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晚期──台籍日本兵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臺灣特別「志願」兵
  「從軍到南洋/打一場不知為何而戰的「聖戰」/在戰地/死亡是司空見慣/已無哀悼傷感/但我這一份生命/會忍住穿過戰火的悲劇/迎接和平與愛的光明時代」──陳千武〈活著回來〉
  台籍日本兵,一般是指太平洋戰爭後期(1942年至1945年)被日本政府招募和徵召服役的台灣人,最一開始,徵召的是非正規軍,甚至可以說是最低階的「軍屬、軍夫」,再來則是「特別志願兵」招募,在1945年初後的全面徵兵制度則是以「志願兵」加入,所以也有「台灣特別志願兵」這個稱呼。
  作家陳千武先生在1942年時被徵召為「台灣特別志願兵」,1943年9月被派往南洋,在自傳性小說〈活著回來──日治時期,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裡,他描述了戰爭的悲歌、慰安婦女遭受的悲劇,還有台灣人與琉球人在日本人的歧視下,自我認同的掙扎。
圖片:《活著回來》書封,晨星出版社
  在〈旗語〉這篇小說裡,他描述到,當時台灣青年並沒有義務當日本兵,但可以「特別志願」,就是在巡查督促保正的監視之下,很「特別」的在志願書上蓋章申請。
  除此之外,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提升對日本的認同,也推廣了皇民化運動,在沸騰的軍國主義下,形成了不當兵非男人的社會氛圍。
  而1943年台灣進入「空襲時期」後,更是由於自己居住的家園被砲火波及,使許多人興起保家衛國的意識,讓更多的台灣青年參軍。
  不管是受到社會氛圍或是皇民化運動的影響,或是「不是出於自己意願的『志願』兵」,都使的許多台籍兵在戰爭結束後,面對到日本和台灣已分屬不同國家,甚至是處於敵對關係,產生了權益補償和歷史定位都萬分尷尬的問題。
圖片來源:典藏台灣〈009_P0002_05〉,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南方戰線士兵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軍衣改用新式的九八式軍衣,此外,因為戰線往南方擴大,也開發出熱帶用的防暑衣。通常在電影裡常見的日本兵幾乎都是這個時期的軍裝。
[#便帽+#帽簾]
  便帽,漢字寫作「略帽」,是一般士兵最常在照片裡出現的帽子。另外較常老照片看到的還有一種戴在便帽上的「九零式鐵帽」,是在野戰時防暑與保護用,馬來亞戰線的士兵還會裝上偽裝網更方便在叢林中移動。
  另外,南方戰線最必要的配件就是「帽簾」,漢字寫作「垂布」,在昭和十三年時跟著所謂「防暑衣」一起設計出來的,是太平洋戰爭時,南方戰線日本兵的特色之一。
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即撤下),可見照片上的帽簾
[#星章+#軍階]
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即撤下)
  便帽中央有一個星章,用來標示士兵與軍官的差異,軍官是金線鑲有金線的五角星,我們畫的一般士兵則是夏山茶形狀。
  一般而言軍階的階級章,是鑲配在領口的開襟上,但大部分志願兵出征前的照片裡都尚未配上,因此我們這邊作畫時也保留此特徵。
[#夏用襦絆](防暑衣&熱帶地區專用服)
  在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前,日軍穿著多為「昭五式軍衣」,特徵為皆職章在肩膀上,並且有著類似於詰襟的立領,領口還有不同的顏色話分兵科,有些日本兵即使在之後換裝也持續穿著這套軍裝。
  台灣志願兵大多在太平洋戰爭之後被徵召,此時的軍裝已經改制為「八九式軍裝」了。領口改成翻領,而南方戰線的士兵們更是穿著防暑衣(軍官)或夏用襦絆(一般士兵)。腋下有設計通氣孔,領口也轉為開襟式,更方便散熱。
[#背帶+#彈藥盒]
  太平洋戰爭時的個人裝備包括:攜帶式帳棚(可作為斗篷使用)、九八式外套、背囊、水壺、雜物包、被甲囊(內裝防毒面具)、飯盒、刺刀、彈藥盒等等。
  但未將行軍時全身裝備佩戴上的話,主要軍裝是雜物包(右肩背帶)、水壺(左肩背帶)、刺刀、彈藥盒這幾項。彈藥盒前面加上沒畫出來的後面總計有三個,前面兩盒將蓋子往前打開,可收納六個插彈子,共計三十發;而後盒則可收納十二個插彈子,共計六十發。
[#三十年式刺刀+#三八式步兵槍]
  配戴軍刀是許多人對日本兵的印象,一般而言軍刀是以軍服上的劍衣扣固定住,但刺刀也會時常安裝在三八式步兵槍前頭。三八式步槍全長127.6cm,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cm,這把槍最大特徵就是它的長度,和零式戰鬥機一同普遍被視為日本軍隊的象徵。
圖片:三八式步兵槍(維基百科配圖)
[#腳絆+#軍用分趾膠鞋]
  腳絆又稱綁腿,在長時間行軍之後,能夠防止血脈下積而引起的漲疼,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山地行軍中可能存在螞蝗等動物,綁腿能夠防止螞蝗進入士兵的褲腿管,通常軍官是使用「革腳絆」(皮革製),或甚至是長靴,但一般士兵還是使用布腳絆居多。
  軍用分趾膠鞋是屬於日本軍隊的特色,在大拇指與食指有特別分開,據說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穿木屐的習慣,通常會在入伍時發放一雙,但之後要更換則要價不菲。
◆我是誰,一生的命題
  在《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一書中,用日本記者的視角,描述了一個如今生活在日本,曾經歷二戰的台籍日本兵的尷尬與痛苦。
