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隱性孤單:從青少年的孤獨到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青少年時期的我,常感到孤單。

雖然念不錯的高中,人際關係還不錯,看似也活耀,但面對課業成績,補習也不見起色,讓我充滿挫敗與無力感。

家人殷切期盼的眼神,讓肩上的巨石更沉重。

我知道念書只能靠自己,沒人幫得了我。所以我把自己的孤單藏起來,不讓人知道自己的痛苦與脆弱。

而那種瑟縮躲在房間陰暗角落裡的孤單感,在人越多,越熱鬧的場合,更是強烈襲擊而來。

所以當我看到《隱性孤單》這本書,這個名詞,有好深的感觸。

其實不只青少年,現代人隱性孤單的比例越來越高,每日的生活幾乎都離不開社群媒體,每個人展現的幾乎都是幸福快樂美好的一面。

真正的煩惱與心事,能說的對象越來越少,甚至會擔心別人怎麼看我,就會把這樣的情緒越埋越深,當作沒看見。

《隱性孤單》這本書,主要談的是親子溝通。父母可以怎樣陪伴孩子,建立信賴的關係與良性的溝通。

書中提到,孩子需要從照顧者眼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父母能否適時的給予正向的肯定與鼓勵,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而父母的陪伴跟袖手旁觀的能耐,也是一種對孩子能力的信任。

