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19 分鐘

有關東亞戰略佈局(二)

人和—最欠缺的關鍵
台灣並不是沒有人才,只是台灣的人才沒有辦法用。這句話包含的問題,可以簡單的用「文化習慣」四個字來概括。沒有辦法這四個字包含了客觀的實力不足,也有主觀的觀念不好在其中,所以是很難一言道盡,這也往往是台灣現在在討論有關戰略上問題時,所會碰到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修正係數」好像估不出來?
何為修正的係數?一般來說,大砲飛機是可以用數量跟質量去概算的,正如同沒人會認為,台灣的軍隊會爛到打不贏只有石頭跟棍棒的古代人一樣,再怎麼說這種技術的差距,是沒辦法用勇氣彌補的。但換個方式來說,台灣跟中國假如要對抗,這個差距到底多大?由於軍事、經濟上的各種抗衡都需要環境當作參數,所以在計算的時候,「台灣海峽」就是一個很有用的修正指標,畢竟要相信中國的坦克跟人會飛,實在太匪夷所思,雖然相信這種說法的人還真不少,但大體上來說有點概念的人都知道,打一場陸地坦克大決戰,跟打海島防禦作戰事兩碼子事。但人的因素呢?最極端的修正就是,「阿共打過來,政府官員就落跑,所以根本打不贏」。這有可能嗎?是有可能,但這種修正會不會太離譜了?
這個問題到此打住,筆者只是要說明,人的因素往往是修正最大的一條,正如同陳水扁當總統的時候,藍營的人都在宣傳,他有什麼秘密管道或是飛機每天準備好隨時飛美國,或是現在馬英九當總統,綠營也常講他會飛美國跑路一樣。雖然這兩者在邏輯上都通,但這種問題就變成沒辦法估計的極端。
所以,觀察人和在戰略上之所以重要,乃是因為太多不確定因素,都是因為人的關係造成。例如李德哈特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到一段訪談,他訪談當年德軍最後的反擊,在阿登突襲美軍時,為什麼德軍的裝甲部隊會抵達不了預訂的目的地?很多書都說,是因為德軍的素質不如以往、美軍反抗激烈等等等。訪談中有一段是,因為某個營長在某村莊看到一個漂亮的護士,所以決定當天晚上留下來!天啊,英國是不是要搬大獎章給這個護士?
這不過再再說明,戰爭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任何一個小因素都可能造成大損失,這點用在經濟或是文化上的各種衝突與鬥爭都適用。所以我們的問題不是專注在解決文化問題,而是了解文化對我們規劃行動的影響。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看,一個是宏觀的看台灣人的習性,這個習性指的是如果發生問題,台灣人傾向做怎樣的處理。第二個是看領導者、關鍵人物,它們的人際關係網路。
「每個人都有同學,別以為政府高層是神,他們也是有自己的關係。」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人和 – 人脈系統關係
簡單說,要查看看陳水扁會不會落跑美國,不需要看到他有沒有準備飛機,現實一點的問題是,真的開打了而且他也跑了,美國會准他下飛機?還是叫他滾回台灣來打一仗?還是更乾脆的從台灣的政府高層中挑一個代理人來指揮?要看這合理不合理,查查看他的人脈有沒有直通美國高層就好,白話文說的清楚一點,就是他有沒有同學或是老朋友,是可以做這種決定的人,如果都沒有,那勸讀者別相信什麼跑路美國的假想,人都是自私的,在這種中國打台灣總統卻跑路美國的嚴重狀況下,除非國務卿或是總統就是阿扁的同學,不然這個影響太大,沒人會擔這責任啦。
反過來說,馬英九會不會?去查查看他的人際關係網,筆者也不多提太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找看看,就知道他的人際網路是哪些線,跟誰搭得上關係。查得出來,讀者就會知道,真要落跑,他會跑哪去。答案很有趣的,不過很多問題是不方便公開說的,請讀者自己去問。
個人的問題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很大的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一個人一輩子可以認識、交往的人,大概不出百個,可以深交為好朋友的更少,名片一百張不代表一百個朋友。我們一但有事情想辦,或是出事情想找人處理,多半都是依靠這種關係,所謂的「選賢與能」在政務官中是不存在的,換讀者您今天是總統,您會找一個人人稱讚的金融專家當財政部長,還是找你認識的人中,對金融最熟的人來當?或是問這個對金融比較熟的朋友,哪些人可以當?