圖片:《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書封,圓神出版
  簡茂松在一九二五年出生,七歲時就讀公學校,每天在校長指揮下升太陽旗、背誦歷代天皇名字,隨著皇民化運動的推行,年幼的他也相信成為好皇民是應該的。也因此這樣,十五歲時,他改名為竹永茂松,並在兩年後錄取了日軍台灣軍司令部的軍屬。
  「做為軍國少年為天皇陛下出征是理所當然的事。」
  那是他當時曾說過的話。
  直到一九四五年後日本成為戰敗國,美、英等同盟國開始追究日本的戰爭罪犯。他以戰犯被判了五年徒刑,然而,當二十六歲的竹永茂松服刑期滿遣回日本後,赫然發覺他被排除日本國籍,也拿不回存在軍郵局一千五百日圓的存款。
  然而此時,台灣正逢白色恐怖時期,家屬擔心他的安全勸阻他返鄉,原先以為只是短暫駐留的日本,最後竟停泊半世紀之久。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他們接受的是什麼樣的教育,也無法體會當時的社會氛圍,他們一出生就是日本人,接受日本教育,為日本貢獻最寶貴的青春與血汗,好不容易活著從戰場回來後,卻突然變成了「打了八年抗戰的中國國民」。
  如果說大時代的變動是歷史的悲劇,那如今追究起來,也無法說是誰的錯。
  在這篇簡短的文章裡,礙於篇幅無法說明太多,若有餘力,可以閱讀周婉窈老師的〈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裡面有更多台籍日本兵的認同與當時社會背景的描述;而許俊雅老師的〈記憶與認同──台灣小說的二戰經驗書寫〉,則摘錄了許多台灣小說描述戰爭的可怖經驗。
  讀完這些資料,深感時代與戰爭對於我們這些未曾活過半世紀的人太過龐大,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為這篇複雜哀愁的文章做結,就在這邊引述周婉窈老師在文末最後的話吧。
  『……最後,人類社會的某些集體情操,是不是也有它抽離現實時空的抽象價值呢?台籍日本兵為他們因出生、因教育而認同的國家,盡忠盡力,至死無悔,我們在他們身上,不也能看出一些人類社群的高貴情操嗎?』
  『誠如一位台籍日本兵告訴筆者,他希望他的子孫也能像他們效忠日本一樣,盡忠台灣。果如是,台灣幸甚!台灣幸甚!』
  台灣幸甚!
委託繪師:顏文字
參考資料:上田信《二戰軍裝繪畫技法&資料集》、周婉窈〈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陳千武〈活著回來──日治時期,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https://reurl.cc/EKLze1〉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1940年代的台灣因為科技發展,也興起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興職業」,許多婦女也投入職場工作。那麼,從事新興職業的婦女們,都穿些什麼呢?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1940年代的台灣因為科技發展,也興起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興職業」,許多婦女也投入職場工作。那麼,從事新興職業的婦女們,都穿些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長期面臨共產中國的武力威脅,因此除了現役部隊外,還有龐大的後備軍人,因為台灣的男性依法都有義務接受軍事訓練,時間為4個月至1年不等。依據《兵役法施行法》第27條規定,後備軍人教育召集(education recall/re-military training)於退伍後8年內,以4次為限,每次不超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獵女犯》是由已故台籍日本兵、笠詩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千武,親身經歷戰爭後,所寫下的故事,也因為他曾共享了那段少有人能訴說的生命記憶,讓這本戰爭文學在台灣眾多相關著作當中,顯得格外珍貴。
Thumbnail
    2023年7月1日國防部舉行「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陣亡將士靈位入祀典禮,自泰北地區移靈948名英靈,入祀圓山忠烈祠。典禮進行時,大雨傾盆,電閃雷鳴,貌似天地同悲,也在為「異域孤軍」落淚。
Thumbnail
台灣長期面臨共產中國的武力威脅,因此除了現役部隊外,還有龐大的後備軍人,因為台灣的男性依法都有義務接受軍事訓練,時間為4個月至1年不等。依據《兵役法施行法》第27條規定,後備軍人教育召集(education recall/re-military training)於退伍後8年內,以4次為限,每次不超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獵女犯》是由已故台籍日本兵、笠詩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千武,親身經歷戰爭後,所寫下的故事,也因為他曾共享了那段少有人能訴說的生命記憶,讓這本戰爭文學在台灣眾多相關著作當中,顯得格外珍貴。
Thumbnail
    2023年7月1日國防部舉行「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陣亡將士靈位入祀典禮,自泰北地區移靈948名英靈,入祀圓山忠烈祠。典禮進行時,大雨傾盆,電閃雷鳴,貌似天地同悲,也在為「異域孤軍」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