「跟爸媽拉開距離」是孩子長出自主性的必經過程。

比起解決問題,更難的是和孩子一起待在問題中,陪伴孩子從各角度一起好好欣賞問題,孩子總會自己在某個時刻「頓悟」出自己的解決之道。

家長唯有放下焦慮,心理才能清出空間,仔細思考孩子遇到的困難,可以如何「陪」他面對,而不是「幫」他解決。

一旦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再怎麼做不好,失敗,都會有人愛他。

知道照顧者愛自己,那是一種無條件的愛,一種很有安全感的愛。

孩子就能長出自信與力量,迎向人生的困難與挑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5會員
293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4/21
探討親子關係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力鬥爭,並提出父母應學習放手、信任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建立更緊密和諧的親子關係。文章以比爾蓋茨的童年故事作引,闡述諮商師建議父母「放棄」,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4/21
探討親子關係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力鬥爭,並提出父母應學習放手、信任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建立更緊密和諧的親子關係。文章以比爾蓋茨的童年故事作引,闡述諮商師建議父母「放棄」,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4/11
孩子不想補習,是藉口還是真的感到不舒服?親子間的信任與溝通,比一味要求孩子「更好」更重要。別讓愛成為壓力,給孩子空間、相信他們,一起開啟心對話。
Thumbnail
2025/04/11
孩子不想補習,是藉口還是真的感到不舒服?親子間的信任與溝通,比一味要求孩子「更好」更重要。別讓愛成為壓力,給孩子空間、相信他們,一起開啟心對話。
Thumbnail
2025/03/26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2025/03/26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即使身邊圍繞許多人,內心仍感到孤獨是許多人的共同感受。這篇文章旨在安慰人們,孤獨並非軟弱的象徵,而是成長的過程。它鼓勵讀者接納孤獨,留白心靈,等待真正懂你的人出現。
Thumbnail
即使身邊圍繞許多人,內心仍感到孤獨是許多人的共同感受。這篇文章旨在安慰人們,孤獨並非軟弱的象徵,而是成長的過程。它鼓勵讀者接納孤獨,留白心靈,等待真正懂你的人出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身邊有很多人的時候,仍可能感到孤單的情感經歷,與此同時,也指出即便獨處,只要有知心的陪伴或理解,孤單感便會消失,孤單的根源,往往是內心的缺乏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身邊有很多人的時候,仍可能感到孤單的情感經歷,與此同時,也指出即便獨處,只要有知心的陪伴或理解,孤單感便會消失,孤單的根源,往往是內心的缺乏共鳴。
Thumbnail
兩個人在一起的孤獨,比一個人的孤獨更加複雜且尖銳,因為它藏在日常的疏離與期待的背叛中。 當人們用「他只是室友」掩飾關係的破裂,實則是在承認彼此無法依靠的現實。 這種孤獨讓人恐懼,也促使我們反思:「尋求陪伴是為了逃避孤獨,還是為了真正的連結?」 唯有學會與自己相處,才能找到不需解釋的真實關係。
Thumbnail
兩個人在一起的孤獨,比一個人的孤獨更加複雜且尖銳,因為它藏在日常的疏離與期待的背叛中。 當人們用「他只是室友」掩飾關係的破裂,實則是在承認彼此無法依靠的現實。 這種孤獨讓人恐懼,也促使我們反思:「尋求陪伴是為了逃避孤獨,還是為了真正的連結?」 唯有學會與自己相處,才能找到不需解釋的真實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孤獨與寂寞之間的區別,強調孤獨可以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反省和心靈成長的狀態,而寂寞則是源於情感缺失的痛苦體驗。孤獨有助於個人提升自我認識與情感清晰度,而寂寞則可能導致焦慮與情感困擾。我們應學會享受孤獨,以促進自身的成長與韌性。理解這兩者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和情感幸福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孤獨與寂寞之間的區別,強調孤獨可以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反省和心靈成長的狀態,而寂寞則是源於情感缺失的痛苦體驗。孤獨有助於個人提升自我認識與情感清晰度,而寂寞則可能導致焦慮與情感困擾。我們應學會享受孤獨,以促進自身的成長與韌性。理解這兩者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和情感幸福感。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孤單寂寞覺得冷:疫情下的孤獨感 一般來說談到孤獨,我們只會認為這只是一種感受,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確實如此,但如果成為「慢性孤獨」,其實就會和很多身心疾病有所連結,譬如憂鬱症、焦慮症、藥物酒精來用及代謝症候群。有孤獨感的人會使其惡化,甚至出現自傷的念頭。
Thumbnail
孤單寂寞覺得冷:疫情下的孤獨感 一般來說談到孤獨,我們只會認為這只是一種感受,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確實如此,但如果成為「慢性孤獨」,其實就會和很多身心疾病有所連結,譬如憂鬱症、焦慮症、藥物酒精來用及代謝症候群。有孤獨感的人會使其惡化,甚至出現自傷的念頭。
Thumbnail
孤獨,也能療傷。 孤獨感,讓人害怕。為了讓這樣的感受少一點,或者,不去感受到孤獨,我們常常會用忙碌,試圖蓋過這份過於強烈的寂靜……. 其實,有時真正讓人害怕的,不是孤獨本身,而是和「自己相處」。孤獨感,正提醒著我們,需要把不斷向外追尋的心和關注力,重新移動回自己的身上,好好照顧自己了。
Thumbnail
孤獨,也能療傷。 孤獨感,讓人害怕。為了讓這樣的感受少一點,或者,不去感受到孤獨,我們常常會用忙碌,試圖蓋過這份過於強烈的寂靜……. 其實,有時真正讓人害怕的,不是孤獨本身,而是和「自己相處」。孤獨感,正提醒著我們,需要把不斷向外追尋的心和關注力,重新移動回自己的身上,好好照顧自己了。
Thumbnail
孤獨感,是婚姻關係中的隱形殺手 處理婚姻個案 往往大多數個案所談論的 都是一種在關係中卻不被理解的「孤獨感」 但往往要辨認出孤獨感是非常有難度的 因為既然稱為孤獨感,代表這種感受你總是放在心中 一個人藏在心中度過 時間久了,它演變成過於喧囂的孤獨 成為了關係的隱形殺手 你卻還以為是正常
Thumbnail
孤獨感,是婚姻關係中的隱形殺手 處理婚姻個案 往往大多數個案所談論的 都是一種在關係中卻不被理解的「孤獨感」 但往往要辨認出孤獨感是非常有難度的 因為既然稱為孤獨感,代表這種感受你總是放在心中 一個人藏在心中度過 時間久了,它演變成過於喧囂的孤獨 成為了關係的隱形殺手 你卻還以為是正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