你根本就不會找一個不認識的人!我們不需要在自己騙自己,好像官員都要找有賢有能者,這真的是笑話,我們在找人的時候,如果是需要託付大任的管理職缺,如果不是找朋友,就是找對這方面熟的朋友問,看哪些人可以當或是可以信任。所以一個政府會出問題,大概也不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政務官不是這個系統出身的人,被下面的人搞,所以事情都做不好、做不出來。另一個是政務官是高層的人馬,但真的有夠笨沒概念,所以表現常常出包。要看一個政府高層的人際網路都是哪些人,其實並沒想像中的困難,只要看他指派的人馬,都是幹笨事還是幹錯事就知道。兩者對民眾來說都是鳥事,但其中差別很大的。
換句話說,我們要了解一個政府的施政方向,也根本不需要找一堆學者專家研究,因為學術研究在基本上,是找一個命題,然後蒐集相關資料,運用某種研究方法去歸納、演繹、比較,本質上只能針對特定的一個問題,做特定的分析。所以要依靠這種「點」的研究,看出整體的問題,基本上是需要極高的功力。如果是「線」或是「面」的廣泛研究,往往需要一個小組的人搞個一年半載,那麼我們需要相信台灣做得出這種報告?別鬧了,台灣根本就不相信智庫,或是把智庫當私人機構看,報告的可信度,真的是看看心理有底就好。
筆者的意思很簡單,我們只要看看他用的人,是那些人馬就可以。從這些人馬可以看出他們出身的派系,這些派系又是來自哪一些系統,這些系統的利益跟哪一些外國有關,這個系統的人其價值觀是什麼。這道理通警察辦案的「以彈追槍、以槍追人」,真的一點都不難懂。難懂的是在於讀者你自己相不相信而已。
舉例來說,為什麼某黨的人都那麼喜歡嘴巴說愛國,私下都辦綠卡或是子女已經有美國國籍,而且還那麼喜歡說別人都有外國國籍,不愛國?這來自於不安定的背景,導致這個系統的人有很高的不安全感,一但執政者可能不是自己,危機意識就會不斷提高,所以替自己小孩弄一本外國護照,就是理所當然的選擇。那麼另一黨的人為什麼很少人有,或是當選後就很乾脆的把美國籍取消,一點都不在乎?甚至自己小孩都取消也無所謂?
這絕對不是因為他們哪一個比較愛國,這可以稍微往回推一下,在國民黨主政的年代,可以出國的菁英大致上就分兩種。一種是真的菁英,因為政治背景或是窮困等等問題,所以出國念書的理由,可能是不打算回台灣了,這些人在美國、歐洲、日本念書的時候,往往都比較認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另一種人是領獎學金,或是政府出錢給某些學校買學歷的,說穿了就是洗學歷,畢竟回國後就有大好前程,那何必去積極、認真、努力?
別以為筆者在汙衊,有念過大學的人自己想想,哪一些人在念書的時候,是有閒有空去看名牌包包、鞋子,研究汽車、高價手機的款式?又哪一些人是每天都窩在教室看書,跑圖書館找資料,宅的可以的那種人?不需要在自己騙自己了,我們念過的人都很清楚,絕大多數的人都符合筆者上面所說的模式。除了「天縱之才」或是「特立獨行」這兩種,不然都跑不掉,講白一點就是,一個大學念法律的人,可以炫耀他每天都去逛名牌店,天天換一種衣服款式,這個人是有多用功?
