幾秒立刻驚覺到:「我到底在感動什麼?我是站在什麼角度覺得感動??」當然故事本身很令人動容,但多的那份屬於日本人的鄉愁,我還是決定還給日本人。

這部影片的片頭同樣讓我沉思了好幾秒。

「日本を知りたくば、台湾へ行け」(想了解日本的話,就去台灣吧)

可能我內心戲又太過氾濫,看到的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台灣的存在,可不是為了讓你們了解你們的國家哦(搖手指)」。作為一句吸睛的標語,這句話寫得非常好,邏輯上也沒有錯,保留著日治時期各種遺跡確實是許多日本人著迷於台灣的原因。

但若要嚴肅指正其意義的話,我想說,台灣不為任何人、任何政權而存在。烙印在這座島上的所有痕跡,都是因著島嶼自身豐沛的包容性而被主動保留下來,而不是被動成為任何人的紀念品。它是主體,而非載體。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感想。

這份感想也呼應了作者在序言寫下的文字:

「台灣不是誰的孤兒、誰的繼子,台灣歷來就是台灣人的台灣」

希望漸漸地,越來越多喜歡台灣的日本人,就單純只是因為台灣是台灣,而喜歡台灣。另一方面,作為始終單戀(?)日本的我們台灣人,在喜歡日本的同時,也不需要失去自信,要適時保持敏銳、掌握自己的主體性。

這本書裡有很多句子說得很好,之後有買到日文版的話,再和大家分享原文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開盞夜燈、泡杯熱茶,像窩在朋友家客廳促膝長談那樣,與你分享日語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正在或者準備到日本工作的人必看!日文簡報的製作技巧!
聽了一定立馬愛上!Pretender - Official髭男dism!!去年被朋友推薦之後就整個迷上,聽了大概一百次有 ♡
由「ほぼ日手帳」每年固定推出的企劃「手帳みくじ」,配合東京奧運,今年的主軸是「運動」!新年來抽個籤吧 (^^)/
.中上級程度 .想大量閱讀但沒時間或沒心力讀厚厚的原文書 .想試著接觸熟悉領域以外的知識 .想學習比起日常口語再稍微正式一點的用法 .始終找不到同時可以訓練聽力和閱讀的學習資源 → 如果你也符合以上條件的話,請務必試試看這個網站!
正在或者準備到日本工作的人必看!日文簡報的製作技巧!
聽了一定立馬愛上!Pretender - Official髭男dism!!去年被朋友推薦之後就整個迷上,聽了大概一百次有 ♡
由「ほぼ日手帳」每年固定推出的企劃「手帳みくじ」,配合東京奧運,今年的主軸是「運動」!新年來抽個籤吧 (^^)/
.中上級程度 .想大量閱讀但沒時間或沒心力讀厚厚的原文書 .想試著接觸熟悉領域以外的知識 .想學習比起日常口語再稍微正式一點的用法 .始終找不到同時可以訓練聽力和閱讀的學習資源 → 如果你也符合以上條件的話,請務必試試看這個網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