freestocks null on Unsplash
拉回到上一段,為什麼這會有差?同樣的道理,在哈佛念書的人,他如果是積極用功努力那一種,他所認識到的同學跟好友,會是哪一種人?這些人當到大官跟企業管理的機率多高?說穿了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某黨的人,在國外都有他們的人脈跟關係,真的阿共打過來,他們直接出國,申辦政治難民大概三天就下來了,我們這些死老百姓出去,搞不好是等三個月後,才說要把你遣送出境。那麼另一黨呢?他們的人脈如果不是用錢堆的,就是依靠老一輩的父母去拉的,別小看這些老一輩的,在中國那個動盪的年代,可以到外國去念書還可以混出名堂、拉到關係,可都不是簡單人物(換句話說小孩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時候你必須這樣幹,是因為你的利益就在群體中。」

人和 – 利益在哪裡
筆者的意思不是要說哪一黨好,而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今天台灣的對外關係、戰略考量,就以政府高層來說,其考慮的絕對跟我們小老百姓不一樣。千萬不要以為,只要提出一個好的計畫,政府高層就會因為這個計畫憂國憂民,所以哭著採用,如果這個計畫對他沒好處,他才不會做勒。好處的定義很多,他可以賺到大把鈔票、他可以得到整把選票、他的人頭以後可能會印在鈔票上,一曰名、二曰利,民主國家的優點是,這兩者都必須依靠多數民眾的認同,才可以拿的到(理想上)。
今天我們要佈局,絕對不能忽略掉人會結黨成派這個因素,就算筆者個人秉性純良、剛正不阿,可是讀者您又不熟,憑什麼是人家說一說,你就得要用?除非是在徵才,公司聘員工,不然這種有牽涉到權力結構關係的問題,絕對不單純。換一個方式來說,筆者有幾個好朋友,都認識十年八年以上,也都很清楚筆者個人的個性跟能力在哪,今天他們發跡了開間公司,會不會來要筆者去當個經理或廠長?
我們今天觀察新聞,不是要去觀察哪個官很壞或是哪個官很好,而是要看他們背後的勢力。今天美國總統是歐巴馬,為什麼台灣有不少人擔心的要命,這絕對不是什麼民主黨比較會賣台灣,而是因為歐巴馬本人的特質跟同情共黨傾向,不相信的人去看看他跟他老婆到底說過什麼、幹過什麼,還有他找的幕僚跟顧問,都是哪一些派系出身的,知道後還會對他有憧憬,那才是頭殼壞去。也還好的是美國總統畢竟不是皇帝,他沒辦法要怎樣就怎樣,國會兩院、國務國防各個系統,其中的平衡是很難拿捏的,要是歐巴馬做得太過火,一定會被修理。問題在於,有沒可能在關鍵的時候,因為他個人的傾向,他把一些足以影響東亞局面的問題,硬是多擱置兩天?這兩天會不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後果?
看台灣也是,今天要觀察的重點,是各黨派的領導人,以及台灣大小派系,他們的利益到底屬於哪一些系統,這些系統對我們全體來說到底有益無益,而不是光聽他們說憂國憂民。如果有一個人政務官,他的派系利益屬於某一個國家,因為他們都在那裡做生意、開公司,主要利益來源都是這個國家,讀者您自己想想看,他會不會傾向台灣的貿易開放都朝這一邊?他會不會傾向政治上也對這國家開放?至於您說台灣人會被搞死怎麼辦,這關他屁事?他賺的錢不是台灣民眾發的薪水,他的利益跟我們台灣民眾又無關,那當然是能撈就撈、可騙就騙。
故,我們的重點,不是專挑所謂「利益都在台灣」這種人,台灣再怎樣說都是海島,貿易是生存上很重要的一環,利益都在台灣上,好比他是台南的大地主、宜蘭農會系統都是他的等等,這照道理來說,因為他的利益都在台灣上,所以他的決策雖然多半是為了自己,但好歹對大多數人也是有利的。我們真的重點,應該放在對哪一個國家開放比較好、對哪一個國家戒慎恐懼比較好,然後挑選這些系統的人上台,這樣才會比較符合我們多數人的利益。
這說白一點,又回到了所謂大結構的問題,那就是台灣到底適合做什麼、走什麼路線。
「很多問題,雖然細節很複雜,但仔細推導還是會發現,其實沒那麼難懂。」

人和 – 文化背景的影響
台灣今天要走什麼路線,這可以從我們的經濟、軍事兩方面去思考,更重要的關鍵在「時間」上的安排。今天如果把時間定為一個月,我們要在一個月內賺最多錢,那也許去搶銀行是最好的選擇。不過,讀者也應該發現了,這還是有風險的問題,所以路線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三個方向的問題。第一、台灣的經濟利益在哪,第二、台灣的安全利益在哪、第三、台灣的文化利基在哪。
這樣說並不是打高空,但因為題目太大了,所以只簡單說一些概念性的問題。如果今天我們只打算三年的收益,那也許跑去中國開一間工廠,壓榨勞工、賣黑心商品,賺那一票就跑路,是正確的選擇,但如果我們考慮的是三十年的收益,筆者想應該沒人會認為這個跑路模式可以持續下去。換言之,今天台灣的經濟收益,我們該考慮的不是去哪賺錢,而是我們怎麼算這個時間?
說白一點,總統跟國會四年一任,所以考慮的一定不會是四十年利益,連十年都不會有。故我們再看這些政黨提出的方案,有哪一個是為了十年後著想?會去相信的民眾真的是活該,因為把你養、套、殺了之後,四年就可以夠他們出國享一輩子清福,至於民眾的死活關他屁事。如果真的要考慮十年以上的經濟利基,那麼還是要圍繞幾個不能迴避的問題上打轉。
一個是安全利益,台灣可否有十年的安全計畫,保障經濟上的利益不會一夕蒸發?另一個是文化利基,台灣民眾是否有這個素質,可以判斷出一個十年的計畫可行性?換句話講,就算要不斷提倡台灣人只想看的鈔票,還是得想想這兩個問題,除非你是哪種可以隨時出國不回來的人,不然我們這些跑不掉的,怎麼可能不管這些問題。
那麼,台灣現在的經濟上,到底是什麼模式?扣除掉傳統的食、衣輕工業,其實我們自豪的高科技產業,都是歐美日的代工業,技術上根本就沒有「源頭」的技術,目前大概就TSMC是真的有自己的玩意可以看,其他的呢?都是代工啦。如果都是代工,那筆者今天是老闆,一定會傾向把工廠搬到人力、水電、環境代價最便宜的地方,說穿了就是對面,那台灣的勞工呢?很抱歉,一定程度之下的,根本就沒有流動價值,連流動到對岸的價值都沒有。
簡單說,我們要考慮的是「多數人」還是「錢比較多」的問題,這就是上一篇中提到,一個價值觀之所以重要的理由。如果今天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我們追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幸福,那麼「多數人」一定是比較優先的考慮,在這時候讀者如果想到的都是個人賺多少錢,那麼基本上是不具備討論戰略佈局的能力,話說得很重的理由,是因為經驗上太多人會拿自己個人的賺錢多寡,來當做整體國家的長期發展考量。
短期效益,十之八九就是往優惠多、成本少的地方跑,中國沒了可以跑東南亞,東南亞沒了可以跑印度,印度沒了可以跑非洲,非洲沒了怎麼辦?沒關係,可以去南極訓練企鵝。台灣商人這二十年不都這樣過來的嗎?但顯然好像長期來說,有點不大對。其實我們觀察一下一些跟台灣差不多的中小國家,一個國家只要可以有一兩項專精的技術,就足以支撐千萬人的生活了。這個技術絕對不是代工,代工代工,顧名思義就是自己不會,只是幫人生產,真的要有發展,自有的技術是一定跑不掉的。只是別說選舉四年,黃金十年都幹不出來啦,培養自己的技術沒那麼簡單(有空會寫一篇有關戰略經濟上的想法,這有點跟一般經濟學講的不一樣。)
如果技術上很難短期內自己搞出自己的一套,那還是得先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創意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只是不能模仿到死。那麼,我們經濟上的系統,該挑哪一個?想都不用想,絕對不會是中國,中國自己都沒自己技術,還在世界上的黑市努力搜刮先進國家的產品來逆向一下,台灣怎麼會去相信中國可以提供我們優秀技術?這頭腦是壞掉了嗎?
就以安全上來說,除非台灣人認為國家亡了也沒差,被共產黨管也沒差,有錢賺就好。不然獨立於中國外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不管你叫這狀況是「維持現狀」還是「獨立」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什麼都好,反正就只代表一個狀況,中國沒有統治到台灣。那麼安全上的利益,說穿了可以靠的是哪個國家?連這都想不出來,就在依靠中國的善意,腦袋裝水嗎?
文化利基,是筆者做台灣戰略的研究每一次的痛,每研究一次就痛一次,因為這種文化個性,擺明的就是歷史上會亡國滅族的那種個性。細節不想多提,我們就自己身邊的人研究一下看看,幾個基本的要素就好。當我們發現一個現實,而這個現實與我們自己所相信的不符合,多半的人選擇相信現實,還是相信自己的幻想?不用騙自己了,一個公司的老闆發生管理錯誤,極少人會反省自己的,這就是台灣人的「頭家」個性。當我們選出的人做的有夠爛,選民也極少會反省自己的,別再跟筆者扯什麼哪個黨怎樣那樣,許多的資料跟人際網路都在在說明,現實遠比你我想的要殘酷,但我們卻一次次選擇原諒。
重點不在原諒啦,請回到系統那邊想,哪個政黨的利益比較多在台灣?哪個政黨的利益跟歐美日有關?哪個政黨的利益跟中國比叫有關?如果我們自己捫心自問,台灣的經濟選擇、安全選擇是要依靠歐美,如果我們不想被共產黨統治,那麼為什麼會去相信利益在中國的政黨說的話?別以為筆者領了哪個黨的錢,這些系統跟派系,難道不是一直存在的嗎?只要讀者有心,稍為瀏覽一下新聞,大概也可以看出來,就算政黨利益屬性在中國,黨內的派系也是有分的,多的是利益早就被綁死在台灣上,這些人真的真心支持?如果不是民眾自己頭殼破洞,這些人也不需要拿著奇怪的口號來宣傳了。就是因為我們太多民眾,自己的利益明明就綁在台灣,卻相信一個利益不在台灣的政黨口號。
這邏輯上的順序其實很清楚,如果在前一篇裡面,讀者您相信台灣的價值觀跟選擇,就是要挑選民主、自由,而不是專制與獨裁,我們不想過跟中國一樣的社會,那麼才會有第二篇到這裡的一大串「人的分析」。別以為這是唬爛,多的是價值觀不清楚跟邏輯混亂的人。就算是台商好了,台商在中國難道真的就融入其中,不是自成一個社會?難道台灣人在中國那邊,所享到的法律待遇跟特權是跟一般中國老百姓一樣?這說到底,不過就證明台灣人是很「口嫌體正直」的,嘴巴說不要特權,心裡倒很喜歡特權的感覺,就算只有一點點。
講白一點,你相信的價值跟想過的生活,就以中國當標準,如果你不希望那種生活,邏輯上的必然性就一定會挑選利益並不在中國的人,如果這發生矛盾,不過就說明兩點,第一點是短視近利,第二點是頭腦不好。說穿了就是死不認錯,死要面子。
「你又不是在那系統的人,又賺不到那些錢,那你是在高興什麼。」

台灣的人性綜合
死要錢、死要面子、死不認錯。所以台灣人當然不怕死,有太多東西比死更重要了。
說再多都沒用,多數人都不肯承認,其實台灣人的整體程度是不好的,這個不好的意涵很廣,但大體上來說可以解釋成一句話:「理盲又濫情」。理盲指的是多數人的數理程度不好,邏輯關係很差,分不清楚運氣好跟實力好差在哪,更分不清楚時機好跟時運好哪個不一樣。濫情說的是,多數人的哲學跟人文素養很差,以至於情感流於表面,不想探討深層問題,也就是爽就好。歸根究柢就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本質上是「訓練」而不是「教育」,死老百姓當螺絲就好,機器操作是統治階層的事。
這導致我們任何的規劃,都會有「修正係數零到無限大」的問題,意即沒有任何規劃會有用。那麼,這就表示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了嗎?也不盡然。規劃還是要有,只是常常會有變化,有變化就要有應變能力,到頭來還是要在教育上著手,然後在大格局的國際關係上,厲行「親美、友日、和中」路線」(關鍵在順序),這不光是安全利益上的考量,更是因為台灣的經濟利益,其實順序上還是差很多,只要我們把真正的利益,也就是獲利了結後得到的好處算一算,就會發現台灣整體的獲利來源,並不是在對面(就以個人來說,當然是可能的,這邊講的是整體)。
「真的問題在於,台灣人要能夠面對現實、承認現實、修正現實。」

台灣的戰略佈局? 請見下一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